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孵化基金的管理及早期項目投資
天府新谷是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而天府新谷的董事長王明新更是深耕科技孵化事業22年。在3月23日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成都·第一期)的第三天,王明新董事長結合自身經驗,給大家分享了《孵化基金的管理及早期項目投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王明新董事長的生意經、投資經、孵化經。

他說:“做孵化一定不要想得太遠,走得太早,多學習一下前輩們的經驗和教訓,選擇正確的方向和路徑。同時,在突破和開放的過程中,要仔細的思考這個產品的獨特性是什么?差異性是什么?市場化在哪里?找準定位后再去突破思維,并且學會增長能力,用好資源。有時候做孵化要學會創造市場,也就是創造思維和思路。”
王明新認為,雙創向西是高地。如今,雙創的大環境在持續演進,政府部門使用財政資金的方式與導向都在發生著根本性變化,將傳統單一“撥”的方式改變為“貸、投、貼”相結合的多種使用方式,提高財政對科技投入的績效。以成都為例,成都相繼設立了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等,因此,從成都出發,正是時候!
在如今這個小投資鋪天蓋地,大投資頂天立地的時代,王明新提出了一定要發展“混業金融”。即投貸結合、債權加股權、新基金、混業投資金融等,因為太單一化就不容易找到市場,發展“混業金融”才能大資本,小資本,本本相通。
最后,王明新總結道:“做孵化一要做生態,二要做專業,三要做資本。只有大家抱團取暖,相互支持,向縱深領域發展才能走的更遠。”
2、資本市場與創業孵化的資本化路徑
下午,蘇河匯創始合伙人/CEO 羅鑰,為大家分享了《資本市場與創業孵化的資本化路徑》。
羅鑰介紹自己是一名80后連續創業者,在創辦蘇河匯之前曾有過兩段創業經歷的他深知創業路上的艱辛和孤獨。“感染蘇河匯文化,傳承創業者精神,編織心靈的花園,一起去戰勝孤單”,這是羅鑰對蘇河匯社會使命的定義。
“產業服務機構核心價值主要有三點:篩選、創造和再造。”隨后羅鑰主要講解了“篩選”、“創造”兩點。
篩選,首先是要有自己的項目池。羅鑰的團隊已經開發了自己的信息化投資管理系統。通過投資管理系統,蘇河匯構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達到了項目搜集到投后管理的閉環式發展。羅鑰說,蘇河匯現在線上每個月大概新增2000份BP。項目有了,怎么篩選和投資?羅鑰隨后將蘇河匯的投資流程介紹給大家:1、項目入庫;2、立項會;3、復審會;4、TS&DD (未通過的觀察或者丟棄);5、投委會預備會;6、基本投委會;7、法務風控/同時準備工商變更材料;8、總經理審核;9、進入財務付款審批流程;10、出款后同志項目做變更登記;11、后續融資股權變更登記。
創造,除了產業服務機構還有上市公司以及龍頭企業可以實現。其主要創造方式就是將資源或資金注入運作主體中,或通過頂層設計/團隊組建的方式構建運作主體。
最后羅鑰提出了孵化器的資本化路徑的三個要點:一是資本層面需要非常熟悉從天使-VC-PE-上市-上市后全流程中企業和資本負責的主要事項;二是處理好募、投、管、退各個環節;三是幫助項目引入上市公司資源。
學員聲音
成都華韓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副主任 杜秋
問:請簡單地談一下這次的課程給您帶來了哪些啟發?
答:今天聽了王明新董事長的課,讓我感受到了多年從事孵化器工作的情懷。他講到孵化器的運營和發展需要結合投資、基金和產業,打造生態,打造一個全產業鏈條的孵化模式,讓我們對未來的走勢有了一個明確的路徑。
答:我們是做中韓眾創空間的,主要是為中韓合資企業和韓資企業提供服務。2017年我們主要有三個工作板塊:智慧城市、醫療器械、打造無人機基地。由于我們主要是幫助韓國的一些較成熟的項目在成都落地,因此我們的服務是保姆式的,不僅需要幫他們對接投資方甚至還需要幫他們做工商注冊,了解中國的財務等工作。
成都眾創金融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胡鴿
問:能否結合自身的情況談一下2017年創新創業的發展趨勢?
答:今年在運營上,我們會繼續發揚在金融投資上的優勢,為團隊做好金融投資方面的服務。對于孵化器而言一般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做產業化的孵化器,這類一般需要有像騰訊、海爾這類大企業的幫助,但成都對于這類大企業又相對缺乏;另一類就是以投資為導向的孵化器,我們今年也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進一步完善我們的投融資服務體系,爭取建立起自己的投資基金,能夠直接的參與到投融資領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