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消息,外賣平臺們正將目光投向社區“菜場”生意。繼美團宣布買菜業務進駐北京后,餓了么也發布了買菜業務的發展計劃。
就在近日,餓了么口碑在2019阿里本地生活生鮮伙伴大會上宣布,買菜業務目前已在全國100個重點城市鋪開,2018年業務量同比增長10倍,未來這一業務將擴張至500個城市,涵蓋廣東、廣西、浙江、云南等省份。
此外,餓了么口碑還表示,將建立全新的生鮮開放平臺,通過數字化、供應鏈、配送、流量、金融等五大方式幫助平臺商戶成長?!峨娚虉蟆酚浾咦⒁獾?,在該次會議上,餓了么口碑與零售品牌叮咚買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物流、營銷、售后、會員等方面進行合作。
據艾媒數據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商業模式與用戶畫像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增長率為38.8%,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600億元。市場增長潛力巨大的背景下,餓了么切入生鮮零售賽道并不使人感到意外。
瞄準生鮮零售市場發展潛力的還有美團。繼今年1月在上海啟動首次測試后,美團買菜近日又宣布啟動北京市場的測試,在天通苑、北苑兩大居民區分別開通了便民服務站。服務站周邊1.5公里之內的社區居民可通過美團買菜App體驗“手機下單、送菜上門”的服務,最快30分鐘可配送到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餓了么及美團切入生鮮電商領域的底氣主要源于平臺上的眾多外賣騎手。據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旗下餓了么蜂鳥配送發布的《2018外賣騎手群體洞察報告》顯示,即時配送體量越來越多,蜂鳥配送注冊騎手超300萬人。美團研究院發布的《城市新青年:2018外賣騎手就業報告》也指出,2018年有270多萬騎手在美團外賣平臺獲得收入。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餓了么等加碼買菜業務,也反映出了外賣平臺競爭場景正在不斷拓寬的現實。近年來,餓了么和美團除了在外賣服務上針鋒相對外,還在餐飲供應鏈等方面暗暗較勁。
《電商報》記者注意到,去年10月,美團進行了上市后的首次架構調整,將針對B端商戶的快驢進貨業務升級為獨立的快驢事業部。同年12月底,餓了么就宣布重啟旗下連接商戶的食材供應平臺有菜,并公布第三批外賣包裝“安心名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和餐飲供應領域相比,生鮮電商競爭似乎更為激烈,目前多方都在爭奪社區“菜籃子”。餓了么及美團除了面臨著老對手的競爭外,還面臨著騰訊旗下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呆蘿卜、十薈團、誼品生鮮等各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平臺的挑戰,未來發展仍存在較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