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柔、勇敢、奉獻、有耐心,這是一位媽媽的品質;自信、堅強、獨立,這是女性創業者的形象。從本期的采訪對象陳秋暉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兩面的結合。---咖啡熊
家長×創始人×客戶聯絡官
一日深夜12點,陳秋暉在睡夢中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當她看到來電顯示是家長電話時,瞬間清醒了。她的第一反應是,“小朋友是不是生病了?”
接起電話后,聽到孩子媽媽在電話那一頭問:“小花的被子是不是忘了拿回家了?”
幸好,虛驚一場。自此,每天放學之后,陳秋暉會讓后勤老師檢查孩子們有沒有遺落物品,提早告訴家長。
“這一年,我晚上經常睡不著覺。電話24小時待機,全天都在為家長們服務。”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陳秋暉的聲音里沒有一絲疲憊。作為成都春恬花花托育中心的創始人,她還身兼客戶關系聯絡官一職。
這是一個特殊的職位,其它類似的機構幾乎沒有,更別說由創始人親自擔任了。從本質上來說,客戶關系聯絡官是為了更好地為家長提供一站式服務。從最早的入園咨詢開始,到辦理入園手續,包括平時日常情況的溝通反饋,再到最后離園,客戶聯絡官都會全程服務。
和所有的創業者一樣,陳秋暉很忙,也時常忘記了周末。有的時候,春恬花花在成都的三個園區都要做親子活動,她必須不停地在三家店之間奔波。從成都花園園區到九方園區,12公里;從九方園區再到哥譚園區,5公里。在陳秋暉腦海里,這些路線就像回家路一樣,熟悉不已。
這么忙的狀態,是陳秋暉主動選擇的。“我們現在還沒有把許多具體任務分發給員工,因為只有自己會做了,才能夠更好的帶好團隊,才能放心地將重任交付出去。所以,這些看起來很瑣碎的事情,也必須親力親為,自己要先研究透。”
在家長、老師和學生之間反復溝通,需要非常強的耐心和情商。陳秋暉用了一句話解釋她為什么能勝任這樣的職位,不是因為天生溫柔,而是因為“我是一位母親。”
因為是母親,她能親身感受家長對兒女的愛,與家長有共鳴;
因為是母親,當接收到家長的無理投訴時,她能夠細心解答,消除他們的顧慮;
因為是母親,她想分享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讓下一代幸福成長;
因為是母親,她知道如何去愛護孩子;
……
2014年8月,春恬花花成都花園店正式開園不久,陳秋暉的兒子出生了。孩子三個月大的時候,陳秋暉就回到了春恬花花工作。回憶起那時候的生活,陳秋暉說盡管很累,但為自己喜歡的事業努力奮斗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從那時候起,她就為“做一個好媽媽,專注一份事業”而奮斗。
在兒子1歲8個月的時候,陳秋暉把他送到了春恬花花成都花園園區。此后,她又有了更多的時間忙工作。與此同時,孩子在春恬花花得到了更好的教育。“我在春恬花花是多重身份,既是家長,又是經營者,也是員工。”陳秋暉笑著說。
“我想我們能夠‘解放’更多的事業型媽媽,于是提出了‘你安心上班,我用心帶娃’的理念。現在在春恬花花年齡最小的孩子只有1歲3個月,可能很多人對于小朋友1歲多就被送去托管中心學習,覺得不合適。但其實這種情況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非常普遍。”
陳秋暉解釋稱,小孩0~2歲是敏感期,他們很需要接受外界的科學引導。從春恬花花的實踐來看,孩子入園越早,變化越明顯。在自理能力,性格,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變化:一年擴張兩個園區
“我覺得創業就是一路升級打怪的過程,原本以為打倒了一個大boss,可以好好歇一下。結果發現后面還有更大的boss等著你去解決。如果你是有追求的話,你就會一直在這條路上,永不停歇.....”在采訪時,同是春恬花花創始人的劉欣之感嘆道。
春恬花花不斷“打怪”的成果,就是園區的擴張。
其實,春恬花花是蓉漂的老朋友了。去年4月12日,我們曾推出了春恬花花的報道。那時候,春恬花花成都花園園區在經歷了前兩年的辛苦運營之后,剛穩定不久,還沒有實際的擴張計劃。
不到一年時間,春恬花花已在成都新添了兩個園區——九方園區、哥譚園區。我們這次見面的地點,就在2017年新開的哥譚園區,800平米的面積,能夠容納60位小朋友入學。
負責介紹的老師告訴我們,歌譚已經有4個在讀的小朋友,后面每周幾乎都會有新學員的加入。“從3月份正式開園之后,我們的預定學位已經有7、8個了。每天大概會有3~5組家庭來參觀。”
實際上,春恬花花歌譚店在裝修的時候,就在家長們的“監督”下完成的。“周邊居住的家長們注意到我們在裝修,就過來了解,包括裝修用什么材料,新房裝修后放置的時間等等,家長們都是一步步親眼見證過來的,所以對我們的信任度比較高。”春恬花花另一創始人劉欣之講到,園區的選址其實也是應家長的需求而定的。
“從去年6月份開始,就有家長不斷找到我們問,怎么春恬花花在南門沒有分園呢?我們就自然考慮到是不是要遷就市場,再開新園區。市場的需求讓我們關注到了南邊,熱心的家長還會為我們推薦店址。”劉欣之談到,在擴張的進程中,有兩位合伙人相繼加入了春恬花花的隊伍。
提到關于未來打算時,劉欣之和陳秋暉相視一笑,然后說道:我們希望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學前教育及托管服務品牌。所以,2017年的主要目標還是繼續擴張新店,特別想去北京開一家連鎖店,因為還是想跟高階層的同行切磋一下,北上廣在幼兒教育領域確實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不變:堅持科學育兒理念
在國外,類似春恬花花這樣的結構更多地叫做pre-nursery,是介乎于幼兒園和托管所之間的一種幼兒教育模式。這類機構重點關注小朋友在園的核心能力中非認知能力的培養,比如性格、習慣、溝通能力。
“有一天,兒子告訴我被別的小朋友撞倒了。然后他接著說,‘但是我原諒了他’。聽到他這樣說,我的心里很感動,因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我相信其他家長和我一樣,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感受到孩子真實地變化,或者是不經意的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有時候是驚喜,有時候是感動。”陳秋暉感慨地說。
1+1=2、乘法口訣表、唐詩三百首……這樣的“教學成果”很難在春恬花花看到,這和他們的教育理念有關。春恬花花認為,在孩子幼兒階段,社會能力的培養遠遠比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所以相較于知識技能的培養,他們更加注重幼兒的社會能力培養。
自二胎政策公布之后,幼教行業出現新的紅利期。很多人紛紛涌入市場,有的采用“蒙氏教育”理念,有的宣揚“華道夫式教育”,但春恬花花還是一如既往的堅持做自己,吸收優秀的幼兒教育方式,專注于幼兒的社會能力培養。
“比如,溝通。這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而且是可以從小培養的。作為一個社會人,表達和溝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的。我們不會粗暴地教育小朋友要學習孔融讓梨,而是教他們自然地表達內心需求,并且教導他們要遵守必要的社會規則。”
當然,為了更好的配合小朋友的在每個階段的學習需求,春恬花花在“混齡教育”(注:年齡不同的孩子在一起教學,這種模式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的基礎上,專門為4歲以上的小朋友開設了幼小銜接班,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培養后面小學所需的知識技能。從科學教育來說,4歲也是接收課本知識最好的年齡。
在教學上,春恬花花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為了聘用一位有純正口音的英國外教,春恬花花在國際私塾換了四五個老師,才最終確定了曾在宋慶齡幼兒園任教的英國籍老師Tom。
“我們的著力點在許多細小的地方,這些微小之處是容易被忽略的‘最重要的小事‘。比如在園的工作人員都是有體檢證明的,不會因為你的國籍或者其他原因,給予特殊關照。”
劉欣之坦言,春恬花花在一些不太明顯的地方發力,對于初期營銷是吃虧的,因為拿不出“1+1=2”那樣的成果。但她也堅信,隨著家長群體的變化,他們對幼兒教育的觀念也會發生改變,家長會更了解什么是優質的教育。等到那個時候,春恬花花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后記
很幸運,我是陳秋暉的陪伴。我們相識在豆蔻年華,十六年的友誼,彼此相愛,彼此支持。這些年的陪伴,是一種習慣。她的喜怒哀樂,憂愁傷心,我全知道。我看著她工作、戀愛、結婚生子。
在我以為她要當全職媽媽的時候,她創業了。
春恬花花成都花園園區在裝修的時候,她挺著大肚子,依然把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4年時間,她的事業和生活都經歷過許多的困難,雖有擔憂,她還是打敗了那些怪物。
在這之前,我認為她是最溫柔的,她永遠是輕聲細語和我講話。而創業之后,我看到了她真正的堅強。面對一個個不為人知的難關,每一個我無法參與的難關,她都克服了。然后還是溫柔地和我聊天,多了許多的堅定。
初中的時候,她說她長大后要當一個娛樂記者。后來,我成為了記者,她學了園林景觀設計。誰都沒有想過,她有一天會創業,做一個托育中心的管理者。幼兒教育,是需要極大信任的行業。我想,對于陳秋暉,我有最大的信任。
編者注:本文系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圖片來源于春恬花花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