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進彪
3月5日,曾經的“中國煙草大王”褚時健去世,享年91歲。他曾經出任過云南紅塔集團和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是中國知名的“煙草大王”。褚時健1928年出生,1979年進入玉溪卷煙廠,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褚時健將“紅塔山”打造成為中國名牌,使玉溪卷煙廠成為知名大型煙草企業,但1999年,褚時健因經濟問題被處無期徒刑,后減刑。

如果翻開上個世紀最后幾年的社會新聞,就會發現,有兩個著名的經濟人物總會被登上當時的報紙和雜志。由其是那個年代與經濟沾邊的雜志,不管是大牌的,還是路邊的,都喜歡用他們的照片做封面,似乎有了他們的照片,才能稱得上是地道的經濟類雜志。
其中的一個人姓顧,在此就不必提全名了,但大家一定知道的,他也曾因為當時所謂的經濟問題進了監獄,當然,現在已出來了,但畢竟已過了黃金之年,又與社會脫離了那么多年,因而沒有實現東山再起的宏愿,但他依然令很多人敬佩,因為當時他講的話,就是金科玉律,是很多下海者的坐佑銘,沒有他,那個時代就會少去濃重的一筆,是當之無愧的經濟界“老炮兒”。
而另一個就是褚時健,但他與顧總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褚時健的年齡雖然更大,但卻在保外就醫后,與妻子在哀牢山承包荒山開始種橙,而近年來,褚時健種植的“褚橙”通過電商開始售賣,因勵志屬性加上品質優良廣受歡迎,因而可以說,褚時健享受到了人生最后的輝煌,可謂幸也。
提起紅塔山,必然繞不過褚時健,但到底是褚時健捧紅了紅塔山,還是紅塔山成就了褚時健,其實,這個問題到現在也沒人能說清。其中的原因很復雜,因為在那個年代,并不象現在這樣的營銷手段應有盡有,而基本上還是以大筆的贊助為主,而當時的媒體是電視與平面,談不上現在的廣告方式,有的只是砸錢的形象堆積。
而在這種情況下,“紅塔集團”的字樣,也就成為了最成功的形象標志。但話說回來,如果是任何一個人也用這種方式打天下,應當說,效果也沒什么差異,原因在于錢都是一樣的,接受贊助的心態也都是一樣的,而根本的不同則在于有沒有這份好運氣。
也許大家還記得,愛多VCD也曾是央視的廣告標王,并且請來的是成龍當代言人,而那句著名的“我們一直在努力”的廣告詞,盡管成為了當時的經典,但卻未能挽回愛多VCD的命運,而與愛多相同命運的還有秦池酒,當時,秦池酒也奪得了廣告標王,就這樣,這些品牌,未老先亡,帶著廣告標王的光環消失了。
今天,褚時健這位老人走了,但紅塔還矗立在那里。歷史就是歷史,不管你是否認可,它的書寫者就是廣大而普能通的每一個人。因此,我們不必過多地說什么,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繞不過的必然性,就象提起紅塔山就繞不過褚時健一樣。但是,我們應當承認,社會的發展節去了哪個階段,都不是一個完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