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關于平臺方面的建設,我個人覺得是在解決雙創、解決政府跟企業之間搭建平臺的重要環節要素。”

3月19日,“風向標——中國創新創業先鋒論壇”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論壇邀請創新創業領域的企業家、投資者圍繞“如何加強創新創業全方位服務”展開討論。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承辦,創頭條、優客工場協辦。
北京陽光嘉誠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甄軍參加本次論壇,經過多年的服務經驗,他呼吁搭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平臺。他認為,雙創服務向專業化發展,政府也更應該配套出臺相應的特色政策。
以下為創頭條整理的講話實錄(略作不改變原意的刪改):
我來自嘉誠文化,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情況,嘉誠十年間致力于企業的成長孵化,圍繞空間、平臺、資本三個要素建立一個閉環的企業服務的體系。
目前空間嘉誠主要在北京和天津,運營31萬平米的空間,目前園區里有12400多家企業,我們服務6000多家企業。
除了空間以外,我們更側重于平臺的建設,主要圍繞搭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平臺。從12年開始建立東城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此外還有在通州的共創文創綜合服務平臺、在天津的城投共建科技園、智能制造企業的服務平臺等。
資本方面我們參股了一家經營管理公司也是補充企業的要素。嘉誠前些年發展偏重于文化企業多一些,現在也開始用運營企業服務的模式往科技上面做。
關于今天的主題,我就提兩點建議,或者分享兩點。
一個是未來關于平臺方面的建設,我個人覺得是在解決雙創、解決政府跟企業之間搭建平臺的重要環節要素。
隨著經濟的放緩和投資的越來越冷靜,孵化器服務泡沫的去除,政府也越來越冷靜,雙創企業服務難度也越來越大。隨著這幾年發展,我們覺得往專業方面發展是一個比較大的方向,同時也是政府巨大的需求。因為每個城市或者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資源稟賦,一個產業能形成的生態體系,在這個基礎上配合區域政府,把要素資源作為優勢資源,配套做分析進行相應特色政策的出臺,這是做平臺的價值。
從而形成企業的聚集、形成產業生產要素的閉環,同時由聚集到最后產業劇變,這是一個方向。
第二點,我個人呼吁企業和政府搭建平臺是特別有效的一個方式。我們運營了東城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基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運營,運營過程當中我們覺得有很多地方還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我覺得政府更應該放開一些政策,放開手腳,把更多事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企業來做,這能夠有效的解決政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因為很多地區的政策遠遠比企業想象的豐富得多、有效得多,但是真正在感受和體會上是相對弱的,這是一方面。
另外,政府各部門之間條塊分割還是比較嚴重的,作為成長型企業,需要的政策不僅僅是一個委辦局能給的政策,而作為企業級共建平臺有利于政策的打通,更多以客戶的方式,以企業為中心的方式來做,有利于把它完善。而政府更多應該做的事情,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如何更好的做好購買服務的政策完善,因為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財政體系對真正政府購買服務這塊還是有政策上的障礙的,我覺得應該完善這樣的機制和體系。
再有,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做好績效考核,真正把政府跟企業共建平臺之間應該誰做什么、誰完成什么需要最后靜下來做,而不是原有的法規、原有的辦法制定不了。我個人覺得隨著這幾年方向的發展,政府的管理也越來越清晰,政府非常需要各地做企業跟政府之間的平臺。這是解決雙創、解決企業成長過程當中問題的一個很好的紐帶。
點擊進入專題:第三屆“風向標——中國創新創業先鋒論壇”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