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應用商店。
從最早期的應用市場cpd投放幾毛錢、一塊多錢,到現在的幾塊、十幾甚至幾十的單個下載成本。這中間的時間,cp和應用商店之間做有哪些變化。我們從兩個大的方面說起:
我們先來看一下國內部分主流應用市場的首頁:
小米商店:

首頁精品是四個廣告頁,兩個推薦,一個活動,一個金米獎。推薦價格具體不知,估計沒有多少萬是上不了。月底送流量門檻是3萬才可以報名參加該活動。具體就是下載app贈送手機流量。一次激勵小米用戶下載app。每下載一個app可有一次的抽獎機會。

金米獎是小米應用商店的熱門專題,每周編輯們會挑選出本周最 in 的應用和游戲各一個,作為金米獎app推薦給大家。幾十上百萬的APP中挑選幾率大家自己去衡量。再往下就是應用列表頁了,前兩位是小米付費推廣區域。下面所有你第一眼能夠看到有展現的app也都不是隨隨便便自然曝光。自從移動互聯網熱潮來襲,從此刷榜這個就誕生了。價格也是日益增長。
華為商店:

華為商店的設計,可以說是最人性化的。上面四張圖片叫華為四葉草。游戲中心點擊進去,進入游戲下載界面。華為專題是推薦華為自家的app合集。這個是理所應當的。有獎下載也是利用手機、相機等各種獎品作為激勵,吸引用戶去下載app抽獎。
最美應用是華為市場免費推薦的設計比較好的app。有的時候是"周一見",但是周一見被很多的人都在吐槽,好像這個永遠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從來沒有成功過。往下拉會一一看到華為推薦的免費專題合集以及首發應用(合集),其次就是刷榜獲得排名的應用。
應用寶:

上面幾個板塊幾乎都是付費推廣。依次展現也是依靠應用寶的付費推廣,還有一些APP廣告頁。
豌豆莢:

豌豆莢分類:各個APP分類,分類下可以做付費投放。
排行榜:為了讓自己的app靠前,獲得曝光,幾乎每家都在強刷。
專題:豌豆莢的免費資源(由豌豆莢編輯自行挑選)。
設計獎:豌豆莢會選出一些設計感交互做的比較好的app做推薦。
禮包:CP們申請禮包活動。利用各種獎品去吸引用戶下載。
百度手機助手:

百度手機助手是一直被大家吐槽的一個市場。不得不承認百度手機助手擁有著很龐大的用戶群。但是正因為如此,你會發現,你能看到的每一個位置都是要錢的,不過也是可以申請首發的。
360手機助手:

和其他市場一樣。還是花錢,又是花錢。就連最早期的下載刮獎5000塊錢申請資格,也提高到15000元。然而,下載入口并沒有做的更直觀,反而變深了。
有些市場就不分析了。看到了吧,這些應用市場的推廣模式。之前有人問,安卓市場怎么做ASO優化?說穿了,就是燒錢!簡單粗暴!
所有的CP都在抱怨,安卓市場要怎么推廣?他們只認錢!公司又沒有那么多預算。免費資源那么少,好不容易申請到了,又沒有量!
那就讓我們再從另外一個維度來看看:
說到應用商店的免費資源,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講好難。其實,應用商店除了一部分的商業資源外,還是會預留一些免費資源給優秀的應用,畢竟應用商店也要積累用戶,也要用戶體驗,不能全部都是收費的。但是這些資源你能不能拿到,就要看你的方法了。
應用商店雖然是有免費資源的,但是,周一見搜狗魅族華為360應用寶等專題你申請成功過幾次?幾百萬的app免費資源,又能給你多少曝光機會?成功申請了應用寶的首發,給你的位置優勢在哪?能夠給你帶來多少的量?太少了。
有哪些免費推廣的渠道?
除了應用市場的首發專題這些免費資源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免費資源可以利用起來。
APP之間相互導量:這其實就是資源聚合,可以充分利用用戶維度相仿的產品之間來進行合作。
自媒體:因為用戶下載一個app的成本相對于關注一個QQ或者微信微博賬號門檻要高得多。前期不妨利用自媒體做營銷,這個成本相對于在應用市場推廣要低得多。當積累到一定的用戶量之后再做導流。
媒體平臺:一些app推薦平臺,鳥哥筆記,最美應用這種。不過這種對app的質量要求較高。你的app可能受眾人群很少,但是你的交互設計做的好就有可能被推薦。
軟文投稿:被很多人否認的營銷方式,軟文要求質量必須過硬。其次就是你的發布人群。最好的營銷就是——走心。怎么用心去寫出,真正想讓用戶去嘗試的產品。
社交平臺:活躍在各大社交平臺,以及和你的產品在垂直領域的論壇或網站上。其他的QQ群、微信群等的就不用說了。
用戶傳播:想辦法讓用戶能夠通過自發的分享去傳播更多。說到底,逼格高、用戶體驗棒的產品,一定會積累出足夠多的用戶,去替你自發傳播的。
應用市場方面不斷在提高獎品優惠力度,不斷地去激勵、刺激用戶達到下載目的,以此來提高分發量。現在網絡環境這么好,手機配置也好,用戶看著如此誘惑的獎品,下載之后抽獎就有可能中獎,多下載幾個app也無所謂,說不定就能中到一個手機呢。所以,就下載唄,中不了再卸載。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就導致cp在做活動的時候,帶來的量還不錯,但是市場后期的轉化卻不如人意,用戶質量越來越不真實。
現在的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統一的模式:燒錢!每個人都清楚現在互聯網公司的創業模式。一個創業團隊,一個項目,外面就可以拉投資人。且不說這個項目能不能成功。一旦融資成功之后就是大規模的推廣。O2O再所難免,但是像一些小眾的產品就無奈了,因為特別是應用商店這一塊,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擠破頭,燒錢做曝光。所有的應用商店曝光資源幾乎都是付費的。這就導致每個應用商店的下載成本不斷增加。不是所有公司都能燒成滴滴打車的。
說到最后,收費渠道也好,免費渠道也好,決定性、關鍵性的問題還是產品本身。把你的產品做好了,無論是哪個渠道,都能讓你的APP最終留在用戶的手機里。
本文轉載自創頭條(C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