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約訪時間還有不到十分鐘,李治國辦公室的門開著,能看到他正在伏案疾書,認真做著準備。
這幾年,因為埋頭創業,李治國鮮少接受采訪。此次勾起他講述欲望的,是因為3月下旬每日互動(個推)登陸創業板,有媒體發現每日互動所在的西斗門福地創業園是個傳奇之地。
西斗門的故事很精彩,但只講了一部分,李治國忍不住在朋友圈上表示:還值得繼續深挖。
作為福地創業園的締造者,李治國見證了、參與了、助推了那幾年杭州創業的發展,觸動他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個身負阿里元老、口碑網創始人、知名天使投資人、挖財董事長兼CEO等諸多頭銜的大佬,對創業創新數十年不變的熱情和情結。
采訪前,他笑著說,沒有什么內容是不能講的,不過他更想把主題落在福地創業園及其引起的扎堆效應、輻射效應上。
那些主要發生在2010年-2013年間的創業故事,圍繞著福地創業園和福云咖啡展開,跟李治國的投資經歷十分契合,呈現了杭州創業創新生態的一個縮影。
1.夢想開始的地方

2011年,福地創業園1.0開張的時候,想必給人的感覺是驚艷的。
汽車西站往東300米,西溪路上,原本閑置的工廠被改造成了創業園,因為從衛星上看,整幢樓呈“F”型,所以起了名字叫“福地創業園”。
創業園的名字寫在一堵長方形墻上,名字下方寫著一行字:夢想開始的地方。墻體是鮮艷的Facebook紅,一看就是創業者希望的那種感覺。
作為杭州乃至全國最早的民營眾創空間,這樣的設計非常與眾不同。
這跟李治國有很大關系。
他曾經游歷Facebook和谷歌,帶著LOGO的大紅大藍墻體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充滿活力,又非常適合成為拍照紀念的背景。他就曾經站在Facebook的墻前留過影。
而創業園并非李治國一開始的初衷,他最早的想法是為了開一個咖啡館。
2010年9月他二度從阿里巴巴離職,轉身做了天使投資人。他精心組織了四次杭州移動互聯網CEO沙龍,發現一個最操心的事情是:找場地。四次沙龍,換了三四個地方。他想還不如開個咖啡館,大家定期聚,平時也可以交流溝通。
看了很多地方,最后找到當時樓外樓的食品廠,閑置了好幾年,五層樓,大概1萬平方米。交通方便,鬧中取靜。李治國覺得挺合適。
何不索性把整幢樓拿下來,拉企業入駐?這樣創業者聚在一起更方便。一個朋友說,這個樓拿下來我要一層半。那個朋友叫袁震星,網營科技董事長,被李治國拉進來,成了六名股東之一。
于是一個創業咖啡館的設想,變成了一個創業園區的現實。四層租給企業辦公,5層最好的位置做了福云咖啡館。
那幢樓都是大開間,李治國給大堂設計了很炫的效果:耀眼的銀河系。

“這就意味著,創業創新就像銀河系的星星點點,每個星星最終匯聚成銀河系?!?/p>
開張的時候,20多家企業已經全部入駐進來,整個園區滿滿當當,生氣勃勃。
開業那天,西湖區委書記請來了時任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奇來剪彩。那天蔡奇本來不打算講話的,但被現場的氛圍感染,即興講了三、四十分鐘。李治國記得,那天講話的內容是,“民營的孵化園、創業園應該大力發展”。
福地的品牌很快在圈子里打響,2013、2014年,福地創業園2.0和3.0先后在西斗門路和文一西路建成,都在很短時間內就招滿企業,并且走出了不少明星企業。
福地1.0,出了好幾個獨角獸,有從10人團隊發展起來的同盾科技,有籌備上市的網營科技,還有挖財、親寶寶。
發展最好的福地2.0,除了去年香港上市的51信用卡和今年創業板上市的個推,時空電動、婚禮紀、信用管家、淘粉吧、花瓣網等也都從這里起步。
福地3.0有浙大系創業者陳博,他的樂港科技曾主導開發《熱血三國》。
李治國曾說過一句話:這將是單位面積招商引資最多,單位面積稅收最高的創業園,事實證明絕非吹牛。
2.扎堆創業,扎堆成長

北京的創業咖啡館,據說談成了很多項目。
有一個段子,兩個人正談項目,談著談著旁邊有人沖過來說,你的項目能不能我也投一點?一看,旁邊那個人是徐小平,或者是誰誰誰。過了幾年,那個項目成功了。
不管是創業咖啡還是創業園區,一旦形成良好的扎堆和集聚效應,資源的共享和優化作用就十分明顯。
作為杭州最早出現的創業咖啡館之一,福云咖啡館里,除了設有普通咖啡館的聊天區,開闊的大廳里還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四人桌。從舊照片上看,就像是圖書館里的閱覽室。實際上,帶上筆記本電腦,點幾杯咖啡,一個團隊就可以在那里開始創業之旅。
福云咖啡定期舉辦沙龍,也是各路資本對接,舉辦各類分享活動的場地。比如阿里的“前橙會”,李治國是主要發起人之一,會員由阿里巴巴“畢業生”組成。每次聚會,都能匯集各路創投、基金、創業公司、民間組織等,這樣的機遇不是隨便哪個園區可以提供的。
事實上,從咖啡桌上走出的初創企業,拿到A輪、B輪融資的確實不少。
扎堆效應形成的另一個好處是:思維的盛宴。
在這樣的氛圍中,創業者互相鼓勵,積極溝通,哪怕是商業秘密都可以分享交流,有助于創業者少走彎路。
“企業之間會產生很多火花,很多點子都是在這里碰撞出來的?!崩钪螄f。
比如說入駐福地二期的婚禮紀,創始人俞哲曾跟他在福云咖啡聊另外一個項目,當時李治國潑了涼水。后來說起這事,俞哲說,幸虧你潑了涼水,才有后來的婚禮紀。
而李治國覺得最典型的,是親寶寶的例子。
親寶寶創始人馮培華跟李治國投過的快的打車CEO呂傳偉都是從虹軟出來的,而李治國注意到親寶寶,則是因為朋友李銳——后者是順為資本的合伙人。
那年,李銳到杭州來找過李治國幾次,而親寶寶就在必經之路上。
李治國這樣描述:每次他(指李銳)都是坐電梯上四樓,穿過狹長的過道,走一層再上到五樓的福云咖啡。
在四樓的必經之路上,李銳看到了親寶寶,因為一直對母嬰有興趣,他推門進去。第一次馮培華不在。大概過了兩個月,李銳又來,推門進去,這次遇見了馮培華。
當時的對話是這樣:
馮培華說,哎呀,不好意思,創新工場剛剛投了我們一輪。
李銳說,不要緊,那我們投下一輪。
李銳沒有食言,大概五個月后,親寶寶獲得順為資本500萬美金的A輪投資。
李治國說,不可否認開始的這兩輪融資對企業發展所起的作用。馮培華后來也表示,在福地獲得的兩輪投資為親寶寶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被創新工場、順為資本、復星集團、好未來投資加持的親寶寶,儼然成為母嬰市場的“頭號玩家”。
這就是扎堆效應的優勢。
通常情況下,同樣的創業機會,肯定是北京的團隊和項目最容易拿到投資。相比之下 ,杭州人的項目比較低調,而且投資人來一次也不容易。但是進到園區順帶看個二、三十家,機會也許就來了。
李治國想起去舊金山,當時最大的感受是,最多一天大概去了七、八家公司,公司與公司之間差不多都是15分鐘路程,離得不遠。這大大提高了項目和資本對接的效率。
3.堅信移動互聯網的天使投資人

毫不夸張地說,2010年以后走出來的杭州上市公司、獨角獸、準獨角獸,相當一部分都和福地創業園、福云咖啡或者李治國及其基金的天使投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福地創業園三期入駐的企業各有特色和側重,但一個共同的交叉領域是:移動互聯網。
2012年、2013年,移動互聯網逐漸明朗。但在2009年、2010年,有些人已經看到了機會,這些人包括創辦創新工場的李開復,也包括李治國。
李治國在籌建阿里云時,看到云計算是未來,阿里云的“云”加上口碑網的“端”,讓他堅定地相信移動互聯網的大潮要起來,移動互聯網將滲透到各個行業。
而最終選擇做天使投資人,是因為只有做投資才能接觸到多個賽道。而且他認為自己在口碑的時候,對資本關注太少,他希望通過做這件事來懂資本。
在李治國的投資中,廣為人知的投資案例是快的打車、蘑菇街等,天使投資3年間獲利數千倍。一戰成名的李治國,跟李開復、雷軍、龔虹嘉、徐小平一起,成為中國天使會第一批成員。
他投他看好的賽道,比如云計算、人工智能,比如SaaS系統,他這樣理解SaaS:SaaS是幫助傳統企業抵抗被顛覆,幫助他們提升的。做出了全球最早的掃碼點菜killer app(殺手級應用)的二維火就是他投的。SaaS方向他還投了有贊、博卡(全國最大美容美發SaaS)等企業。
除了看得懂的賽道,他還看重對人的投資。盡管有些人后來做出的東西跟最初說的完全不一樣,但他樂意看到更多的驚喜。
比如涂鴉科技的王學集,這個曾被李治國推薦給王堅的阿里云80后同事,創業最初是想做一個照片存儲到云端的工具。后來涂鴉改做了智能家居的OS系統,成為IoT領域擁有高市場占有率的獨角獸。
比如曾被央視報道過的懸浮式相機“小黑俠”,是斯坦福計算機博士王孟秋的團隊做出來的,而最初他找李治國時,描述的則是做餐飲優惠券的模式。
有贊的出現,更是戲劇化。
因為有贊創始人白鴉跟微信張小龍熟,李治國有次托他打聽點事,后來就自然地聊到微商SaaS系統,李治國提議白鴉來做,自己投資。
白鴉孝順,當時想給媽媽做一款老人手機,說你得同意我兩個項目都做,你再投我,非要把老人手機做成不可。
李治國的兩個合伙人反對,哪有一個創業者同時做兩個方向呢?
李治國只好個人投了。“我賭他那件事(指老人機)肯定做不成,做硬件沒那么容易,這件事(指電商)很容易起來,如果這件事起來,他就沒有時間去想老人機的事情?!?/p>
那時有贊還叫“口袋通”,口袋通的域名是李治國給的。事情果然如李治國所料,白鴉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都忙不完,再不提老人手機的事情了。
“大家都知道扎克伯格做Facebook,其實他也同時做了另一個項目,當時也是大學生創業不夠專注,后來Facebook起來后,他再也不響了?!?/p>
事實證明這個天使投資賭對了,不過當時也確實讓李治國好一陣糾結。
創業、投資這么多年,李治國看人有他的一套:第一,要有夢想;第二,要有領導力和執行力;第三,要堅持。
如果達到這些基本標準,李治國還有一個建議:找一個能扎堆的地方創業。即便物理上不能聚,也要經常在社區上聚一聚。他認為創業氛圍很重要,如果周圍都是好的創業者,會把人的心力提高,思路打開。
4.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

李治國來杭州整整20年。這個在創業、投資領域書寫了很多傳奇的人物,一頭短發有點周星馳灰,談起話來認真,誠懇。
1999年,他22歲。有一天他打開一個關注已久的網站,上面跳出來幾句話:If not you, who? If not now, when?
那是阿里巴巴的招聘廣告。
10月,他坐著綠皮火車來了杭州。他記得車上沒多少人,60多元的火車票后來還報銷了。
作為阿里巴巴46號員工,他留了下來。他是為數不多的在湖畔花園工作過的阿里巴巴元老。
來杭州前他在河南鄭州做外貿,因為興趣,那時他已經在當地做出了小有名氣的網站“中華商貿港”。
他謙虛地說,來阿里巴巴是運氣。事實上,不少應聘者看到公司在小區里,扭頭就走。
如果非要追問個中原因,他的判斷基于兩點:他一直以為這個專業的網站是外國人做的,沒想到竟然在杭州。他寫了一封信,收到“十八羅漢”之一蔣芳的回復,“有這么長。很用心?!彼p手往兩邊一抻,做了個手勢。
李治國坦陳,馬云對他的影響最大,阿里的經歷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曾經有好長時間 ,他掛在嘴上的一句slogan是:If you think you can, you can!(如果你認為你能,你就能?。?/p>
在阿里,他主導開發了阿里最重要的產品之一“誠信通”。2004年,他離職創立口碑網;2008年,他帶著口碑網重回阿里巴巴,之后協助王堅博士籌建阿里云;2010年,成為天使投資人;2013年,他全職加入他投資的項目挖財,帶領挖財從記賬App升級為涵蓋財務管理工具、金融廣告、基金銷售、網貸等的金融科技集團。
在挖財,同事直呼他的花名“海貝”——歷史上最早的貨幣,不過他的微信賬號和QQ昵稱都有“姜子牙”的痕跡——那是他在阿里的花名。
他說,不管哪個階段哪種身份,他自己都挺喜歡的。
在福地創業園的運作中,李治國說他起的是點火的作用。讓他欣慰的是,股東之間的輻射效應,福云咖啡的輻射效應,創業者之間的輻射效應,無處不在。
比如說當初隨機湊起來的6個股東,每個人都走在創新創業的路上,大家互相影響,每個人都在往外面長。
福地從1.0發展到了4.0。股東之一、網銀互聯CEO何洪忠,至少又做了兩個園區,挖財所在的互聯網金融大廈就是其中之一。
時空電動董事長陳峰,來自移動,最早不是這個圈子的,進來以后,他把電動車跟互聯網結合,跟滴滴掛上鉤,企業越做越大。
袁震星正努力帶領網營科技走向上市之路,另外兩個股東也在做投資,做基金。
“你問杭州出來的創業者,他就算沒在福地待過,肯定也跟這幫人接觸過,或者去過福云咖啡。”
李治國分析說,為什么好公司能扎堆福地?因為他們了解創業者的需要,能營造創業的氛圍,提供有效的幫助,相比物業經驗,對創業者的認可和服務才更重要。
他同樣看好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等創業園區的未來前景,同類人集聚到一起,能夠互相影響,共同成長。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更多的投資,更多的聚會,更多的創業福地,讓創業者聚在一起。
而他自己,他希望把挖財做好,將來有一天能再去做投資,那時的自己應該有一定的運營能力、并購能力,關注中后期投資,而不是純做天使。
——在這方面,高瓴資本收購百麗鞋業,巴西的3G資本控股百威、漢堡王、亨氏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這樣的投資要求投資者必須要認清企業的規律,即便換個團隊進去,也可以把企業做得更好。這樣的投資可以很好地幫助企業。
這是投資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夢想里追求的方向。

因為,他喜歡創業,喜歡跟創業者打交道,因為他的身體里天生流著創業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