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能源枯竭,轉向新能源發展是全球汽車廠商面臨的問題,而馬斯克似乎早已洞悉一切,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特斯拉已經穩坐電動車頭把交椅,至于后來紛紛入局的創業者們,都被稱為特斯拉門徒,不斷模仿、重走特斯拉走過的道路。
這些造車新勢力當中,蔚來汽車無疑是最耀眼的新星,繼特斯拉之后,成為全球第二家在美國上市的純電動汽車公司,還在國內上百家造車新勢力中率先完成量產車交付,截止2019年3月31日,蔚來汽車一共交付了15337輛,有著絕對領先的優勢。
但萬事開頭難,光鮮背后依然是困難重重,蔚來依然沒能逃過特斯拉所經歷的,連續虧損、股價大跌、產能不足、丑聞纏身等問題,這不,蔚來近日又一次在美被集體訴訟。
進入到3月份以來,蔚來汽車在美至少遭到了三家律所提起的集體訴訟,被指存在失實陳述,針對訴訟,蔚來汽車方面回應道,指控沒有根據,將積極應對。
4月8日,亞信科技公告稱,公司獨董張亞勤牽涉一宗紐約州金斯郡(County of Kings)最高法院針對蔚來汽車提起的證券集體訴訟,指出蔚來汽車于2018年9月11日的登記聲明及2018年9月12日的招股章程有重大虛假或誤導性陳述。
訴訟書為被告給出的虛假和/或誤導性陳述和/或未能披露的內容包括:
(1)蔚來不會建造自己的生產工廠,而是將繼續依賴江淮汽車來代工生產制造其電動汽車;
(2)政府對電動汽車補貼的減少會嚴重影響蔚來的銷售量;
(3)因此,被告對蔚來的業務、運營和前景的陳述在所有相關時間都是虛假且具有誤導性的。
2018年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但蔚來首款新車ES8卻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在2018年3月份,蔚來汽車相關人士稱將在4月交付ES8的第一批量產車,直到步入到5月中旬,ES8卻仍然不見蹤影,首批車型10名用戶均為蔚來的內部員工,直到6月28日,才進行第二批ES8車型的交付。

蔚來三番五次地推遲交付時間,已經是個失信的表現,在隨后的幾個月,交付量雖然逐步提升,在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放出豪言:“今年沒有造車新勢力能完成1萬輛交付”后,李斌毅然接受了這個賭局,而蔚來汽車最終是笑到最后。
也許,蔚來汽車實在太趕了,完全是為了交付而交付,ES8在車主隨后的日常使用中,問題是暴露無遺,續航短、車機系統不穩定、路上拋錨的情況屢見不鮮,沒有核心技術、售價還這么高,受到不少媒體的輿論和批評。

如今,蔚來面臨的不是特斯拉產能不足的問題,而是自家車型賣不出去的問題,據分析師指出,2019年第一季度蔚來ES8交付量或在3,500-3,800輛,與2018年第四季度相比減少約56.1%-52.4%,加上此前的幾起“神操作”的營銷,蔚來汽車一直都是負面纏身。
造車新勢力幾乎都從一個PPT起步,相對于傳統車企,他們沒有任何硬件支撐,忙交付的蔚來汽車一開始選擇了江淮汽車代工生產,在產品逐漸成熟后,有計劃建設自己的工廠,曾于2017年與上海市嘉定區政府及相關單位簽署了“建立蔚來新能源電動車先進基地”協議。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工信部明確鼓勵汽車代工,而且新能源的造車新資質申請基本處于停滯的狀態,加上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空降,已經截胡蔚來的上海工廠,而現有的合肥江淮蔚來基地能夠滿足未來2至3年的產能需求,所以,蔚來汽車停止建廠計劃也實屬無奈之舉。

至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自2010年實施以來,就采取退坡機制,直至2020年底完全退出,對所有電動汽車銷量都會造成一定影響,而蔚來汽車銷量之所以受到這么大影響,更應該從自身找找原因。
其一,則是蔚來ES8產品力低下,給用戶留下了不好的口碑,其二,則是成熟度更高、價格更便宜的蔚來ES6上市了,使部分用戶處于觀望期,其三,特斯拉的國產,model S價格與蔚來汽車旗下車型高度重合,潛在用戶更有可能轉投特斯拉的懷抱中。
蔚來如今的生存方式,也被認為是特斯拉的翻版,同樣是虧損不止,但特斯拉是供不應求,而蔚來是訂單量少得可憐,時過境遷,從前,特斯拉是孤獨的,如今,蔚來身邊不但有前仆后繼的造車新勢力,還有傳統廠商帶來的沖擊。
很明顯,特斯拉的成功不可復制,蔚來汽車能有這么大的名氣,主要是資金方面相比其他造車新勢力更有優勢,劉強東、馬化騰等大佬級人物是聯合創始人,還獲得聯想、華為等數十家投資機構的投資,加上在美IPO,融資能力是相當可觀的。

特斯拉之所以在電動車領域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是因為其有著領先的三電技術和高度智能化,核心競爭力突出,擁有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反觀蔚來汽車,除了有錢外沒有核心的技術和超高的產品力,2018年蔚來汽車凈虧損為96.4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已經擴大92%。
在今年3月份發布財報并宣布暫停在上海嘉定的自建工廠項目,蔚來汽車的股價已近乎腰斬,市值蒸發46.3億美元,截止到發稿,其總市值才55.69億美元。
對于蔚來而言,還是要以解決產品的各種欠成熟的問題為主,有了好的產品,能在日后不斷去積累研發核心技術,加上蔚來創新的加電/換電服務,蔚來汽車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寫在最后:一家車企的本質還是要回到產品上,強大如特斯拉,虧損15年依然屹立不倒,蔚來汽車才成立不到5年,持續虧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特斯拉國內量產車型大降價,傳統車企積極追趕,蔚來汽車未來還是很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