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年春節的到來,公眾對直銷行業的關注熱度逐漸減退,但八十余家直銷企業仍“驚魂未定”。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到各地政府的多次集體約談,直銷行業史無前例地曝光在公眾面前,如何合法規范經營成了公眾和行業最為關注的事情。
1月2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商務部對所有直銷企業召開集體約談和提醒告誡會。此次從權健擴散至全直銷行業的整頓,使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停止了對直銷牌照的發放,并開始全面梳理排查直銷企業情況。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一名直銷業內人士曾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家2005年出臺的《直銷管理條例》對企業的約束和管理存在一定滯后性,許多后來出現的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在直銷行業受到高度曝光的前提下,推動直銷行業在“陽光下”發展是必要的,而混沌的局面并不利于直銷乃至保健品行業的長遠發展。
從直銷行業發展史來看,直銷和傳銷“同宗同源”,按照最高院對于傳銷活動的司法解釋,發展下線層數不超過三層、發展人數不超過30人,就不構成涉嫌傳銷活動。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的規定,直銷本應該是直銷員直接面對消費者進行銷售活動。
據業內人士回憶,在該條例制訂之時,相關部門實際上是借鑒了雅芳的直銷制度,因此雅芳成為中國第一個獲牌的直銷企業。但時過境遷,曾參與直銷行業規則的雅芳,在中國內地地區的直銷業務已經歸零,而其他企業,在直銷制度上已與雅芳背道而馳。
與雅芳不同的是,在直銷企業實際發展過程中,絕大部分企業仍舊存在發展團隊或者下線的問題。中國市場學會直銷專家委員會專家歐陽文章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發展下線的問題并不是目前直銷行業的主要矛盾,“目前沒有哪一家直銷企業能說自己絕不存在發展團隊和下線的問題。目前看來,相關監管部門并沒有在發展下線的問題上嚴查和追究。”
在歐陽文章看來,主要問題還是出在經營的核心到底在賣產品還是以產品為名頭在“拉人頭”。如果單純吸引直銷員加入,并不會引起公眾的不滿,虛假宣傳產品功效、要求加入者自掏腰包購買大量產品、給加入者許諾空頭支票,才是矛盾的中心點。
其中,虛假宣傳功效成為行業內最為尖銳的矛盾點,此次涉事企業無一例外的都涉及虛假宣傳的問題。自2018年12月份,權健事件發生以來,已經超過50家直銷企業通過微信或微博發布公告,嚴禁經營人員夸大產品功效。
而在經銷商層面的宣傳方面,克緹出現的問題無疑是“動靜最大的”。2016年,多家媒體曾報道了克緹經銷商擅自以楊瀾、孟非等公眾人物的名義,發展經銷市場,被楊瀾和孟非在微博上怒斥。
從產品方面來看,也存在著企業行為和經銷商行為界限模糊的問題。例如,以權健為名號的火療館遍布全國,但權健一直聲稱火療館不是權健的業務;同樣的,華林酸堿平的按摩器也并不屬于直銷產品范圍內,但仍舊在華林經銷商和直銷員手中販賣。除此之外,尚赫的“歸元五通寶減肥罐”也在尚赫的經銷商手中流通。但尚赫對此的解釋是“減肥罐并不是公司產品,與公司沒有任何關系,是經銷商的個人行為。”
除擴大宣傳外,較有爭議的還有許諾“空頭支票”的問題。這一問題主要集中在加入者和公司本部的矛盾,這類問題往往是雙方各執一詞,互相指責。位于湖南的炎帝生物就曾出現過類似的問題,炎帝生物與上市公司三湘印象為同一控制人,也曾有聲音認為炎帝生物是以上市為噱頭吸引公眾加入。但炎帝生物方面也曾對外多次表示,原始股問題是炎帝生物的某些新加盟的會員或經銷商的失真理解及對外誤讀。對于未來公司上市的問題,炎帝生物曾公開表示新三板是其中一個選擇,并有三年內上市的規劃。然而2月14日,記者向炎帝生物相關負責人求證上市計劃時,其表示目前公司還停留在計劃階段,并未有正式對外公布上市計劃安排。
但已經上市的直銷公司也并不好過,如新在華業務遭受到涉傳指責后,原中華區總裁范家輝離職,如新遭遇了做空機構的做空,股價一度腰斬。
“企業和經銷商的維權問題,雖然不能以偏概全地指責企業方存在過失,但就目前行業形勢來看,企業往往選擇性忽視經營團隊的對外言論和宣傳,為日后發生矛盾埋下了伏筆。對于經銷商過分夸大產品能效,則完全是屬于企業監管不力造成的。”直銷行業專家胡遠江告訴記者。
此次從權健擴散至全直銷行業的整頓,使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停止了對直銷牌照的發放,并開始全面梳理排查直銷企業情況。
1月2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商務部對所有直銷企業召開了集體約談和提醒告誡會。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商務部市場秩序司負責人表示,直銷企業要高度警醒,認清直銷行業存在問題的嚴重性。要高度自覺,確保企業經營活動不觸碰法律底線。
梳理目前獲牌的企業不難發現,目前獲批在營的89家企業中,廣州擁有14家企業,其次是山東12家,上海和北京分別為9家和8家,天津為8家。但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數據統計,2017年天津的直銷業績超過300億元,僅次于廣東700億元。廣東省集中了大部分的外資巨頭企業,而天津除了尚赫為外資企業,其余均為內資企業。
“在實體經濟遭遇萎靡之時,直銷行業往往會有迅速的發展。”歐陽文章告訴記者,內地的直銷行業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開始迅速崛起的。2014年前后,監管部門曾一度降低了對直銷企業的入門標準,隨之而來的便是層不出窮的負面新聞和事件。自2017年以來,監管部門再次加強了對直銷企業的監管,先后對多家企業開出了高價罰單,許多直銷企業業績應聲而落。
即便如此,幾乎每年都會出現“黑馬”企業。權健和華林,都是近年業績出現倍數增長的。除此之外,尚赫、衛康、北方大陸等企業在業績上都曾有過類似情況。而在2018年,根據行業媒體預測,天福天美仕、蘇州綠葉、康美來、天津鑄源都出現了成倍的業績增長,其中,天福天美仕曾被質疑存在“資金盤”的問題。
這些業績實現飛漲的公司,主要特征均為新興的直銷企業,且這些企業的高管絕大部分在其他老牌企業高層任職過,“衛康的團隊是安然納米成建制的跳槽而來的。”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自2017年以來,直銷行業整體處于增速放緩的階段,但很多公司卻出現斷崖式的下滑,這完全不符合行業發展規律。”歐陽文章告訴記者,“而這類企業往往在增長期間也呈現出業績幾倍的增長,也會出現斷崖式下跌,本質上是由于部分企業在出現大量輿論事件后,暫停了部分業務,等到風平浪靜再另起爐灶。”
但對此類事件業內也有不同的看法,“業務出現問題也可能是高層出現動蕩,往往是高階領導人帶團隊出走投了其他公司,猶如游牧民族逐草水而居。”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仍在繼續,直銷行業在百日行動后將以何種姿態發展仍是未知數。
“就目前形勢來看,就商務部已經停止發放直銷牌照的做法,說明了可預見的時間段內,國家相關部門將會對直銷行業有較大的調整,也會有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胡遠江說。
“目前還在整治階段,有關部門會在百日行動結束時提出下一步想法,完善常態化管理機制。”一名不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