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盒馬金橋店買菜的趙阿姨發現,無論刮風下雨下雪亦或是春節國慶這樣的大型節假日,盒馬的上海青幾乎沒有隨市場行情漲過價,兩年來始終都是一塊八毛錢一包。

據創頭條了解,近兩年春節前后,江浙滬一帶無論是遭逢大雪天,還是今年這種罕見的持續陰雨天氣,盒馬350g一包的本地青菜始終不漲價,許多像趙阿姨這樣的常客都感受到了盒馬平價菜帶來的便利。“上海青是本地人最常買的葉菜,一天吃三頓都吃不膩,我發現盒馬這包菜的價格雷打不動,春節也是這個價。”
位于上海崇明的一個大型蔬菜基地的負責人王先生表示,2019年從年前到現在的持續陰雨天氣導致綠葉菜的價格仍然持續在高位,以杭白菜、上海青為例,比平價時節的價格要貴出近四五成。
“不管天氣情況如何,也不管田頭價的漲幅有多高,我們供應給盒馬的價格始終很平穩,上海青和杭白菜近兩年都是一個價格。”王先生表示,蔬菜的春秋產量最高,冬夏則是種植淡季,眼下受陰雨天影響,市場上的蔬菜無論是供應量、價格還是品質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盒馬的一包上海青做到兩年如一日不漲價背后,實際是訂單農業發揮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效用。
自2017年以來,盒馬就在全國多地大力建設直采供應基地。盒馬采購小二黃一凡介紹說,直采能夠提前至少一季度鎖定蔬菜供應品種、數量、價格以及供給時間,讓農民擺脫“種什么、怎么銷”的兩大苦惱,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農民不再擔心農產品產銷不對稱的難題。另外一方面,顧客可以在盒馬這樣的銷售端以穩定的價格買到品質穩定的農產品。

甚至,盒馬還能利用自身數據和技術驅動的優勢,幫助農民消化訂單之外多出的產量。
盒馬采購小二黃一凡舉例,位上海閔行區的一個直采基地突遇生菜大豐收,在原來約定數量的基礎上多出了兩倍的量,如果盒馬不幫售賣,那么基地農戶就有可能需要靠低價拋售才能處理突然多出來的生菜。但盒馬還是按照之前鎖定的價格收購了農戶的生菜,通過線上APP的盒社群推廣、美食達人薦菜等多元化的營銷方式很快就將生菜售賣了出去。
一包兩年不漲價的上海青背后,是訂單式農業帶來的可喜變化。新零售助力新農業,既讓農民有定心丸可吃,也讓消費者有平價菜可買。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