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大精深,是全網公認的,都9102年了,還有很多詞你說不清楚它們的意思。
比如這個“9102年”,2019年為什么要說成9012年?好心的過路網友可能會解釋:這是一個產生于2018年的梗,8012年就是2018年,倒過來說想表明“社會進步發展這么久了,竟然還有這么過時的事情”,延續到2019年就變成了“都9012年了,竟然還有人在問8012年了是什么意思?”
像這種說不清含義,更道不清緣由,但放進具體句子里面你就會明白,甚至放進不同場景里還能表達不同意思的網絡詞匯,真是一年比一年硬核,正如“硬核”這個詞本身。

硬核,一個“2019年互聯網詞匯大全”中的高頻熱詞,你百度的話,度娘會告訴你硬核最早代表一種很有POWER的音樂風格,后來又指具有一定難度且受眾特定的游戲。而搬到網上之后,emmmmmm,相比什么“中年少女”、“XSWL”,硬核這個詞算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系列中的高階網絡詞匯了。
一定要說的話,“硬核”基本上可以等于“厲害”、“牛逼”的意思。但在硬核面前,厲害、牛逼又顯得蒼白又過時, 似乎不能將要形容的對象所飽含的那種能量感釋放出來:所謂“硬核”,大概就是“厲害”的程度給人的感受宛如是“從外太空飛來的核彈,在我心上用力得開了一槍。”

比如,9012年了,誰還會說“倪叔的賬號太牛逼了”呢?要說也是 :“倪叔,硬核互聯網觀察者”。
再比如,9012年了,看完復聯4的觀眾都在盤算,今年哪部電影算得上最硬核的大片,5月31日即將上映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榜上有名。

站在本硬核互聯網觀察者的角度上,這部好萊塢大片有三大名副其實的“硬核”:
硬核主角:假如怪獸是一種技術,那一定是硬核技術
5年前《哥斯拉》在全球橫掃4個多億票房,5年后再進電影院,僅僅用“厲害”來形容它,我怕連怪獸都要嫌棄你過時,一腳把你踩扁在地上。
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將出現4只怪獸主角,在我眼里,這4只怪獸的硬核程度可以用科技圈的硬核技術來形容。

首先是當家主角,“哥斯拉”本拉,應該說就是怪獸界的“云計算”。兩者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龐大。稍微有點童年記憶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哥斯拉被視為怪獸之王,體型有300米高、重達10萬噸以上;而云計算的“云”,擁有著超大規模,比如谷歌云計算就擁有了超過100多萬臺的服務器。
作為怪獸圈和互聯網技術圈的杰出代表,兩者都“出圈較早”,名聲在外:大眾并不一定能如數家珍般說出它們的能力,卻意外統一得對哥斯拉和云計算的第一印象就是“厲害得不行”。可能體型規模就為他們占據了先天優勢吧。

其次是《哥斯拉2:怪獸之王》中將出場的一只“萌寵”摩斯拉。據說摩斯拉是一個蝴蝶的造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變形,從蟲子變成蛾子,變身之后還能釋放不同的技能。我看到這個技能的時候就笑了,這不就是我們科技圈今年的當紅辣子雞“折疊屏”手機嗎?小樣兒還有兩幅面孔,打開折疊變個身,兩個屏幕合并成一個屏幕,還能實現不止兩倍的功能。

然后是拉頓,拉頓的外形差不多就是根據翼龍來設計的,但它看起來比侏羅紀公園里的翼龍能打多了。個人認為拉頓的硬核之處堪比硬核技術5G:速度就是王道。拉頓的主要攻擊技能是利用超音速產生沖擊波,而5G最厲害的地方正在于超高的速度,并且在這種速度之上實現了目前許多與互聯網有關的“黑科技”應用,比如遠程醫療、智能感應、智慧城市等等。

最后是“哥斯拉最大的對手”基多拉。這位怪獸對手可以說是很傲嬌了:本大王是宇宙最強怪獸,哥斯拉這種地球怪獸在我眼里不過是個渣渣。這份傲嬌可能源于它有三個腦袋吧——想得比較多,三個腦袋還能分別獨立思考。是不是最強怪獸不敢肯定,但應該是腦子最好用的怪獸了,這就相當于科技界的人工智能技術了:技術好不好用不敢說,但一定是腦子最好用的技術,畢竟需要強大的“學習”能力支撐起整個技術的核心。
云計算、折疊屏、5G、人工智能,雖然開玩笑說都是科技新聞圈的“流量擔當”,但從實力來講是真正走在前沿、代表著未來生活的硬核技術,與他們對應的四大硬核怪獸,必須在怪獸界C位出道。
硬核動作:怪獸打起架來,還有你們人類什么事?
如果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打起來會怎么樣?不敢想不敢想,人工智能都能聰明到和其他技術打架了,那人類怕是已經滅亡了。
那么,云計算和網格計算打起來會怎么樣呢?網格計算這個渣渣。
這組對比,我是想說,硬核技術和前代技術打架是不用看就知道結果,硬核技術打硬核技術則是超越想象的事情。

怪獸打架也是這么個道理。在上一部《哥斯拉》當中,哥斯拉打敗了“夫妻檔”兩只穆托,沉迷于怪獸電影的粉絲看來單只穆托攻擊力太渣。而在《哥斯拉2:怪獸之王》之中,作為地球怪獸之王的哥斯拉將挑戰宇宙怪獸之王基多拉,“怪獸粉絲”們怕是要開心壞了:硬核碰硬核,我們最期待的畫面就要出現了。《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出演者章子怡也發了微博表示:這才是真的神仙打架,我等凡人吃瓜吧。

在兩位怪獸大boss正式開打之前,“蛾子怪”摩斯拉和“翼龍怪”拉頓也會先給boss們熱場。這幾個怪獸都是給自己加戲的戲精,不僅拉幫結對搞一些小團隊,還搞一些戰略攻擊,2小時左右的影片基本準備從頭打到尾,全程無尿點。
硬核特效:腦洞現實增強,每一幀經費都在燃燒
一部怪獸宇宙電影如果特效有些普通,怕是談不上硬核的。
都9012年了,現實增強技術嚴格意義上已經算不上硬核技術,手機都能人工智能攝像的如今,這屆觀眾對視覺效果的體驗是很嚴格的。而作為宇宙怪獸電影,特效將實現的是不只是“現實增強”了,而是“腦洞現實增強”:畢竟這些怪獸一開始只活在創作者的腦洞當中。

試想“蛾子怪”摩斯拉,如果只是應用了一些普通的特效手段,不就只是把蛾子變大了幾千倍而已么?切,蛾子有什么好看的,誰還沒看過蛾子呢?幸好,制片方不是傻子,在預告片中,“蛾子怪”不僅有華麗的外觀,翅膀還會閃閃發亮,我能說這只蛾子美的有點像北極圈的極光嗎?
為了讓怪獸們能夠“不著演技、渾然天成”地放大招,聽說制片方花了4年時間制作,投入了至少2億美金,也就是說我們看的每一幀背后都是經費在燃燒,特效硬核值得回票價。
都9012年了,還有人在把怪獸電影當做童年的那個“奧特曼打小怪獸”在看嗎?在漫威系列的調教下,“英雄打怪”已經是公認的硬核電影代名詞之一了,而《哥斯拉》系列,是想用“怪獸打架”把硬核指數再飆高一點吧。

當然,如果你們村剛通網,還沒get到現在網上最紅的“硬核”梗,那么我建議先關注硬核互聯網觀察者倪叔,然后5月31日去看今年最硬核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兩大硬核教你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