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12日,字節跳動七周年慶在北京舉行。
字節跳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ByteDancer是一群怎么樣的人?很多人問過也嘗試回答過。在字節跳動七周年慶上,一鳴以一段重訪錦秋家園視頻開場,首次講述了公司國際化、業務決策、技術研發和招聘用人等方面鮮為人知的故事,分享了創業以來我們追求的目標和做事方法。
字節跳動有這樣一群務實浪漫的人:充滿想象力,也有把想象變成現實的務實行動。Face?reality and change it,這種務實浪漫驅動我們一起全力奔跑,一起去看最好的風景。以下是一鳴的演講全文:
歡迎來自各個國家的同事聚在這個小小的報告廳里,進行我們的年會活動。2018年,我們取得了很多成績,也經歷了不少挫折和困難,很多同學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謝謝大家!過去的一年,不僅對我們公司而言,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對整個行業,甚至對整個世界都是。2015年,我們在沖繩辦年會,主題叫“巨變的時代”。當時我們感受到不斷發展的科技,會對社會和世界帶來很大的改變,但我們沒有預料到科技帶來巨大改變的時候,也引起了巨大的反作用力,科技公司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經歷很多挑戰。
過去,我站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公司業務,行業格局,這些我今天都不想再說了。為了準備今天的分享,昨天晚上,我去了一個地方找靈感,也帶大家去看看。
還是勾起挺多回憶的。過去有很多采訪,經常問我創業是否艱辛。我覺得并沒有。雖然擠在一個小小的民宅里,家具簡單,但是我們印象中,當時的日子都是挺快樂的,是一個新的開始,每天都充滿希望,最關鍵是在創造有價值的事情。即便并沒有住在地下室里的艱辛,跌宕起伏的曲折故事,但還是想起不少事情值得和大家分享。所以我今天主要講幾個故事。

大家都知道,我們拿到第一筆融資,是在這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館。其實還有兩筆融資也是發生在這個房子里。公司創立半年左右,一個來北京旅游的美國創業者,經過朋友介紹來公司參觀,聊了很多產品技術。他很驚訝,說這間公寓里團隊的技術是跟硅谷接軌的,他能不能做一筆投資?后來他就成了我們的投資人。
在12年底,就在錦秋家園里,我們開始討論國際化的事情。我們在取“字節跳動”這個名字的時候,也想好了ByteDance這個英文名。那時候,同事中也沒幾個人出過國。但我們覺得,移動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機會在全球都存在。
過去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討論國際化。去年,我們說要加快國際化的進程。有個同事很積極,有一天跟我說下周要去印度調研。過了幾天,我問他你在哪個城市,德里還是班加羅爾,他說還在知春路……他在印度過海關的時候被攔住了。我說為什么?他說他拿的證件不行。我說你拿的什么證件?他說APEC證。他拿著一張環太平洋組織的證件,去了印度洋的國家。他說,上面寫著印度啊。我找了好久,看到一個縮寫IDN,這是印尼好么。
當然這并不能阻礙他去印度的熱情,隔了一個禮拜,他還是踏上了印度的土地。他還在抖音里發了小視頻,坐在“突突車”上,長途跋涉了兩次總算入關了,感覺還挺歡快的。這位同學在印度做了很多行業的分析和調研,還招了很多的候選人,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畢竟英語也不是很好。于是我就想到了唐僧西天取經。這位同事是誰,我就不說了,大家就當他是唐僧吧,反正取到了真經。
我是想說,很多時候,盡管條件是有限的,不管是辦公空間小,還是語言不通,但夢想依舊可以很廣闊,可以追求創造非常大的事情。我曾經在一個工地上看過這句話,空間有形,夢想無限,我覺得特別契合。
我前兩天,翻了下我的微博,發現一條私信。這讓我想起了我們最早做推薦引擎的故事。2012年底,頭條App發布后不久,某晚在錦秋家園6樓辦公室,我叫上所有的PM和RD開會。核心議題:要做一個信息平臺,看來勢必要把個性化推薦引擎做好。我們現在啟動不啟動這個事情?當時非常多的人擔心我們沒有“基因”和能力,紛紛表示擔心。我說,推薦我們不會,但可以學啊。于是我找到了《推薦系統實踐》這本書的作者,問他要一本電子版看看。他說書還沒出版,不肯給我,嚴重耽誤了我們公司推薦能力的進度。我只能網上找資料,自己想象著寫出了第一版的推薦引擎。現在他已經加入我們公司。
在當時,做推薦引擎對創業公司來說,難度還是很高的,那時候有很多人在做類似的App,有些人是靠不可擴展地運營,有的人嘗試通過簡單的定制實現個性化,真正下決心做推薦引擎的公司很少,失敗的很多。
但我們覺得,如果不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我們的產品只是做些微創新,也許能拿到一些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創造價值。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說起移動互聯網,當時整個行業是對移動互聯網廣告也是沒有信心的。覺得屏幕很小,并不適合放廣告。當時廣告形態都是banner、積分墻之類的,轉化效率很低,用戶體驗也很不好。
但我問張利東,他卻說特有信心,我問他為啥,他說因為用戶反饋郵件箱里經常有人說想來打廣告。雖然這些用戶可能單筆廣告費不會超過5千塊。我們認真思考了下,覺得個性化推薦信息流廣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得找個廣告主,驗證一下。2013年9月,利東終于找來了一單生意,國美的北太平莊店。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廣告系統呢。那怎么辦?我們在信息流直接編碼(hardcode),把廣告的素材數據和地理位置范圍投放硬編碼寫到了業務代碼里面。為了證明廣告有效,我們還設計了閉環:刷到廣告后,點擊收藏文章,拿著文章,到這家國美店買滿200元東西,就送食用油。
剛開始,我們把推薦半徑設為3公里,結果一個上午過去了,沒有用戶去,我們就把半徑擴大到10公里,有十幾個用戶,又繼續擴大,最后輻射范圍最北到了北五環,最南到了南二環,來了一百多個人,終于把禮品送出去了。盡管效果很難說算好,我們還是非常興奮,好歹實現了移動互聯網定向閉環LBS廣告啊。
讓我想起了《史蒂夫·喬布斯傳》里提到,17歲生日的時候,喬布斯爸爸送給他一輛車,接下來一段話都在描述那個車有多破,但最后喬布斯說:but still it is a car。這就是我對我們第一個信息流個性化推薦廣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