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先掌握硬實力,再談論軟思想
這半年來,經常有朋友跟我說:
煜全啊,你看你做這個專欄,第一,打開率好像沒有別人高;第二,內容聽起來吃力,太多的專業知識,又跨越了各個行業領域,太燒腦了;第三,高科技雖然聽起來有意思,但只能作談資,太遠也太硬,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啊。
我經常面對這樣的疑問,而提到這些問題的朋友,他們非常認可雷軍推崇的“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愿意討論業務模式、發展戰略、遠景、認知升級,認為這才足夠高大上,有品位,有檔次。我當然認同。
但我也認為,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雷軍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但若將他和不及他勤奮的人作比較,他的成就可能反而沒那么大,所以這是他的個人體驗,和大多數人無關,因為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智商”。
當然,我說這句話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告誡大家,咱們不要使錯了力。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優秀企業禁止員工,尤其是新員工討論企業戰略。這里面最著名的要數華為,它明文規定了禁止新員工討論企業戰略。
道理很簡單,思想是通過實戰總結的,只有積累了足夠多的實戰,才能培養出更準確的直覺。
很多人一輩子積累的實戰經驗都不夠,每件事情都沒有研究透徹,自然攢不出直覺,也攢不出理論。所以,如果你掌握的只是一些術語,那倒不如不掌握,這些術語可能會讓你離真理更遠。
胡適先生曾經說過,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我也一直主張,先掌握硬實力,然后才有和別人談論軟思想的機會。
在企業經營里,什么是硬實力?經驗的積累。
我會尋找一些在各個行業里積累出真知灼見的朋友,借他們來幫助我做判斷。他們能夠一眼洞見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我在研究高科技的產業、趨勢、規律時,最忌諱的就是時下宏觀經濟學家歸納的內容。這些講宏觀的人往往對細節、微觀,一無所知。
可這個世界偏偏是由微觀構成宏觀的,世界經濟的規律也無外乎是各個產業的規律總和,各個產業的規律又無外乎是各個產業科技推動情況的總和。
惟有沉到最底層,了解各個產業的趨勢、規律,把它們疊加起來,你對未來趨勢的了解才會超越這些所謂的宏觀經濟學家。?

2?用知識的積累形成超強判斷力
當鍛煉到足夠有實力時,很多人會問,我是不是該認知升級了?我說,談不上。因為此時你需要的是堅持,是一條道走到黑,把自己磨煉成高手。
通過讀懂各個行業的科技,進而讀懂各個行業;通過讀懂各個行業,進而讀懂世界經濟。這個野心的達成不是靠認知升級,而是靠一天一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使自己形成了強大的判斷力。到時候,我們再談認知升級,再談戰略戰術,也不遲。
在形成超強判斷力之前,只通過別人的說法給自己當證據,這也是不穩妥的。別人的判斷不能幫你構筑起對整個世界完整的系統認知,而這是非常重要的,人與人的差距就是在這里被拉開的。
差距來自于哪兒?來自于壓力。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一直在強調離開舒適區,如果你花一萬小時練習,但都只是重復練習,而且練習時候干脆沒過腦子,那你做一萬小時也沒什么用。
惟有不斷燒腦,堅持不懈地燒,對你的提升才有幫助。《前哨·王煜全》專欄希望做的事情,正是每天帶領大家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進入一個讓自己不舒適的領域。
我們不需要每天的頓悟,世界上沒有那么多的頓悟,只有每天辛苦之后的收獲。正因為今天辛辛苦苦地又啃了一個產業硬知識,其中有不理解的,還會通過找尋相關資料和數據,來構建起自己對產業的系統認知,這才是真正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3?沒有坦克的閃電戰不值得討論
一個領域的話題若要既深入又系統,需要涉及太多方面的東西。
我一直要求自己,在《前哨》專欄的每一個話題相當于寫一份報告,必須嚴謹、系統、專業。
每一期節目,都需要10倍數據的積累,才能講出30分鐘的內容,若將后臺的分析數據和我們講的內容放在一起,它本身就是一個報告。這當然也會吃力不討好,很多人說太長了。
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容易的事情呢?尤其是科技領域。如果不想只淪為看客,而是想要將一個產業理解透,10分鐘的時間我或許只能直接給出結論。但若直接給你結論,你也就不會去思考了。
《前哨》希望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結論,而是素材。大家利用素材歸納整理、總結系統,從而將自己培養成產業洞察的高手。
所謂的戰略家,有戰略的眼光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成為戰略家的關鍵因素不是成功者給大家講的戰略,而是沒能講出的那份堅持。
當然,我也非常同意雷軍的話。當你的戰術水平足夠好時,一定要提升戰略水平,因為最后的成功者一定是戰略水平高的。用戰爭來比喻,成功者就是利用坦克打出了閃電戰的指揮官。
科技改變世界的例子就像閃電戰和坦克的關系,科技本身只是工具,是坦克,真正要改變世界,需要在坦克的基礎上發明閃電戰。但是沒有坦克,就不會有閃電戰。只有將坦克理解通透了,才能知道如何利用坦克的特性打出閃電戰。
高科技就是創業者和企業家手里的武器,你要對最先進的武器庫了如指掌,才能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戰略家,是一個可能打出閃電戰的人。
我堅決反對沒有坦克的閃電戰,也堅決反對跟大家討論沒有坦克的閃電戰。
我期待能有一天,和更多的用戶一起討論閃電戰,而且能夠實踐出閃電戰。同時,也希望《前哨·王煜全》能夠誕生更多可以改變世界、推動世界創新的企業家。
王煜全
2016年12月13日

6月15日,我們與羅輯思維合作推出了付費訂閱《前哨.王煜全》欄目,199元訂閱全年,給您帶來最新的科技創新資訊和深度解讀,希望您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