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的上市夢,第三次夢斷。
5月7日,距離滬江上一次更新招股信息,已經屆滿6個月。有消息稱,依據港交所上市6個月申請期限的規定,滬江的上市計劃已經宣告失敗。
對此,據騰訊科技報道,滬江回應稱目前的港股上市計劃確實有所調整,但否認是上市“失敗”。滬江同時表示,這次調整是根據公司面臨的綜合市場環境、未來發展等因素,主動做出的決定,但滬江仍未放棄上市的目標,稱將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板塊登陸資本市場。
這并不是滬江第一次“調整”上市計劃。早在2012年,滬江就宣布已具備上市條件,但由于要向互聯網模式轉型,上市的想法被主動放棄;2015年,滬江計劃在國內的新興戰略板上市,但由于該板塊的取消,滬江的上市進程慘被擱置。
2018年7月3日,滬江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請,并在隨后的11月22日通過了聆訊。可自12月7日滬江發布修訂版聆訊后資料集后,關于上市的進展就再沒音訊。

2001年,還在上海理工大學讀大三的伏彩瑞發現,身邊的朋友很多因為英語不好,在找工作的時候簡歷都無法通過。想著把想學英語的人和想教英語的人通過互聯網連接到一起,伏彩瑞搭建了滬江網的雛形。
從大三到研究生畢業的5年間,滬江網完全是公益化運營,而用戶量已經超過了20萬人。在經歷了找工作還是創業的短暫掙扎之后,2006年,伏彩瑞帶著7個朋友,東拼西湊的借了8萬元錢,從小區的出租屋里開始了創業歷程。
根據滬江的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和付費用戶數在中國所有的B2C教育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一,截至2018年8月底,滬江的用戶總量為1.86億。而在課程設置上,從K12學生到大學生、研究生、職場人士,滬江提供的課程品類超過2000門。
截至2018年7月,滬江完成7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20億元,投資方包括百度投資、民生銀行、軟銀中國等。截至最后一輪融資完成,滬江的估值達到180億元。

2018年7月3日,滬江遞交上市申請。7月19日,新東方在線遞交上市申請。11月19日,新東方在線通過聆訊。11月22日,滬江通過聆訊。2019年3月28日,新東方在線上市,搶先成為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5月7日,滬江上市進程終止。
與新東方在線2016至2018財年凈利潤5955萬元、9221萬元及8202萬元的成績單相比,連年虧損的滬江確實要遜色太多。
據滬江的招股書顯示,2015至2017年的虧損額分別為2.8億元、4.2億元和5.4億元,2018年的前8個月更是虧損8.6億元,遠超2017年全年的虧損值。
高虧損的背后是高額的銷售費用。2015至2017年,滬江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2.44億元、3.92億元和5.89億元,分別占當年總營收的132%、115%和106%。
雖然虧損已經成為教育市場的普遍現象,已經在美國上市的51Talk、尚德教育、英語流利說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但不到4年虧掉21億元,確實也讓滬江的上市路更加難走。

據AI財經社此前報道,2019年3月,滬江曾傳出因對賭上市協議失敗而大幅裁員95%的傳聞,對此滬江回應稱,關于“95%裁員”的謠言嚴重失實,也不存在對賭協議。
一位在線教育行業內人士告訴AI財經社,裁員消息屬實,但應該只是業務收縮。而據新京報報道,滬江在3月份裁員1000人左右,且4月也有員工離職。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滬江此前的員工總數為2226人,則3月的裁員比例約為45%。
除了與員工、與投資者的矛盾外,滬江還面臨著與學員的紛爭。在新浪旗下的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滬江在2019年4月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收到了41起投訴,日均1.4起,內容主要涉及滬江拒不退課退費等。
而在裁判文書網中披露的相關案件則顯示,法院認為,如學員中止課程后滬江不再繼續提供教育服務,滬江應當退還相應的課程費用。對于滬江提出的課程服務存在成本支出,由于滬江無法對具體損失進行舉證,最終法院判決滬江全額退還學員的未完成課時費。
還有學員在投訴中表示,自己被滬江的銷售團隊忽悠著辦理了學費分期貸款,貸款平臺名為優學寶分期。而工商資料則顯示,優學寶分期的運營方是滬江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滬江把學費和貸款都揣進了自己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