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結束。兩會期間的共享單車好像特別難找,大概是因為免費騎行政策,被大家給騎走了。
兩會期間綠色出行、免費騎行,這是一個好的營銷策略。原本出了地鐵走到公司的我,也開始找單車。而我身邊的朋友們,去個哪里也習慣了“摩拜一下”。共享單車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

前段時間摩拜創始人胡煒偉在《一席》演講的視頻刷屏朋友圈,文章的標題很打動人,“要是失敗了,就當做公益吧。”看完她的演講,確實動人。
最動人的是關于單車的總結:自行車是很簡單的工具,出行效率很高。同時每個人對自行車有很深的感情投射。
比如小時候第一個獨立掌握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
再比如陳奕迅有一首叫《單車》的歌,講的是兒子和嚴厲的爸爸唯一的擁抱,就是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抱住爸爸的腰。那是和嚴厲的父親,最溫暖的回憶。
自行車讓你走上街道,以十公里的時速,和身邊的人聊天、談話。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承載了很多的有趣和情感。

這,大概就是摩拜單車的“情懷”。讓騎行回歸城市,就是摩拜在做的公益。
“情懷”是個快被說“爛”了的詞,我通常慎用。但是好像又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一個公司除了商業利益之外的創業動機。
如果一個公司除了掙錢沒有半點情懷,不創造社會公益價值,我覺得很難凝聚團隊去戰斗,至少我和光豬小伙伴,不會像平時這樣“喪心病狂”地發著關于企業的“朋友圈廣告”。
于是我想說,做公益這件事,光豬又何嘗不是呢?
健身這么fashion的事,在中國怎么這么low?
說起健身卡,很多人第一反應還是“發傳單”、“推銷”。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在你上下班的路上,有個小伙手拿傳單遞給你,并問“健身游泳需要嗎”。你知道附近開了一家健身房。然后小伙出現好幾天,都問你“健身游泳需要嗎”。你心里會不會有些疑問:他們家的卡是賣不出去嗎?
有一天你想辦卡了,會籍顧問會“忽悠”你辦1年、2年、3年甚至終身的卡。這種感覺特別像以前去理發店,從洗頭小弟到理發師,都在耳畔游說辦卡。他們與我攀緣附和,詢問我的住處與單位,看似關心我的生活與工作,卻有一種隨時要我燙染或者充值的懸疑。最后結局也總是不出乎意料。
正像我的同事大花3年前辦了一張2000元的5折美發卡,至今都沒有用完,很多人的健身年卡也躺在抽屜里隨著時間浪費了。
我所說的“Low”,大概就是這種因為被推銷、被忽悠而感受到的強烈的被企圖心,所導致的——嫌棄。當然還有時不時聽到的關于健身房器械年久失修、環境烏煙瘴氣的抱怨——這些不合格的服務場所本身就該被市場淘汰。
體育明星、超級模特、演藝名人,健身本應該跟這些養眼又令人興奮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健身是對自己有要求有追求的人做的事。健身房應該是一個人生活品位、情趣、格調的象征。
你這么美好,為什么如此卑微。

即便在健身市場火熱、行業“欣欣向榮”的今天,也不得不承認,健身房還有很多負面印象停留在人們的腦海中。還有很多的人游離在健身房門外。
2015年,突然出現刮起一股99元包月的O2O健身之風,健身市場大熱。包括我身邊的很多人,開始考慮并走進了健身房。
只可惜,因為模式根本上的問題,這場風靡一時的偽月卡O2O運動以倒閉或者轉型告終。
與之同時,光豬圈健身的門店陸續落地,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健身房99元包月。整個市場環境也畫風一轉,無論是健身、體育或是其他行業,實體經濟全面唱好。
健身房是我的,教練是我的,會員你也是我的。我會對你負責任。
說了包月,就是想來就來,想練就練,沒有次數的限制。
說了包月,就是誠心誠意讓你花頓飯錢就能健身,不會為了賣年卡,讓月卡貴得離譜。

在北京的幾座寫字樓,光豬圈健身房率先面世。被打破的價格門檻,吸引了眾多白領走進健身房,幾家門店迅速滿員。
光豬總部的騰達店是其中一家。這家面積最小巧的光豬圈門店,每天中午、傍晚都會迎來鍛煉的高峰,十分熱鬧。平日里,不時有人到前臺簡單咨詢,確認一下環境、價格,APP上一支付,就成為會員了。
健身,本該就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
去菜市場買蔥都微信支付了,健身房還不“+互聯網”真的說不過去了
2016年12月8日,騰訊和星巴克聯合宣布微信支付將接入星巴克中國大陸門店,可以像其他線下消費場景一樣實現「掃碼」買單。
各大媒體報道紛紛報道,標題包括“星巴克終于可以微信支付了”,以及“星巴克接個微信支付都要奔走相告”……
是啊,明明去菜市場買根蔥,都可以微信支付了啊。
采用移動端線上支付, 告別現金、刷卡簽字等繁瑣的方式,提升顧客買單和門店收銀的效率,這個道理星爸爸竟然剛想明白?

關于支付這件事,星巴克也許是“后知后覺”,而中國很多的健身房還處于“不知不覺”。
談單、簽單、現金支付/刷卡、信息錄入、制會員卡,這套繁瑣的流程占用了用戶不必要的時間,也迫使健身房必須設置更多的崗位人員,增添了運營的負擔。
引用各類報告的總結,“隨著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尤其是 03年非典之后,體育鍛煉與大眾健身熱潮興起。大型連鎖健身俱樂部開始出現,國外品牌進入,資本進入。但同時行業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俱樂部良莠不齊,不斷發展的同時不斷優勝劣汰。”
這種狀態持續了十余年,但本質上,行業并沒有因為“優勝劣汰”取得突破與改變。盈利模式依舊單一,且艱難。
對于中國健身行業的弊病,光豬圈已在很多公開場合剖析過了,一個是結構問題(如年卡預付費制度以及龐雜的管理團隊),一個是技術手段。前者是因也是果,后者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吃飯可以在線下單,電影院可以線上選座,火車票也不用排隊購買了,各行各業都在“互聯網+”,在消費升級。健身行業的現狀從支付手段已可見一斑。
而除了進入健身房這一環節,進到健身房里,有什么手段可以讓我們的用戶更方便、更愉快,健身房的管理更簡單?
這是光豬圈“花重金、斥巨資、下血本”要做的事。
包含APP端口與SAAS管理系統的互聯網體系,包含智能門禁系統、智能體測分析、智能有氧力量器械、智能更衣淋浴系統、智能觸控鎖等的物聯網體系,光豬圈建立研發隊伍,研制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智能互聯健身系統。

打開APP,店面一目了然,購買一步到位,預約一鍵解決,數據一應俱全,社交一呼百應。
一個手環,玩轉智能健身房。
這是一件讓人多么興奮的事,也是健身房經營的多么好的福音。
在光豬圈的努力下,全國數十家智能健身房出現在人們的身邊,其中包括不少傳統老舊健身房改造而來。
當然,這個數字相比龐大的中國健身人口簡直是冰山一角。
光豬圈健身在2017年推出了200家全新智能健身房加盟計劃以及100家傳統健身房改造計劃。繼去年6月在國家會議中心,今年3月在上海世博館舉辦了第二屆光豬圈健身干貨論壇,繼續討論著智能互聯健身的話題,并且致力于推動行業的有序升級。

如創始人王鋒說道的,健身應該是他這輩子要干的最后一番事業,推動健身行業的升級是他最想留下的“功績”。
我們欣喜地看到:
更多的人開始走進健身房,他們大多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互聯網智能化驅動行業升級,從新華社、人民網到《中國體育報》,官媒也認可了風口的到來。
健身行業的從業者們,也開始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擁抱新的時代。這個行業也迸發出了許多新的可能。
健身可以很酷炫,健身也可以很簡單。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