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訊通財經(www.kxt.com)訊:當地時間周一(4月17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該報告顯示,中國2月大幅增持美國國債,規模創四個月新高,成為美國第二大“債主”,僅次于日本。這是中國自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第二次增持美國國債。
去年12月,中國七個月來首次增持美債,但全年減持美債1880億美元,年度減幅創最高紀錄。而在今年1月,即特朗普政府上任當月,中國減持美債73億美元,再次恢復了截至去年11月的六個月連續減持勢頭。
TIC數據顯示,2017年2月,中國持有美債規模小幅升至1.0597萬億美元,較上月增加86億美元,創去年11月以來新高。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凈增持美債13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比利時似乎是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替身”。比利時2月持有美國國債1052億美元,繼今年1月減持82億美元后,2月再次減持70億美元,規模創逾五年新低。
市場傳言比利時是幫助中國持有外債的離岸中介,換句話說,隱藏在比利時身后購買美國國債的“匿名買家”是中國(美債占外儲實際比率可能遠高于40%),比利時提供給了中國用來購建美國國債持有量的一個緩沖帳戶。如此一來,這可能意味著中國2月增持美債的規模可能比TIC報告統計的少。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國外儲與中國的美債持倉同步回升。在人民幣貶值壓力消退的情況下,中國拋美債同步降溫。
2014年以來,中國為支持人民幣匯率和影響資本跨境流動消耗了四分之一外儲。去年中國大幅拋售美債已經產生影響,基準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去年已由前幾年1.3%的低位升至2.6%。
據快訊通財經(www.kxt.com)此前提及,中國央行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3.0091萬億美元,環比增加39.64億美元,連續第二個月上升,而且是外儲自去年4月以來首次連續兩個月上升。今年一季度,中國外儲規模下降14億美元,較前兩季度降幅顯著縮小。

從去年10月起,日本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主”。日本2月持有美國國債1.2萬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26億美元;1月美債持倉增加117億美元。
英國屬地開曼群島2月持有美國國債2580億美元,比上月增加11億美元,規模僅次中國及日本。同樣,愛爾蘭、英國、盧森堡、比利時等國的美債規模,也遠高于這些國家本身的外儲規模。
沙特阿拉伯2月持有美國國債1138億美元,比上月增加了15億美元。俄羅斯持有美國國債863億美元,比上月增加1億美元。
美國國債被外國央行視為流動性最好的外幣資產,根據IMF的數據,各國央行的美元資產占外儲比率普遍達到三分之二,即66%左右。

美國財政部公布的CTI美債持倉報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歡迎訪問:快訊通財經(www.kxt.com)或在各大應用商店下載:快訊通財經APP,7*24小時財經快訊】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