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除港澳臺,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已全部公布,相關解讀層出不窮。作為地方“兩會”和政府工作報告熱詞之一,“互聯網+政務”被提及之普遍值得關注。
一、“互聯網+政務”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據國脈互聯統計梳理,2017年31個省區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及了“互聯網+政務”相關,且幾乎都是各地2017年的重點工作之一(詳見表1)。由此可見,自2015年提出“互聯網+”概念、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以來,“互聯網+政務”已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其中,《“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2017年底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普遍建成網上政務服務平臺;2020年底前,建成覆蓋全國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省級統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和服務體系,實現政務服務的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平臺化、協同化。《指南》還強調要“整合構建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推進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平臺互通、身份互信、證照互用、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實現異地辦理、同城通辦、就近辦理。”
表1.各省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互聯網+政務”的表述
序號 | 省份 | 互聯網+政務相關表述 |
1 | 北京 | 進一步完善并嚴格落實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加快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 |
2 | 上海 | 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構建電子政務云基本框架,把網上政務大廳、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等重點應用遷移上云。制定發布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把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的所有服務事項接入網上政務大廳,實現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政務大廳的銜接通辦。 |
3 | 天津 | 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行清單管理,加快建設審批“網上大廳”,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 |
4 | 重慶 | 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建成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的網上平臺,實現政務服務智能便捷、公平可及。 |
5 | 河北 | 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通信息孤島,實行“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
6 | 遼寧 |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以清單管理推動減權放權。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實現全覆蓋。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 |
7 | 黑龍江 | 全面推動“互聯網+”審批和公共服務;政府和產業界都要密切關注“互聯網+”發展變化,建好我省“互聯網+”應用平臺。 |
8 | 浙江 | 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逐步形成各項便民服務“在線咨詢、網上辦理、證照快遞送達”的“零上門”機制,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
9 | 福建 | 制定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成省級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一號申請、一網通辦、全程網辦”。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做到親近不逾矩、清廉不懈怠,讓大家充分體會到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
10 | 山東 | 加快政府管理與信息化融合,發揮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平臺作用。全面公布市縣鄉公共服務事項目錄。探索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建成運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
11 | 廣東 | 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行“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拓展省網上辦事大廳功能,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 |
12 | 湖北 | 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政府信息共享,開展減證便民活動,全面清理各種證明和手續,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各級政府機關都要切實做到公開透明、高效運轉,少審批、少收費、優服務。 |
13 | 四川 | 全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網上政務大廳和實體政務大廳融合發展,逐步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提高政務信息化水平,強化省級政務云平臺管理應用,建設大數據中心,切實解決重復建設、信息孤島、技術壁壘等問題,不斷增強政府服務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
14 | 云南 |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和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努力打造便捷高效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切實解決辦事難問題。 |
15 | 廣西 | 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成全區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力爭實現各類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運行。 |
16 | 寧夏 |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行網上辦事、網上服務、網上監管,形成網上與大廳、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政務服務新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
17 | 山西 |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兩平臺”服務功能,建設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實現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
18 | 吉林 | 完善政務服務“一張網”,推動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融合發展。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改革,基本實現交易全程電子化。 |
19 | 江蘇 | 充分發揮政務服務“一張網”作用,使政府的服務更加精準便捷、更加規范透明。 |
20 | 安徽 | 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形成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行“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全面清理各種證明和手續,最大程度方便群眾和企業。 |
21 | 江西 | 按照“應上必上,全程在線”要求,推動省本級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和窗口辦理;實施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工程,逐步向社會開放交通、醫療、教育、資格資質等公共數據資源。 |
22 | 河南 | 深入推進行政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推行權力、責任和效率清單,清理規范中介服務,堅決整治紅頂中介,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探索試行“多證合一”,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 |
23 | 湖南 | 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健全“三調聯動”體系,著力建設“數字政法”、“智慧綜治”等大數據平臺;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整合各類政府信息平臺,整治文山會海,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
24 | 海南 | 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行“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張審批網”覆蓋90%以上村。 |
25 | 貴州 | 與時俱進加快打造“數字政府”。依托“云上貴州”平臺,深挖大數據政用價值,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規范網上服務事項,優化網上服務流程,創新網上服務模式,全面公開服務信息;用好電子政務云,提升完善各種云平臺。 |
26 | 陜西 | 加快推進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動態管理,完成省級政務大廳提升改造工程,建成全省網上辦事大廳統一辦理平臺,對市縣政務服務大廳進行集成優化,推廣受審分離、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等高效審批模式。 |
27 | 青海 | 實施一批基礎傳送網、數據中心、數字政務、中小企業信息化、物聯網等信息化工程。 |
28 | 內蒙古 | 建立了政府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布制度,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 |
29 | 西藏 | 全面推進電子政務和寬帶進村工程。 |
30 | 新疆 | 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建成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信息系統一期工程,全面推行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加大政府信息數據開放力度,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積極推進各級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加快形成全區統一的政務服務平臺。 |
31 | 甘肅 | 加快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服務平臺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
注:以上數據由國脈系蟠桃會獨家匯總整理。其中內蒙古僅在2016年工作回顧中提及“電子政務”,其余30個省/直轄市均在2017年重點工作中提及了“互聯網+政務”相關。
二、“互聯網+政務”落地關鍵:數據開放共享
隨著“互聯網+政務”的全面推進與深化,如何實現在線政務服務“叫好”又“叫座”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事實上,“互聯網+政務服務”落地的關鍵,在于政府數據開放共享。
當前,業界對政府開放數據的呼聲很高,在全球范圍內,加快數據開放已成為必然趨勢,英美等國家已普遍實施數據開放戰略,我國去年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就明確表示,要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實施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
那么如何實現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讓“互聯網+政務服務”有效落地呢?需要三步走:業務上云、數據整合、業務創新。其中,“數據整合”需要搭建可對外提供支撐服務的政務大數據中心或平臺。?
三、政務互聯網化:催生數據中心建設浪潮
作為世界人口大國,我國數據資源儲量豐富,且80%以上的信息數據資源都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隨著數據體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數據即資產”成為趨勢,政府對打造政務大數據的重視程度也日漸提高。
當前,各地都在搶抓建設政務大數據中心/平臺,各大通信運營商、大型互聯網企業、信息通信設備制造商及國際IT巨頭等亦紛紛投入到各種模式的數據中心建設浪潮之中。不過,在一片“熱火朝天”的背后,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1、“少”。由于長期以來我國缺乏數據資源管理和應用的基礎,制度缺乏、數據缺失現象比較嚴重,且相比大型互聯網平臺,政府大數據平臺的開放量還是太少。?
2、“差”。數據質量過于粗糙,還沒有達到提純應用的標準;
3、“死”。數據流動性較差,沒有流動就沒有價值。
4、“亂”。一些城市不只1個政務數據中心,且數據管理方面格式規范混亂;各城市基本上都是根據各IT公司的解決方案搭建數據管理與應用系統,模式多樣、功能不一、架構自定。
四、數據基因:政務大數據建設奠基石
那么,政務大數據究竟該如何建設,對此,國脈集團董事長、首席研究員楊冰之認為,數據基因是政務大數據的奠基石,應該借助優質的數據基因系統構建政務大數據平臺,因為數據基因具有穩定性、可復制性、可剪輯性,可保障內部信息的規則一致。
2016年,國脈憑借自身12年“電子政務”方面的專業咨詢規劃經驗,以及基于對政務大數據發展趨勢的把握,在吸收最新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最新的數據管理理念和思想,充分考慮到政府業務開展和自身本身的特點后,獨立研發了一套“政務大數據基因系統(GD-DNA)”,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標準性、簡便性和實用性。
該系統不僅是實現數據跨系統共享交換、創新應用的底層邏輯和關鍵規則體系,是解決(大)數據混雜、提升數據質量、促進數據創新應用的前提,也是集成信息資源目錄體系、交換體系和開放體系三合一的管理平臺,為優化政務數據體系、探索數據關系、驅動數據服務奠定基礎。是城市和行業數據中心的必備管理工具,實現從管網絡、系統到管用數據的躍遷。
對于政府客戶而言,該系統具備兩大核心優勢:
1、支持定制化,可依據客戶實際數據資源情況,結合業務需求進行選擇配置,通過可視化、空間化、主題化、個性化的基礎手段,為政府客戶構建多維的信息資源利用模型,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務信息資源查找定位服務、靈活快速的專題構建服務及科學完善的決策支撐服務;還可基于整合完成的政務信息資源,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成為城市數據部門知識積累和技術儲備的工具。
2、快速、高效、低成本。國脈數據基因系統是“思想+業務+軟件”完美結合的產物,從解決數據元的標準化出發,快速上傳、模板匹配,可大大節約了梳理環節,減少工作量;且其是在咨詢服務基礎上進行產品化服務的系統,結合線下資源梳理、配置的咨詢服務,通過系統的模板化服務,能夠快速構建起一個城市的信息資源體系,大幅度提升資源梳理、產品上線的速度。
如有意向,歡迎各位垂詢,垂詢熱線:(010)82617379 / 68882870 北京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