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越來越多的旅行商開始推介更為環保的旅行線路,但仍然有越來越多的游客擔心他們的碳足跡排放,不僅如此,隨著美國旅行禁令的頒布,目的地的開放程度也是全球游客需要擔心的問題。

根據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的旅游業經濟報告,如果游客認為一個旅行目的地發展可持續,或是對環境沒有傷害,那么游客則會消費更多。
報告中稱:“盡管這二者之間關系復雜,且沒有證據證明其直接聯系,但事實上,一個國家的自然景觀保存得越好,游客就越愿意去旅游,也越愿意去維護得更好的景點。相應地,如果一個地區的自然景觀越少,吸引的游客也越少。”
一項調查針對該報告中136個國家的100位企業家,他們中大多數認為旅游業在2016年反而沒有10年前那么對環境友好。
在環境可持續性方面排名前20的國家,有17個在歐洲,包括瑞士、挪威、冰島。“全球并沒有建立旅游業發展標準的趨勢,”報告中稱,“此外,在北歐和西歐的主要國家,旅游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而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其發展空間越來越大。”
簽證要求
在游客決定旅行目的地時,簽證也是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世界61%的人口在旅游前需要先申請簽證,在2008年時這一數字是77%。
迪拜控股公司旅游部門主管和世界旅游委員會主席杰拉爾德·勞立斯(Gerald Lawless)在倫敦的Skift歐洲論壇發言,指出旅游業要追求更具信任度的旅游項目。“你可以直接為某些特定的游客大國開放快速通道,”勞立斯說,“印度剛剛開放了落地簽制度,迪拜則對中國開放了免簽制度。” 電子簽證系統的高效率應該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15年前,我們說服迪拜,讓他們對32個無威脅的國家開放免簽。”勞立斯說,“但我們要求迪拜不要向其他國家尋求互惠,而申根和阿聯酋的互惠簽證政策用了10-15年才最終落實。”
比如美國和加拿大就不愿意承認歐洲某些國家的簽證豁免項目。“因此,歐盟必須采取互惠措施。”勞立斯說,“我們要求政客們保持明智,這樣對雙方國家都有好處,而不是僅僅為了政治理由采取行動。”
以下6個表格展現了136個國家的企業家與游客對于酒店設施、機場設施、目的地開放程度、旅游業打擊負面影響程度上的看法。有趣的是,美國和歐洲國家在旅游和飛行設施方面排名很高,但因為去年民粹派浪潮的興起,這兩個地區在開放程度上反而得分較低。因為去年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法國和比利時等國家在安全安保等方面的得分比拉美、亞洲、非洲要低。
表1:西歐在旅游設施方面得分最高,包括酒店、租車方便程度、游客可信任的財政機構等方面。
旅游設施(酒店、租車、ATM等)

表2:美國機場的條件老化、惡劣情況臭名昭著,但在各國機場設施和航線連通性的排名上,美國機場和航線仍然名列第二。
飛行設施(機場設施及航線連通性)

表3:在簽證獲取的容易度和國家開放程度方面,新加坡得分最高。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尼西亞等亞太國家的得分要高于法國和英國。拉美國家智利、哥倫比亞、薩爾瓦多、巴拿馬均排名前十。
開放程度(簽證要求、航空運輸雙邊協定、區域貿易協定等)

表4:全球簽證政策更為寬松,與2015年相比,2017年有85.5%國家的簽證政策放寬。

表5:整體來說,在過去十年,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出境游,游客們對旅游業給景點帶來的影響印象更糟。研究表明,游客每天消耗的水量是當地居民的3-4倍。

表6:報告中指出,一個國家的環境能力與旅游業營收直接相關。如果一個國家被認為是環境友好的,那么游客花銷也會相應越高。
特定國家在環境表現與旅游收入之間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