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身著橙色沖鋒衣的騎手,以3天占領一座城市的速度,讓點我達3年內完成了350座城市的覆蓋率。這些裝載著包裹穿行在大街小巷的騎手們,大多并未察覺到自己所執行的每單以3-5公里為半徑的配送服務,如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經緯線正織就一張浩瀚壯闊的“即時物流”產業圖譜。
這一張產業圖譜背后是300萬騎手的風雨兼程,是這家企業10年來在資本的枯竭中沉淪又絕處逢生的故事。3月9日,這張產業圖譜形成的細節在“企業十周年年會暨點我達三周年盛會”一一鋪開,這是滴著血和淚的玫瑰瘋狂盛開的時刻。

閃電般的擴張速度,正讓點我達與過去那種克制而內斂的內生增長告別。在3年前,它還是一家蜷縮在外賣O2O外殼下,與熱衷于輕模式擴張的互聯網環境并不合拍的企業。
點我達由外賣020平臺“點我吧”衍生得來,“點我吧”創立的2009年,“O2O”概念尚未被提煉,如今這個概念出現的節點被歸結到在此前一年上線的外賣平臺“餓了么” 。此后,外賣行業成為中國020領域發展最為迅猛的一支隊伍,于2014年抵達資本洶涌進場的入口。
2014年,中國食品配送產業規模達1621.7億元人民幣,其中飲食業的O2O外賣市場規模達95.1億人民幣,占據5.9%的市場份額。這一年,以Grubhub為代表的輕模式外賣O2O在美國的率先上市,讓資本的辛辣眼光瞄準了中國的輕模式外賣O2O公司。這一年,贏得資本青睞的外賣平臺所獲融資額均跨過了千萬美元級別。
外賣行業在O2O軌道下狂飆的那幾年,”作為最早涉足的訂餐與配送兩個環節的平臺之一“點我吧”卻沒有過上拋頭露面的生活。當資本描繪出它所傾慕的模樣時,大多外賣平臺都心照不宣地臨摹了一條輕模式的路徑。在這種路徑下,配送環節是由平臺上的賣家自行完成的,他們穿著各式各樣家常裝提著外賣敲開用戶的家門。面對用戶,他們很少使用敬稱,配送安排得看店內的忙碌程度。
此時的趙劍鋒,預見到了輕模式下品質感的缺失。趙劍鋒是“點我吧”創始人,也是“即時物流”概念首提者。他繞過那條討巧的捷徑,走上了一條擴張速度慢、資本關注度低的自建物流道路。
這是一條孤獨,但又能給他留足時間深耕的道路。在2015年之前,“點我吧”尚未將外賣送出杭州與上海兩座城市,這在當時看來多少顯得保守而不識時務。但僅過了一年,趙劍鋒就拋出了一套新的游戲規則,以即時物流為主的“點我達”上線。
現在,這背后的故事已被修飾與簡化為一個理性的版本。在3月9日的年會上,趙劍鋒向外界自揭傷疤,讓外界清楚地知道了每一年都迫切地吞噬他的一個又一個陷阱。在外賣O2O在資本助力下火力全開之時,趙劍鋒的公司卻在2014年春節之前沒錢了,他足足花了半年去尋找資金。然而當有資本愿意替他沖鋒陷陣時,他面對的已是巨頭林立、硝煙四起的戰場。
勉強挺過了2014年的他,在2015年5月根據互聯網的發展節奏精準推導出一條時間軸,僅用了26天上線了“點我達”。市場開始眷顧錯峰發展的趙劍鋒。此時歷經燒錢大戰外賣O2O領域開始降溫,用戶對于品質的需求逐漸成型。運籌帷幄多年的“點我達”推翻了外界對它陳舊的印象,以一種意想不到的速度開始出擊。
這一招讓品質意識剛剛蘇醒的同行們措手不及,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建物流的必要性。而當時的他們,已比“點我達”整整晚了6年。

此時的點我達面對的是一個更為理性、成熟且需求旺盛的配送市場,僅2016年中國人就吃掉了一個1700億元的外賣。而另一面,能與點我達形成正面競爭的對手卻屈指可數。
面對極為有利的競爭環境,點我達選用了效率更高的“眾包物流”進行擴張。眾包物流是新時代的產物,尤其是在人力資源密集且組織協作相對松散的領域,它更適應即時物流這種新物流模式的發展,解決峰谷不平衡的問題。
這種擴張手段在短時間內迅速彰顯了實效與能量。僅上線7天,點我達就覆蓋了10座城,120天后日訂單量突破35萬單。它以騰空出世的即時物流平臺身份,不久便進入了巨頭圍聚的視線范圍。隨后,點我達就獲得螞蟻金服C輪融資,之后創新工場又追加投資。從那時起,點我達便被劃分為阿里本地生活版圖中的一份子。
但資本市場從不兜售沒有瑕疵的故事,故事跌宕的驚險程度也影響著它的吸睛能力。在即時物流領域踩下油門高速行駛了一段里程的點我達,油表上的指針終于滑向了警戒線。禍不單行,趕來馳援的一筆融資也臨時爽約了。趙劍鋒在3天之內,不得不迅速作出裁員千人、從20多座城市撤退的決定。
此后點我達重整旗鼓,再次開始融資,最終于2016年8月份拿到了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餓了么跟投、原股東繼續增持的近十億元D輪投資。借助阿里一系列資源,點我達再次進入穩健狀態。
2018年7月,點我達宣布獲得菜鳥網絡戰略投資。融資額高達2.9億美元,是即時物流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這是我們唯一一次有選擇的融資。”趙劍鋒說,點我達最終在VC和產業資本間選擇了后者。
趙劍鋒選擇產業資本的背后,潛伏著一條即時物流產業變革的邏輯鏈。
在即時物流競爭初期,外賣訂單的高頻屬性使得行業內的選手擁有穩定且巨量的訂單流;而隨著外賣用戶的逐漸穩定以及外賣市場擴張的放緩,外賣O2O市場交易規模在未來幾年的增長將趨于穩定。可以預見,如果即時物流企業一直將餐配市場作為主打市場而不去拓展其他業務方向的話,即時物流行業將連同外賣O2O市場進入緩行地帶。
因此對于即時物流企業而言,方向的確定及地盤的擴張是其目前的重要步驟。在菜鳥網絡的注資后,點我達站到了阿里巴巴整個大生態體系內,它將順勢擺脫上游商流的挾制形成全場景覆蓋。
在阿里的戰略布局中,點我達已成為一個重要環節。
加入菜鳥大家庭、融入阿里生態的點我達,一方面將面向所有目標客戶開放,擴大分鐘級配送的覆蓋范圍,也不斷加速倉配、快遞、同城等領域的布局;另一方面,點我達將和菜鳥共同為新零售提供更好的物流供應鏈支持,也成為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計劃在三年之后實現日配送2600萬單的“全球最大即時物流平臺”。

點我達正以阿里集團軍的架勢迅猛成長,300多萬名騎手穿行在全國350座城市,將疾行的橙色圓點有條不紊填滿整個國內網絡。而這張龐雜網絡的穩健運行,得益于過硬的技術實力。
點我達以百萬眾包騎手組建的彈性運力網絡背后是基于數據,以實時全局調度,匹配實時運力和實時需求。
它是眾包領域最早一家采用全自動智能化派單的平臺。點我達通過系統一套距離與時間的計算,以商戶和用戶為中心延伸的覆蓋半徑,在此半徑內實現訂單與配送員的精準匹配。
在點我達App頁面,有一個壓力值用以顯示供需關系。消費者集中的地方,在App地圖上用紅色表示;顏色越紅,表示消費者購物的數量越多,配送員越緊缺。因此,配送員就可以調整自己的接送貨地點,往供需壓力大的地方自由流動。
這種運作的優勢在于打破了以用戶聚集密度人為劃分商圈的局限,在商圈與商圈交界處容易產生配送盲區或運力的不合理分配問題。“其它平臺完成5個訂單一般需要5名配送員,但點我達只需要1.6人就可以完成5個訂單的派送,而且不會有繞路的情況。”
“智能調度有幾十個綜合考量的維度,但歸根結底就是時間要素的考量。”趙劍鋒進一步解釋,系統會綜合訂單的品類、騎手的等級和技能以及當前的配送狀態、用戶體驗等要素,最終轉換成時間概念,優化智能派單與并 單的邏輯。
此外在趙劍鋒看來,未來要給用戶帶來好的服務體驗和更低的履約成本,無人派送這個事情是必然的。對貨的無人運輸,一定會比對人的無人運輸來得更快。當無人配送實現的時候,他相信從整個配送成本上來說,不是節約了多少百分比,而是多少倍數,可能配送成本有一天變成現在的1/10。但眼下趙劍鋒希望能夠依托菜鳥的技術與資源,更好地用技術力量升級改造物流的未來。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驅動著我一直向前走的,是外來的期許還是過往的責任?但我知道不忘初心,勇往直前,走著走著花就開了。”趙劍鋒在年會現場給這句話添了下半句,“隨波逐流,走著走著天就黑了。我們的明天是天黑還是花開?全在我們的堅持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