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販過魚,捕過蛇,賣過藕,過著最艱辛的日子。
他開過店,創過業,失敗成功,走向一個個低谷一個個巔峰。
他是順融資本投資合伙人姚紅偉,一個始終不妥協于生活的獨膽奮斗者。

故事要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那時1975年出生在蘇州的姚紅偉才剛上小學,他的童年遠非我們想象中的美好,早年父親經常生病,家中一貧如洗。每年小學暑假的清晨,他便一個人搖著小船去拉網倒魚,而后挨家挨戶的販賣,整個暑假所有的收入,就是第二年的學費以及平時的開支。 從15歲開始,姚紅偉開始接觸市場,用最敏感的年紀開始探知市場的脈搏,從一個小攤販開始,為日后奮不顧身的創業埋下了伏筆。 彼時他和母親兩人去上海賣自家種的藕,每天凌晨1點開始找攤位,為了更高效的售出自家的藕,有時候要走一個多小時才能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市場。 16歲那年開始,姚紅偉獨自在市場上擺攤;17歲-18歲的時候,他便開始自己開船去上海,除了藕還販過西瓜、廢舊金屬等,市場的各種規則、行業的基本情況,他早就了然于心。 初中畢業后去了吳縣職業中學烹飪,學成出來從廚師做到了廚師長,做廚師那幾年比較空閑,一直想要出人頭地的姚紅偉就在空閑時送貨,他販賣過四川香料,也開過熟菜店,過著非常人能忍受的辛苦生活。大夏天其他廚師在室內打麻將,他卻在外面大汗淋漓的送貨,有時候他也會非常的迷茫,“為什么我從小到大都這么辛苦?同齡人卻從小到大都過著享受的日子?”

2001年,一直在酒店工作的姚紅偉發現有人專供酒店的鮮筍,他敏銳的嗅到了商機,于是自己親自去安吉,找到相同級別的筍,并通過自身的資源將鮮筍送至各個酒店,慢慢的開拓起蔬菜供銷酒店的市場。 2003年一月份姚紅偉在蘇州南環橋(市場)盤了個店面,骨子里從小就有的做生意的想法開始瘋狂生長,他毅然決然的辭去了安逸的廚師長工作,跳出廚師的圈子,橫跨一個行業,開始摒棄一切,單打獨斗做生意。 創業方法論——精準定位 市場24小時營業,每天只睡3-4個小時,為了要在市場立足,姚紅偉對市場做了全面完善的調研,發現該市場內沒有質量上乘、品類優異的海蜇,于是就專門將海蜇這個產品做精做細,從而穩穩地站住了腳跟。 2005年的6月底,他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連帶上借的15萬、貸款的20萬,高價在蘇州南門、蘇州肉類食品市場拿了兩個店面,同時也開始做運輸,將產品、運輸二者打通,一個人艱難的為理想而奮斗。 2007年開始企業慢慢走上正軌,2008年全面開始盈利。 創業方法論——順應趨勢 在這期間,姚紅偉發現即便是給酒店輸送,也會帶來許多的問題,壞賬特別多。于是他便轉而做代理,找了許多的廠家,做了無數場活動,一個人跑遍了全國的展會,站在長三角地區的高度來看整個市場的情況。雖然代理利潤薄,但是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后他又發現了鄉鎮市場,他去教鄉廚做菜,然后將所代理的產品切入進去。這時候他的銷售額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從二千萬到七八千萬到一億,最后沖到了兩億的銷售額。 2009年的時候,姚紅偉在蘇北開工廠做食品行業的生意,第一年虧損但第二年就開始盈利,生意越來越好平臺越做越大后,倉儲開始不夠周轉,于是他便開始投資做冷庫,出了高價拿下了隔壁的廠房,投資幾千萬分三期建成了萬噸冷庫。從來不怕挑戰的姚紅偉,又開始了跨行業的創業之旅——獨立運營冷庫。這個時候,姚紅偉已經從經銷到工廠走到了倉儲,但沒有料到倉儲不僅消耗人的精力,而且運營成本非常巨大,那時所有能抵押的、能借到的錢,他全部砸在了上面。 創業方法論——差異化運營 對于姚紅偉來說,機會是伴隨著挑戰來的。在沒有更多客源、不懂如何運營冷庫的情況下,他花高價聘請了擁有十年以上管理冷庫經驗的人來協助。同時姚紅偉敏銳的察覺了冷庫的痛點:幾乎所有的冷庫貨物出貨時間,都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于是他開始差異化運營。打出18分鐘必定出貨的口號,用了超過一倍的人來運營整個冷庫,開始孤注一擲的創業之旅。但事情遠非那么簡單,高成本的運營容不得出任何一個錯誤,可還是出現了事故,姚紅偉從沒有想著放棄,甚至一度差點去借高利貸,那時候除了堅持就是咬著牙堅持。最終他堅持了下來,半年后開始有多余的盈利,他便將錢投資到物流這一塊,與冷庫貨物緊密相連的就是物流的輸送,他提倡的理念就是:一個電話解決客戶的所有問題。

從小就對金融感興趣的姚紅偉,在創業之余也主動接觸投資這一塊,他認為創業的最終就是金融。期間看了許多大師的書籍,也參加了很多演講、總裁班、金融班,對投資了解的更多更詳細后,就開始注意投資機構,機緣之下找到了順融資本。恰逢此時,冷庫用地被政府征用,姚紅偉便索性開始專門研究投資這一塊。 以LP 的身份在順融這段期間,他跟著投資團隊看了不少企業后,看到創業者背后的機會和市場想象空間無限,有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感覺,于是將公司逐步縮小,正式轉型投資,以他的話說“我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職業,這也可能是我最后一份職業。” 從行業里來,更懂行業 做了13年實業的姚紅偉,是專業食品行業出身,他打通過餐飲市場的上下游,而整個行業的模式,也早已爛熟于心。他認為,在中國食品行業未來將有很大的發展,這一塊會有非常大的投資空間。國人已經從吃飽到追求吃的健康,隨著經濟的發展,外來文化對中國食品的促進,食品行業新增了各種各樣的模式,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特色。標準化、規模化、扁平化的運營方式,將是企業迅速發展的寶劍。 未來被投資人看好的四大板塊 “海鮮、點心、牛肉、新型素菜”這四個方向將會被投資人看好,它們的市場空間非常大,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發展機遇,未來食品行業的獨角獸項目可能從中而出,中國也會走出KFC這樣的企業。 投資人的投資邏輯 海鮮的投資邏輯:海產品是無污染的食材,在未來5~10年間,會在中國家庭宴席上呈爆炸式增長。但中國受海岸線的影響,加上過度捕撈,要想成長為標桿型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獨到的方法。有市場、有發展前景、有發展機遇,再去掉中間商環節,這類項目未來可能會成為獨角獸,姚紅偉在未來也會挖掘相應的海產品、凍品類的公司,目前已投“極鮮網”。 點心的投資邏輯:未來的節奏越來越快,菜點結合的模式會更有競爭力,類似真功夫、全家、711等便利店將是強有力的銷售渠道,而家庭早餐類的食品項目,市場空間目前還遠沒有展現開來,目前姚紅偉所在的順融資本已投“樂肴居”。 牛肉的投資邏輯:接下來在牛肉領域,會有大量的線下店和通過互聯網獲客的相關企業進行布局,產業鏈的上下游都將會是投資的熱點。
在加入順融資本后,姚紅偉將自身原本積累下來對行業的認識和了解,同投資知識相結合,踏上了新的征途。
創業維艱,就像《與幼小者》中所言: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撰寫整合丨趙可
編輯排版丨趙可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