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農業,傳統農民和農藝師的角色正在逐漸被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的物聯網技術所取代。特別是大數據正在成為現代農業的一個核心生產要素,對傳統的作物種植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
基于對未來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在微軟加速器第九期創新企業中特地預留了農業的名額,擁有引領行業核心技術創新力和強大市場前景的優秀企業成為一條硬性的考核標準,北京科百宏業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研發生產智能高效的農業物聯網系統和產品,成為農業相關領域的近百家報名企業中唯一一家入選的企業。
日前,創頭條記者專訪了北京科百宏業科技有限公司(科百科技)董事長劉宗波。
在劉宗波看來,物聯網在在農業各個領域廣泛應用,這其中,利用信息傳感設備去感知和采集作物的生長環境,將信息傳輸到云平臺,為生產管理、質量追溯、農技服務等提供數據支撐是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主要應用。

劉宗波介紹,農業物聯網系統是一個整體解決方案,包括農業生產環境監測、無線網絡信息傳輸、云平臺智能控制及預警模型應用開發四個方面。由于農業是個非常復雜的行業,任何人要為農業提供一個精準化的解決方案,都需要很多年的對農業的理解和了解,以及農業現代化和需求的認識。
傳感器
通過傳感器,能夠精準采集影響植物生長的水、肥、氣、熱、光等要素環境信息,并結合植物生理生長信息的實時監測,建立植物生長高粒度、多維度的數據庫。
劉宗波表示,國內外有很多傳感器生產廠家,有各種型號的傳感器,要在農業上大量應用的話,傳感器必須既準確又便宜,功耗要低,還要考慮到免維護的需要。
無線節點
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通過節點,以無線形式傳輸到監測站主機,監測站主機再通過GPRS方式將監測結果發送到數據中心,用戶通過登錄互聯網可以遠程監控。
為研發物聯網專用頻段模塊,科百科技做了5年的研發,才達到在農業生產各方面都比較適應、性價比、低功耗、穿越障礙的能力等各方面需求。
云平臺智能控制
云平臺對監測數據進行接收和處理,可對監測站和各種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控管理。能夠直接采集環境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挖掘應用的平臺并不多。
劉宗波介紹,每個環節都有比較大的技術難度,包括各種預警模型的建立都需要不斷的優化,針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生長階段,都需要不斷積累數據不斷優化,“農業物聯網和大數據是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優化提高的過程。”

不久的將來,農民將成為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
劉宗波介紹,從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來看,是以農民和農藝師的種植經驗為主。這些從業者對農作物、氣候和土壤的了解越多,產出也就越好。
傳統的農藝師就像教育行業的教授或者老中醫一樣,培養學生需要很多年的“傳、幫、帶”,并且需要長期實踐后,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一般來說,需要8--10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優秀的農藝師精準栽培作物。”劉宗波說。
首先,培養高級農藝師的速度太慢,極大的制約高水平的的農藝師和農民,對其經驗的傳承和復制。
其次,傳統的農藝師很少說到具體操作數據,往往會通過感覺性的描述,告訴你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種植、施肥頻率和用量等。
第三,過去一個農藝師受限于工作的地域范圍,只能打理身邊一定數量的農作物。
但對物聯網、精準農業來說,通過運用大數據收集和云計算分析的方式,可以采集到植物生長所需的環境,采集后量化作物所需要的生長要素,農藝師或農民操作的結果是一種客觀可量化的結果,這就使得農藝師和技術人員更夠更快更好更準確地學習新的農業操作經驗。
“我們可以用傳感器記錄農藝師的操作,把他的操作量化,就能形成一個標準。”劉宗波進一步解釋說,“這套量化的標準非常容易傳遞和復制,如果這個農藝師還要教其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種地或者栽培作物的話,受眾可以根據物聯網采集的數據非常全面和準確的獲得農藝師經驗的結果,可以在短時間內就獲得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
通過現代先進的技術手段,這個農藝師多年的經驗將之數據化后瞬間復制給其他人。
另外,農藝師可以通過物聯網云平臺來管理這些作物生長的設施,如灌溉系統、調溫、調濕設備。農藝師不需要現場訪問這些溫室或土地,而是可以遠距離進行控制和監測,通過模型和程序就可以完成對大范圍的作物的栽培、不限數量和地域地進行遠程操作。
新的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聽起來好像跟大家很遠,實際上越是先進的技術,操作和使用也會簡單,不需要額外學習很多知識。小戶和小規模的合作社在學習這些也會很容易,對用戶來說,只需登錄云平臺,就能夠訪問數據進行相關操作。
物聯網在農業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為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創造了新的機遇。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增長,但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糧食需求大約為14000億斤,還有2000億斤左右的缺口。
國外一個值得參考的國家是以色列,以色列土地相對貧瘠,但農業發展水平卻世界領先。特別是隨著農業物聯網的不斷普及,以色列農業現代化水平達到國際領先。而農業物聯網也成為以色列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農業物聯網不是從農業的一個層面或者一個技術環節上進行改變。”劉宗波說,”而是從整個農業行業的發展,農業的管理,從整個業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
農業物聯網作為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已被我國列為國家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3年5月,農業部印發《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工作方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對農業物聯網的專項資金支持,這為農業物聯網發展提供了政策基礎。
雖然物聯網應用是一種全新的應用模式,但在劉宗波看來,精準農業和物聯網大數據應用目的是提高生產產量,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節約資源。也可以快速的推動農村土地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這和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物聯網普及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從陌生到熟悉。”劉宗波說,“無論是政府、農業企業及相關的從業者都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推動它要有很多困難,作為企業來說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需要政府引導和推進,另一方面只能是循序漸進地進行市場教育和宣傳。”
在劉宗波看來,我國新疆、東北等地,都是大農業機械化生產,規模化很高,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可以這些地方更適合優先推廣。
2017年3月,科百經過微軟加速器嚴苛的導師團隊和評審團隊篩選后,從近千份申請中脫穎而出,通過錄取率為1.7%,被譽為“難于進哈佛”的微軟加速器評選活動,加入微軟加速器第九期校友企業。
“微軟是個口碑非常好的跨國企業,加速器也提供非常好的支持和指導。”談及微軟加速器對企業的幫助,劉宗波坦言,“之前自己搭建了私有云,給用戶提供數據接收和處理服務,搭建和維護難度大成本高。進入微軟加速器感觸最深的是微軟強大的技術資源和Azure云服務。微軟除了免費提供云計算的基礎服務之外,還提供了很多高級服務資源。”
劉宗波表示,“雙方的結合,促進了科百云服務能力和數據處理挖掘能力的快速提升。Azure云更貼合我們的農業物聯網對于云服務的需求,它的大數據處理、機械學習、AI可以為我們的業務提供很多的幫助。農業數據將通過專業的算法做出精準預測和指導性的指標,讓農業企業用最少的農業資源,最少的人工,在最合適的時間用最少的量,達到一個最佳的作物生長的條件,獲取最高的經濟收益。”
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劉宗波也表達了他的觀點,未來科百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數據發掘和應用,以及模型的建立,給農業企業提供大數據的應用,給農業企業架設一個簡單易用、有效可靠的智慧農業平臺。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