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西部城事(xibuchengshi0518),歡迎您關注他們!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西安目前處于一個過渡階段。
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在搶人、招商、城市營銷等方面一時風頭無兩的西安,下一步是否會繼續高開高走,各方關注度都很高。
最近的全國兩會上,有媒體報道了“西安市長李明遠的兩條建議”。從中,至少可以讓人看到部分答案。
?
01
彌補交通短板
在《成渝相向發展日漸明朗》中,西部城事分析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點名了多個城市群,雖然成渝沒有出現,但“制定西部開發開放新的政策措施”、“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等表述,都與成渝息息相關。
其實,這兩條同樣與西安有關。無論是新的開發開放,還是發揮中心城市對城市群的引領作用,西安都堪稱使命在身。
這次新的當家人提出的建議,就都與此有關。
第一條建議是:
希望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能把制定西部開發開放新的政策舉措具體化,“西部地區還是非常期盼的”。
這里主要指交通基礎設施。如以關中平原城市群為例,目前城市群內的西安到慶陽、平涼還沒有開通高鐵,關中平原城市群與呼鄂包榆城市群也沒有直達高鐵,規劃在建的西延高鐵計劃于2023年建成通車。
來源:網絡
所以:
李明遠懇請國家對4個西部城市群群際之間,以及城市群內各城市之間,在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和支持,對于已規劃布局的項目(如渝西高鐵)加快上馬、加快建設,對未納入規劃的項目(如西安至呼和浩特的高鐵)加緊研究、加密布點。
通過打通交通“命脈”,促進西部地區協同聯動、暢通互濟,攜手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升級版”。
要想富,先修路。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一直是一個軟肋。打造中心城市也好,構建城市群、都市圈也罷,沒有交通上的“互聯互通”,一切都是空話。
尤其是在未來的都市圈時代,西安引領的西北幾大城市群,更應該盡早補上交通等硬件上的短板。
目前也適逢一個難得的“大基建”機遇期,包括西安在內的西部城市,能夠爭取到更多的國家政策和財政傾斜,將是城市及都市圈升級的一個重要路徑。這輪機遇,西安的確該抓住。
?
02
“一帶一路”決定西安能級
如果說第一個建議,指明西安未來發展的一個挖潛領域是要補交通短板,側重于基建開發,那么,第二個建議,則是指向開放。
對于大部分西部城市來說,要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一帶一路”都是一個不應該錯過的窗口。西安作為西北版塊中,區位和經濟基礎結合最好的城市,在“一帶一路”中的想象空間,本來就值得期待。
“一帶一路”規劃,對西安的定位也很明確:“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要實現這一點,當然離不開與此相關的政策賦能。
因此,第二個建議就是:
建議國家支持設立中國(西安)“一帶一路”綜合改革開放試驗區。
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支持西安打造國家級“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
這方面,西安已有一定基礎。去年初,《關于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構的意見》明確,在深圳和西安分別成立“第一國際商事法庭”和“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受理當事人之間的跨境商事糾紛案件。
為何選擇西安,最高法相關負責人解釋稱:
西安位于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內陸型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對于依法妥善化解面向涉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商事糾紛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優勢。
很明顯,如果西安能夠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商事糾紛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裁決者”角色,這對增強城市的對外開放度和國際影響力、話語權,都是不可多得的機會;而就西安的綜合實力看,也完全有能力承擔起這樣的任務。
來源:網絡
可以說,西安需要這個角色,“一帶一路”也需要西安。
二是支持在西安建立絲路國際金融中心。
這對西安在開放性上的加持作用,與國際商事法律服務基本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重慶、成都、西安都提出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無論哪個城市能夠最終勝任,都很難像香港那樣有全球性影響力。它的最主要定位,應該是體現區域性影響力和特色,不是要追求“高大全”,而是要做到“小而美”。
這方面,“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可謂區域定位與特色兼備。西安值得也應該爭取。
三是支持西安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客觀說,如果前兩個方面的功能實現了,這一功能基本上就會水到渠成。
從現實來看,“一帶一路”的對內對外紅利其實都還遠未釋放。西安要進一步開發、開放,真正成為“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中的站位至為關鍵。
能否將此機遇抓緊用足,決定未來西安的城市能級。
?
03
西安沒有停
可以預見,今年針對西部開發開放,將有一波國家政策紅利釋放。誰能夠抓住機會,成為最大贏家,既取決于國家戰略意圖,也離不開地方的客觀基礎和主觀態度。
西安方面能夠率先有針對性的提出自己的要求,已經亮明了態度。不管結果如何,這份主動和自信,已經意味著跑出了第一步。
西部城事之前說過,這幾年西安最大的成就,并不只是表面上搶了多少人、GDP增速超過了多少城市,也不是城市形象有多大改觀,而是從心態上擺脫了歷史包袱,變得更自信、更開放,更有雄心和斗志。
這次提出的要求,驗證了上述判斷。它對西安的長遠影響,或許在未來更長的時間里,將體現得更明顯。
來源:網絡
如果把國家戰略比作一個風口,任何一個城市,能夠輝煌騰達,都在于適時抓住和順應了風口。
對西安等西部城市來說,近幾年可以抓住的風口,一是目前正在經歷的人口和產業轉移大潮;二是大基建時期;三就是繼西部大開發之后的“一帶一路”。
前一個風口,西安已經算半個贏家。不要小看人口和產業轉移對城市競爭格局的重塑。最近就有文章分析稱,經歷連續兩年的人口負增長和產業分流,北京都已經開始“過緊日子”了。
基建和“一帶一路”,正是西安方面這次建議的重點:
國家在制定新的西部開發開放政策時,希望能在項目布局、財政預算上繼續加大傾斜支持力度,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更好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這是基于自身定位以及對國家戰略的準確把握。相關建議會有多少、有多快獲得回應,目前還不好說。但是,方向選對了,后面才會有“路”可走。
在目前的過渡時刻,這些來自兩會會場的“建議”,應該讓關注西安下一步該如何走的人,可以放寬心:西安不能停下來,也沒有停下來。
本文來源:西部城事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竹書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