導語:?領導的本質是什么?領導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樣的領導是合格的領導?
領導不是說一個崗位,一個職位,不是管幾個人,管一個團隊、組織、企業;也不是簡單地帶領幾個人,帶領一個團隊、組織、企業。

那么,領導的本質是什么?
管理學上將領導的本質定義為: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被領導者能義無反顧地追隨他前進。簡單的理解,領導的本質就是:領導“人心”。“管理自己,影響別人”,是領導的真正魅力所在。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作為領導者,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職責。管理好自己,下面還有很多雙眼睛看著你,正人先正己,身正令才行,自己做好了,才可能影響到別人,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領導者。
一旦成為一名領導者之后,客觀上可以決策他人行動,乃至影響他人一定命運;同時會給領導者自己帶來一定的物質收益,個體成就感。但是,這只是領導者的附屬方法和策略,并不是領導者的內涵,更不是團隊、組織的希望和期望。
登上這個位置之后,你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決策他人的行動,而是要學會激勵身邊的人,培養他們,并幫助他們學會改變自己。你必須克服這一挑戰,同時明白,領導者的任務不單單是管理團隊,更是為自己的團隊成員提供服務。這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成功的領導者。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該有的準則?
在你成為領導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長有關。當你成為領導以后,成功都同別人的成長有關。
一個人被賦予管理崗位、職位后,其成功之舉就不再是發展自己,而是發展別人。只有幫助員工不斷提升、不斷成長,團隊能力才能得以提升,這是領導者行使領導職權的首要準則。
就好比一支球隊,擁有最好球員的球隊并不總是贏得最終的勝利,但同等條件下,獲勝的幾率要高,作為管理者,你想的不應該是自己要有多強,而是讓你的隊員變得更強,變得更會協同。

領導力始于你和你對自己的信任。但是,只有當他人也信任你時,你的領導才能繼續。作為管理者,首先你要正直,以坦誠精神、透明度和聲望,建立別人對自己的信賴感。
如果追隨者不信任領導者,所有發展領導力的項目,所有提供建議和技能的決策都是毫無意義的。只有人們信任你,只有你誠實可信,只有他們知道你會支持和維護他們——只有如此,你才能從人們那獲得支持。
作為領導,應該真誠、坦率,言出必行,勇于承擔責任,讓員工始終應當知道,自己的業績表現如何,公司的業務進展怎么樣。作為領導者,你必須戰勝自己的本能,不要試圖掩蓋或者粉飾那些糟糕的信息,否則,你就可能損失自己團隊的信任和能量。

快樂的員工會提供相對高質量的服務。讓你的員工體會到工作的樂趣,不要施加工作之外的壓力,否則會讓員工疲于應對不相干的事情。
上進的員工往往會有個人的愿景,有時它會跟公司的愿景相沖突。否定或者排斥它們是大錯特錯的,因該去引導,為員工制定發展計劃,盡量的將兩個愿景合二為一,牽引到公司的發展軌道。即使做不到,你也為公司或個人建立了一項資源,因為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在職的還是離職的員工和我們的客戶一樣,都是我們的資源。

做管理者最忌諱的就是,“事情員工干,業績自己算”。當團隊表現出色獲得上級表揚的時候,把所有的功勞算在自己頭上,這種管理者離下臺不遠了。
擔任領導并不意味著給你授予了王冠,而是給你賦予了一項職責——使其他人身上最好的潛質發揮出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讓你的員工信賴你。共同分享工作的成績。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公平,賞罰分明、以身作則,從而獲得員工信賴。懂得公私分明,不搞小團體,不霸占自己下屬的成就,不竊取他人的好主意。應該有足夠的自信和理智,不需要媚上欺下,團隊的成功就是對自己的認可,或早或遲而已。

一名明智的管理者,要聽的進“逆耳忠言”,做的決策才能更科學。獨斷專行的管理者注定不能獲得員工的支持,反而會招來抱怨和反對。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正確對待他人的不同意見,不要一聽是反駁意見就持敵對心理,作為管理者,要有一顆容納萬物的心,學會傾聽下屬的聲音,匯集多家之言,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人無完人,管理者也不是圣人,犯錯誤也不足為奇,千萬不要因為維護權威去掩蓋錯誤,那會讓你更愚蠢。
領導者只有先管理好了自己,才能以身作則,影響他人。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如何管理他人、領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