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網(微信公眾號edenw_com)小編在廈門十年了,每次和同事談起廈門某某富豪的一些傳聞,廈門十大頂級富豪排行榜等等。這些富豪中,十有八九是泉州人,而且安溪的居多。
2016年,胡潤發布的百富榜,企業總部位于廈門的富豪,有27個上榜。
從這27個富豪的籍貫來看,泉州的占去了一大半。其實,在廈門乃至福建,最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當屬新華都老板、福建首富陳發樹。由于小編有不少同學就是安溪人,也有和陳發樹同村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小學還沒畢業的木材販子,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如今的千億新華都帝國的。
陳發樹1961年出生于安溪縣祥華鄉福洋村,兄妹7人。陳發樹從懂事起,放學后就跟著幾個哥哥到生產隊割草、放羊掙工分。那時候的中國農村,這就是生計。
1972年,由于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上到小學四年級的陳發樹決定輟學在家。16歲的時候,到安溪林場應聘搬運工。據當年林場的領導回憶說,當時的陳發樹就是一個愣頭青,在招聘的時候說:我叫陳發樹,發財的發,樹木的樹,招了我,林場肯定發!就是因為這句話,林場領導決定錄用他。
由于當時趕上我國改革開放的潮流,林場的生意真的越來越好,運木料的車隊經常一天內在福州、廈門跑好幾個來回。1982年夏天,21歲的陳發樹跟林場的銷售經理坐上一輛滿載木料的貨車來到廈門,這是陳發樹第一次到廈門。
在第一次來廈門的時候,陳發樹無意間聽到銷售經理和別人聊生意,細細琢磨后,感覺做生意也不是什么難事,于是決定自己干。
安溪除了盛產茶葉和富豪,這幾年在外面的名聲也不太好,因為還盛產騙子。騙子有一個最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敢干、喜歡鋌而走險。其實,大部分的安溪人都有這樣的品格,有些人劍走偏鋒,就成了騙子。有些人走了正道,就成了富豪,比如以陳發樹為首的安溪富豪團。
陳發樹就是因為敢干,才能成就今天的新華都。
當年5月,陳發樹又來了一趟廈門,不過他這次是帶著目的自己來的。陳發樹找到廈門一家木材加工廠,對著廠長猛拍胸脯說,“我在安溪林場干活,能搞到一批木材!”也巧了,當時那工廠確實木料緊缺。
老廠長不知道是看陳發樹名字吉利,還是干脆死馬當做活馬醫,最后真就與陳發樹簽訂了一份運輸合同。
拿到合同的陳發樹,立馬回到安溪林場,負責人一看,當場就賒給他兩車木材。因為這兩車木料,陳發樹倒手賺了1000塊,這是他的第一桶金。
這1000塊可把母親給高興壞可,在村里逢人邊說,我們家老四是做生意的料子。
也不知道是母親的鼓勵還是這1000塊的鼓勵,陳發樹開始玩命的跟福建各大家具廠談合作。“先是貨車運,再火車托運”。到了1986年,陳發樹就成了泉州當地有名的木材販賣商,還花5萬塊在廈門買了套房子。
據小編的同學說,村里現在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個說法,陳發樹母親找了一位道士給陳發樹算了一卦,說木頭只能發家,要想大富大貴,還得發展其他行業。
不知道是相信了道士的話還是陳發樹看到了未來的趨勢,1987年初,他把房子做抵押,從銀行貸款1萬塊,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帶上兩個弟弟干起了物流,專門在湖里區給一些日雜店送貨。
當年6月,湖里區有家日雜店老板因為賭博輸了錢,轉賣店鋪。陳發樹和弟弟二話沒說就把店盤了下來,取名“華都百貨”。
也就是這個不足10平米的小店,成了日后叱詫風云的“新華都百貨”的雛形。
雖然這是陳發樹第一次接觸到百貨,但是精明的他,硬是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內將8平米的雜貨店經營到幾百平方米。
陳發樹很會揣摩顧客的心理,酒瓶起子放在酒水旁邊,干脆面放在泡面附近,冰鎮飲料和放雪糕的冰柜并排擺放。同時,3兄弟也很會吃苦,晚上營業到十一點,第二天6點不到就開門營業。遇到買東西多的老人,陳發樹就直接開三輪摩托送貨上門。一來二去,回頭客越來越多。
到了1989年,在湖里區站穩腳跟,陳發樹就開始搞起百貨連鎖。3年后,在廈門有了四、五家“華都 ”百貨,陳發樹的賬面也累積了1000多萬的資金。
當時的廈門,還是一個小城市。不像今天,房價已經擠上一線城市。而福州市福建的省會城市,有錢的陳家兄弟,就開始想把華都百貨開到福州去。
1993年,他花半個月時間在福州做調研,通過觀察大街的人流量,最后選中東街口福建商業老大東街口百貨公司對面。兩個兄弟堅決反對,“離人家這么近,往槍口上撞啊!”“會有好戲看”,陳發樹胸有成竹。
果然,1995年8月,5000平米的華都百貨一開張,去對面的顧客順便到華都百貨兜一圈,“買酒順帶買瓶起子”陳發樹借勢起飛,第一天營收就超過200萬。
此后,陳發樹抓緊時機,連出妙招,“每月一天幸運日,商品半價”、“半小時退換貨無障礙”。結果東街口店開業頭一年,光是電器產品這一塊的銷售收入就超過1個億!
首戰告捷,陳發樹馬上趁機在福州火車站、五四路當地開設了3個華都購物廣場。

我想,中國早期的創業團隊一般是任人唯親,特別是在沒有什么文化的陳發樹兄弟的身上,尤為突出。華都百貨從采購到中層領導,超過90%是安溪老鄉。連送貨的司機,都能跟陳發樹攀上親戚。
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家族企業,這樣的家族企業,外部有能力的人才是不敢進來的。陳發樹看到了這一點,于是1997年5月,他決定開始“清理門戶”。
這次的整頓在華都百貨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人人自危,親戚們紛紛找到陳發樹哭訴,但毫無效果。
肅清門戶后,一批非陳發樹家族的職員得到提升,走到前臺。
隨后,陳發樹和一起創業的弟弟陳晉江發生嚴重分歧,兩人分道揚鑣,華都一拆為二。弟弟陳晉江駐守原址,扯起“大華都”的旗子,哥哥陳發樹則打出“新華都”的招牌。陳晉江向房地產業進軍,最終資金鏈斷裂, 2002年,陳晉江宣告破產,大華都被好又多接管。
1997年,在原省體改委的幫助下,新華都將屬下的部分優質資產進行改制重組,誕生了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6億元,陳發樹持股71%。新華都實業以百貨業為主,同時投資酒店、工程機械等行業。
2008年7月31日,新華都在深交所上市,首日股價狂漲160%,市值接近50億。
1997年,陳發樹斥資6000多萬元購買了一批水電站設備,成立了建設工程公司。當年,陳發樹做了一筆福建水口電站閑置工程設備的生意,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紫金山開采露天礦需要這種機械設備,就想辦法認識了陳景河。有業界人士透露,陳發樹涉足紫金礦業完全是偶然的,但他能夠比較快的準確把握住機會。

其實當中還應該提到一個人,柯希平。柯希平與陳發樹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兩人年齡相當,又都是泉州安溪人。唐駿曾經告訴過記者,“他倆是同鄉好朋友,早期就有合作,一起買了一批工程機械的設備,合作成立了新華都工程公司,兩個人一起進入了紫金礦業,承擔資金礦業的土方工程。”工商資料顯示,福建新華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有兩個股東,陳發樹持股50.99%,另一家廈門鑫祥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占49.01%。鑫祥景很可能是柯希平的關聯公司。
起初幾年,陳景河雖然發現紫金山上金下銅的金屬儲藏格局,但因為是貧礦,開采有難度,也因為陳景河的技術攻關需要不斷的試錯,所以欠下陳發樹很多工程款。國家有關部門把被視為‘雞肋’的紫金山的開采權下放給了紫金山所在地——閩西革命老區上杭縣,上杭是個貧困縣,根本沒有財力去還陳發樹的工程款。2000年紫金礦業實行股份制改革,欠下陳發樹的工程款折合為股份入股,陳發樹遂成了紫金礦業第二大股東。
陳發樹通過新華都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出資4800萬元,拿到了33%的股份,柯希平個人持有紫金礦業2.24%股權外,控股95%的廈門恒興實業有限公司持有紫金礦業3.27%股權,兩者合計持有5.51%股權。
隨后,公開資料顯示,原新華都酒店財務經理張育閩2000年進入紫金礦業擔任計財部副經理兼資產科科長。
2007年底紫金礦業回歸A股市場,陳發樹所持的股票市值飆升到100億元,其身家一下子暴漲了十倍。柯希平憑借紫金礦業第三大股東躋身中國百富榜單。
2003年12月23日,紫金礦業(2899)成功登陸港交所,陳發樹絕對控股的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紫金礦業已發行股份的13.16%,他個人直接控制紫金礦業已發行股份的3.41%。當日陳發樹的持股市值飆升至14億港幣。
除了分紅收益外,陳發樹還在紫金礦業股票解禁后不斷瘋狂套現。從2009年4月至2009年7月,陳發樹分三次大規模集中套現,總計套現金額高達42億元。
1999年11月武夷山旅游成立,新華都集團參股35%,陳發樹擔任武夷山旅游副董事長。武夷山旅游總股本5400萬股,凈資產8100萬元,其他四位發起人為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屬下的武夷山騰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竹筏總公司及騰龍旅游公司、竹筏總公司兩司工會,其中騰龍旅游公司控股51%股權。
該公司成立后,明確武夷山“精品旅游”的定位,先后投資數億元用于景區內村民的拆遷安置、景區公路建設和景區智能化管理等方面。2001年收入便突破億元,2002年達1.15億元,2007年達2.68億元,新華都獲利超5000萬元。

2009年5月,青島啤酒發布公告稱,安海斯布希英博公司(簡稱英博公司)與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樹5月7日簽訂協議,向后者出售7.01%的青島啤酒H股股份。按每股19.83港元的價格計算,此次交易金額為2.35億美元。
5月10日晚上,青島啤酒發布公告:青島啤酒7.01%股份由中國投資者持有,有利于青島啤酒作為中國民族品牌的長期發展。青啤還稱,盡管股東發生了變化,但不會影響青島啤酒公司原有的發展戰略,青島啤酒將繼續堅持“用我們的激情釀造出消費者喜好的啤酒,為生活創造快樂”的使命,繼續堅持“成為擁有全球影響力品牌的國際化大公司”的愿景。
隨后的幾年里,陳發樹幾經減持青島H股股份,據最新資料顯示,現在陳發樹個人持有股份為5.56%。

2009年,為響應相關部門“煙草企業退出非煙投資”的要求,云南紅塔集團與陳發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陳發樹以22億元收購云南紅塔集團持有的云南白藥集團約658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32%。在轉讓協議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以貨幣方式全部支付給紅塔集團。

不過,兩年多過去后,上述轉讓協議所涉及股份一直未履行過戶。2011年12月份,陳發樹向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遞交《民事起訴狀》,正式起訴云南紅塔集團。
2012年1月17日,云南紅塔集團主管單位中國煙草總公司以“為確保國有資產增值保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由,不同意上述股份轉讓。對于此答復,陳發樹已經等了近800天。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煙草總公司不同意股份轉讓,與云南白藥不斷飆漲的股價相關。據了解,從2009年9月10日紅塔集團與陳發樹簽訂《股份轉讓協議》至今,云南白藥的股價已從43.92元/股漲至最高價119元/股。云南白藥不斷上漲的股價使得雙方對此交易變得更為敏感。
陳發樹為了打贏這場官司,所支付的訴訟費高達1700萬元以上。
但是陳發樹還是不死心。
2016年,據云南白藥披露,云南省國資委、新華都集團及白藥控股于12月28日簽署股權合作協議,新華都集團將對白藥控股單方進行增資,使得在本次交易完成后實現云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分別持有白藥控股50%股權,增資額約為254億元。其中,15億元計入白藥控股的注冊資本,約238.7億元計入白藥控股的資本公積。
本次交易不影響白藥控股對云南白藥的控股地位,白藥控股仍持有云南白藥41.52%的股份,仍為其控股股東。
上述各方也在多個關鍵方面進行了約定。云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同意自《股權合作協議》生效之日起六年內,未經其他股東書面同意,任何股東不得向第三方轉讓、出售、贈予或以其他方式處置其持有的白藥控股股權(不含股權質押)。
陳發樹終于舒了一口氣。
早在2014年,陳發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時候表示,2008、2009年的時候,云南白藥做過一個定向增發,向中國平安增發了5000萬股,價格是每股27~28塊錢。2009年下半年云南白藥開始做快速消費品,前景更看好,所以當云南紅塔掛牌出讓6581萬股云南白藥時,我就決定參加公開競拍。我的報價是22.07億元。如果能如愿,這個機會蠻好的。另外,長期投資的經歷讓我對市場的公開和誠信充滿信心,加上當時剛好我持有的紫金礦業股票解禁,我就賣掉了一部分,手里有不少現金。否則二十幾億的交易額,不要說個人,就是一個企業都很少會用二十幾億做這樣一筆交易。
早在1997年整頓裙帶關系的時候,陳發樹就清楚“能人”的重要性。陳發樹很后悔自己讀書少,周圍跟自己打一起江山的老伙計也是讀書少。但是,公司招聘的能人多,于是他決定大膽啟用職業經理人。
周文貴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陳發樹花大價錢從沃爾瑪挖過來的,一直擔任新華都總經理,主管零售業,周文貴曾經說過:“陳老板授權很充分,不管我推行什么新政策他都支持。”
2008年4月,被稱為“中國打工皇帝”的唐駿離開盛大,以10億元“轉會費”就任新華都集團總裁的消息一經發布,引起強烈關注。陳發樹被貼上“最有魄力的民營企業家”等標簽。

當時,唐駿不愿到福建走馬上任,他提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將新華都集團的行政總部遷至上海,理由是新華都應以一個全國性大公司的姿態示人。陳發樹采納了這一建議,并買了一輛賓利放在了上海,盡管自己很少到上海。
2009年10月20日午間,新華都總裁兼CEO唐駿在做客騰訊嘉賓訪談時首次透露,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將在今天下午正式捐贈價值83億人民幣的有價證券,組建國內最大的個人慈善基金。這筆資金將占到陳發樹全部財產的45%。
2010年1月,新華都慈善基金捐資5億元,成立閩江學院組建商學院,受贈方閩江學院黨委書記陳永正將"兩個之最"的美譽給予了這次捐贈--這是迄今國內民企單筆最大的捐資辦學項目,也是大陸高校接受單筆捐資金額最大的辦學項目。

關于陳發樹,時任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曾這樣公開表示:我非常歡迎股權捐贈,慈善要大發展,非要走到捐股票那步不可。從全世界慈善事業發展中也可看出,必須有大數額股票捐贈,才能真正把慈善事業發展的聲勢做大,而且捐股票是慈善事業發達程度的標志。企業家不一定都要捐現款。
從捐款捐物到股權捐贈,是中國企業家慈善觀念的一個巨大進步。但是進步的路途是孤獨和坎坷的,陳發樹和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正在通過自己的行動,為中國企業家慈善開辟一條康莊大道。
紫金礦業的第二大自然人股東柯希平曾經說過,陳發樹的老家是福建安溪(出產名茶鐵觀音),但他從不喝鐵觀音。新華都董秘龔嚴冰說,陳發樹執掌一家大型家族企業集團,但其兄弟大都身掛虛職;不喜歡用秘書,總是一個人夾著普通的公文包就上了飛機;不講排場,不會因外界的聲音而改變自己的主意。

當周文貴、劉曉初、葉蘆生分別把新華都旗下的零售、礦產、旅游產業打理得有聲有色時,陳發樹逐漸退居幕后。
福建省企業家協會秘書長歐凌芝稱,2005年開始,陳發樹再也沒參加過該協會的任何活動。新華都的競爭伙伴、福建第一大連鎖超市永輝集團掌門人張軒松甚至都難得見到陳發樹一次。
陳發樹在新華都十周年慶典后變得異常低調的,他甚至不再給自己配秘書,新華都董事龔嚴冰是最后一任。
陳發樹平時不抽煙,陪客人吃飯時也不喝酒,只是選擇喝茶。他不怎么說話,內心的想法、活動不輕易表現出來。他習慣在一旁觀察別人,特別是第一次接觸的人,哪怕是在一個宴席上與他沒有任何業務關系的人。
陳發樹認為,作為企業家,要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就應該如茶道的淡雅一樣,注重培養高瞻遠矚的戰略胸懷而禁忌一些小伎倆、小聰明、小詭計。也只有具備了高瞻遠矚的戰略胸懷,才能帶領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并在現代商戰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使企業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
雖然陳發樹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不管怎么說,讓我們祝福他吧
本文轉載自伊甸網,原文地址:http://www.edenw.com/news/646.html
關于伊甸網:
伊甸網是專注企業內容運營服務市場的新媒體平臺,定位企業內容媒體運營,一站集成企業內容運營、商業投稿、企業文案策劃、互聯網整合傳播等服務。同時還將舉辦各種線下創業分享和交流活動,分享創業心得,對接人脈、資本、以及公關推廣等資源。微信公眾號:edenw_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