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四策之一:分槽合槽
老王養(yǎng)了兩匹千里馬,準(zhǔn)備合適的時候出手賣個好價錢。所謂“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吃夜草不肥”,養(yǎng)馬必須勤快,要每晚起來給馬喂草添膘。可是幾個月下來,兩匹馬沒有長膘反而掉膘了。原因何在呢?
于是,他找來馬博士解惑。博士告訴他:把兩匹千里馬養(yǎng)在了一個馬廄里,讓它們在一個槽里吃東西,難免不會出現(xiàn)擠搶爭食,怎能安心吃食呢?只有將兩匹馬分槽而食,才能解決此問題。王老漢按照專家的意見,給兩匹千里馬準(zhǔn)備兩個食槽,讓它們分開吃。果然,兩匹馬很快就變得膘肥體壯了。這就叫做分槽喂馬。
分槽的精髓就是:不能安排兩個能人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兩個實力相當(dāng)?shù)娜瞬啪秃帽葍善デЮ锺R,在一起的時候即使不互相爭搶,也難免互相妒忌、互相攀比,難以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因此還不如分開。

賣了馬之后,老王決定養(yǎng)點省事的,晚上不用添草料就能上膘的,于是用養(yǎng)馬的方式養(yǎng)了兩頭豬。這次又讓他煩惱了,小豬越來越挑食,總是不上膘。
于是,他找來豬博士請教。博士一看,笑著對老王說,哪有養(yǎng)豬還打隔斷分開養(yǎng)的啊,你分開養(yǎng),他們之間沒有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懶惰的。將兩頭小豬在一個槽里吃食,有了爭搶,他們就會吃得更香。王老漢一試,果然靈驗。
這下,老王更疑惑了:馬博士說分開好,豬博士說合起來好,那到底是分好還是合好呢?這就需要看對象了。
獨當(dāng)一面的千里馬需要分槽喂養(yǎng),讓它們各自發(fā)揮所長、各負其責(zé);而正在成長中、尚未成熟的小豬卻需要合槽,給它們一個競爭的平臺,讓它們快速成長,等成熟后可以獨當(dāng)一面時再分槽。

用人四策之二:高屋低屋
把豬賣了以后,王老王又養(yǎng)了一群牛。由于春短,嫩草遲遲沒有發(fā)芽,過了節(jié)氣,只能用隔年的干草喂牛。牛吃得很少,眼瞅著要掉膘,王老漢很著急。
這回請來牛博士,告訴他:不把草直接放在食槽里,而是要放在屋頂上,讓牛伸著脖子才能吃到。當(dāng)然,這次也成功了。
當(dāng)給下屬提供的回報很有限、一時又無法改善的時候,可以把門檻設(shè)得稍高一些,讓眾人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使得這份回報更有挑戰(zhàn)性。這樣即使是不怎么豐厚的回報,也能吸引眾人。這就是高屋喂草的計策。

老王很得意,不過沒過幾天,他就犯了一個錯誤。嫩草很快長出來了,老王打了些嫩草回來,這次他也像以前一樣把草放在屋頂上等著牛來吃,結(jié)果牛見到房上的嫩草后著急了,一群牛奮勇向前,一使勁,把房子給頂垮了。
因此,當(dāng)資源很豐富、回報有足夠吸引力的時候,就不要再增加過程的難度了,要允許下屬用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更多的回報,而不要人為地設(shè)置障礙。
用人四策之三:分餅畫餅
賣了牛,老王覺得養(yǎng)牲畜太費勁了,于是種了一大片玉米。入秋收玉米的時候,他雇了一些幫工,在給幫工準(zhǔn)備午飯的時候發(fā)現(xiàn)面不夠了。10個人,卻只能烙出8張大餅,而平時都是一個人一張餅才夠吃。眼下正是秋收的關(guān)鍵時刻,這要是把大家惹惱了可不得了。
于是,老王急忙找來了餅博士。餅博士拿出一張紙,然后在紙上畫幾張大餅,并讓老王帶著到地里給大家分。老王納悶了:紙上畫的餅怎么吃啊?

餅博士解釋到,這些幫工可以分成3類:
第一類是沒有成長性的老同志,工作這么多年,他們在乎的是眼前所得。他們出過力、流過汗,最希望馬上拿到自己應(yīng)得的那一份,對這樣的人,二話別說,直接把餅分給他們。
第二類是新加入的年輕人,他們有機會、有未來、有時間,看重的是自己未來的成長和收獲,所以眼前少吃一口沒關(guān)系,要把紙餅掛起來給他們講未來,只要未來有足夠的吸引力,眼前少吃一口,他們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類是團隊的中堅力量,他們經(jīng)驗豐富、年富力強,渡過難關(guān)靠的就是這些人。對這些人,要帶著餅和他們一起去吃,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他們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他們吃多少,你就吃多少。
分利益不能搞一刀切,要給老同志分餅,給年輕人畫餅,和中堅力量一起吃餅。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物質(zhì)條件下提高整個團隊的滿意度。

用人四策之四:厚賞惜賞
有一個富人特別喜歡千里馬,決定用重金購買。他派了一個可靠的仆人帶著黃金出去尋找千里馬。過了很久,仆人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麻袋回來了。
富人問仆人:我要的千里馬你買到了嗎?
仆人說:買到了,而且是花了大筆的黃金以高價買到的。
富人納悶,就問:馬在哪里呢?
仆人把麻袋往地上一倒,嘩啦出來一堆馬骨頭,仆人說:這是一匹死去的千里馬的骨頭,我買的就是這個。
富人不由得大怒,要處罰仆人。

仆人卻說:馬骨頭自有大用。主人您想,您因為喜歡千里馬而不惜花重金買一堆千里馬的骨頭,這個消息傳揚出去,全天下的人就都知道您喜歡千里馬了,那些擁有千里馬的人一定會絡(luò)繹不絕地前來獻馬,您用這堆骨頭一定可以引來更多的千里馬。這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不久,富人果然得到了好幾匹千里馬。
領(lǐng)導(dǎo)者獎勵手下人往往不僅為了激勵他,還為了做一個榜樣給別人看,讓大家都知道自己是重視人才的,從而吸引更多人才。這就是厚賞之策。這種方法要比費盡力氣到各處去尋訪人才有效得多。

厚賞也是要有原則的,否則會形成大患。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韓國有一個出色的管理者韓昭侯。
有一次,下人整理衣服,清理出一條舊褲子,昭侯不準(zhǔn)備再穿了,一個下人就想昭侯把褲子賞給自己,但是昭侯不肯。眾人不解,君主當(dāng)善于獎賞,何必吝惜區(qū)區(qū)一條舊褲子呢?韓昭侯回答,君主固然要善于獎賞,但是任何的獎賞都要有依據(jù),一定要把獎賞給那些有業(yè)績、值得獎賞的人。
獎賞一定要有根有據(jù),就算只是一條舊褲子,隨便打賞,會給無功的人留下一種印象——不用努力也有機會獲得獎賞;同時也會給有功的人留下一種印象——領(lǐng)導(dǎo)賞罰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的,再努力也是白費。這樣,阿諛奉承的人就會有機可乘,投機取巧的人就會變本加厲,埋頭苦干的人就會心生失望,長此以往一定會形成大患的。
惜賞的道理在于,雖然領(lǐng)導(dǎo)者手中握有很多資源,可以游刃有余地安排下屬的獎賞,但是也絕不可以隨便行賞,一定要做到事出有因,賞罰得當(dāng),大功大賞,小功小賞,無功不賞,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風(fēng)氣來引導(dǎo)眾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