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到有媒體報道稱,京滬人均年收入超6萬,作為絕對一線城市,京滬與其它地區的收入拉開距離。
從各省份的情況來看,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遙遙領先,位列前兩位,分別為64183元和62361元。排名三至五位的依次是浙江(45840元)、天津(39506元)、江蘇(38096元)。而從同比增速來看,云川貴陜等西部地區的增速較快,均超過了9%,貴州更是以10.3%的增速領跑。
在我國內地31個省份中,有兩個地區率先進入人均收入“6萬元俱樂部”——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4萬元,北京達到62361元,都比全國平均水平超出一倍還多。
上海、北京兩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率先進入了“6萬元俱樂部”,以當前的匯率折算,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9200美元,上海是9500美元,這樣的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如何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美國個人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個人可支配收入(2000年)》中顯示,按照2000年現價美元計算,1980年美國人均個人可支配收入為8576美元,1985年為12341美元。
若按2018年美元對人民幣6.62的平均匯率計算,1980年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6773元人民幣,1985年為81697元人民幣。
在發達國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在60%左右;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中國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約為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萬元,大致相當于中低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類似于匈牙利、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水平。
分地區來看,在各省份的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中,北京金融業達到了144952元,遠超其他行業和其他地區的同行業。
而在城鎮非私營單位中,2017年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仍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位居第一,達到133150元。而如果分地區來看,北京市金融業人均工資達到253637元,成為全國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
近5年來(2014年~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增長幅度分別是10.1%、8.9%、8.4%、9.0%、8.7%。
與此同時,2014年至2018年我國GDP的年度增長率分別為:7.4%、6.9%、6.7%、6.9%、6.6%。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增速跑贏GDP,增幅高于GDP兩個百分點左右。
從2019年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將保持高位增長的態勢。未來兩年內,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8%以上,即可實現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翻番的目標。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陳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