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女王”徐新
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對于當下線上線下經濟形勢的判斷。她認為除掉汽車和加油站后,中國的互聯網電商已經占了中國經濟整個體量的20%,這正是一個新品類顛覆舊品類的拐點。
在人口紅利消失、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時候,更多的項目要比存量,關鍵要靠整合。作為中國的“投資女王”,徐新也給創業者提出了幾個忠告:
首先是要保證活下來,賬上現金要夠18個月;
其次是判斷模式是否需要調整的標準是要看老客戶是否會重復購買;
第三是在資本寒冬的形式下,創業者要盡量融資,不要老是在意股份多少。
在這篇演講中,徐新分享了自己對于產品、項目、管理的諸多心得體會,干貨滿滿。鳳凰科技稍做編輯,保留全文供讀者享用。
徐新演講全文如下:
今天趙鵬讓我講一下感受,說老實話我今年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什么東西都是成長乏力,很多東西都是在下跌。我做投資做了21年,今年上半年第一次感受到這個冬天很寒冷,我不是說資本的冬天,我說的是生意真的是越來越難做。線下的企業說沒有流量往線下去找,線下的企業說沒有人,都到線上去撈,大家都成長乏力。所以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冬天來的時候,活下來就是好樣的。
首先為什么企業不增長了?整個零售還是以10%的速度增長,但是為什么按照品類一看大家都在下跌呢?百貨商店也在下跌,老店全部在下跌,看一下他們的年報,很多上市公司全部是下跌的。你跟著百貨公司走,你一定是下跌的。像百麗這樣很牛的企業,以前都是第一品牌,沒有用,現在也是在下跌。
大賣場,如沃爾瑪、家樂福等二十年來很火,現在也是風光不在,因為他們的模式被顛覆了。他們的模式是生鮮抓流量,干貨抓毛利,多余的空間租給肯德基、麥當勞賺房租。首先毛利都被互聯網占去,電器、服裝都走人。人流下降后,麥當勞、肯德基要求降租,所以他們第一件事情是不敢開新店,第二件事情是開始砍成本,直接影響用戶體驗。
兩三年前的購物中心還好,還能夠增長,現在購物中心也不靈了。第一是數量太多了,第二是因為它的模式是四菜一湯的模式,一個購物中心有一個沃爾瑪、家樂福,大流量靠它來撐著,有個百貨商店,還有一個兒童樂園,一個打游戲的,晚上還有卡拉OK,這叫四菜。湯是什么?就是很多餐廳。餐廳能保證星期一到星期五有客流,而一般買東西只有到周末買。以前大家過得很好,最近發生什么事情?首先百貨商店沒了,大家都在互聯網上買,百貨商店被挖掉后就空了一大塊,怎么辦呢?靠餐廳來填。以前餐廳占購物中心20%到30%的面積,現在要占40%到50%,也就是一個好好的餐廳競爭多了兩倍,就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所以老店利潤肯定是下降,所以跟著購物中心老店也保證不了。
然后我們再看做產品的企業。我今年上半年看香港的市值很便宜,十幾倍的市盈率,看能不能挖到一些好的企業,好企業便宜買嘛。挖了半天,看了一下業績,都不咋的,基本上上半年都是下跌的。當然我們再看五百強,寶潔、歐萊雅也都是下跌的,娃哈哈、康師傅也是下跌的,那些三四線城市街邊店的他們過的怎么樣?我們有一家企業是唯一沒有受互聯網沖擊的:藥店。為什么?因為藥店天生的這個生意模式,生病馬上就要吃藥,不能等到明天的貨送過來,去藥店買一個藥就是幾十塊錢,所以它的模式再加上國家的限制,所以現在(線下經濟下行,編者注)打不到藥店,藥店還在漲。其他的全部在下跌,老店同比下降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很快就沒有錢賺。大部分企業正常交稅以后,一個零售店不管做得多好,凈利潤就是8%到10%,如果銷售降20%,意味著什么?如果這個店毛利是50%,銷售降20%,立馬就沒有錢賺了,這個蠻嚇人的,你養了一幫員工,房租都是固定的。
這么多在下降,那誰在漲呢?好像看上去唯一現在在漲的還是互聯網在漲?;ヂ摼W每年成長速度基數已經很大了,還是有30%增長。淘寶這么大的體量,MAU還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長,京東MAU百分之七八十增長,收入可能還漲50%,美團外賣今年漲了300%,一天已經做到六百萬單。所以我們感覺互聯網對線下零售的打擊是各個擊破,它是一個品類一個品類殺過來,基本上沒有抵擋的余地。一開始是服裝造就淘寶這樣的大公司,接下來是3C造就京東這樣的大公司,再接下來發展的另外一個品類就是超市,超市是非常高頻的東西,如果把超市拿下、把生鮮拿下,線下店可以做到馬云說的50%的占有率。今年最大的特點,大家已經在網上愿意買一些非常敏感的東西,包裝食品,個人護理,母嬰,以前都不敢在網上買,今年都敢在網上買。
但是人家說中國的互聯網電商占比只有10%,為什么線下店已經痛的嗷嗷叫?其實我告訴你不是10%,因為他算零售的時候把汽車也算進去,把加油站算進去。如果把這兩個拋除,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已經占比20%。我們有一個觀察,當一個新品類去顛覆一個舊品類的時候,20%就是拐點。到了20%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現象叫戴維斯雙殺,就是說本來你毛利50%、凈利20%的企業,你丟掉20%的收入,等于利潤沒有了,結果就是第一不敢開店,第二趕快砍成本,員工砍掉,服務質量就下來了,結果更差。
那么為什么中國會這么快的顛覆速度,而美國沒有這么快?電商是美國發明的,亞馬遜最先。為什么電商在中國比美國還要牛呢?是因為競爭的格局不同。亞馬遜起來的時候,美國線下的零售店沃爾瑪、克思,他們都很牛,他們效率很高,成本很低。亞馬遜帶來的好處是產品極大的豐富,送貨快、方便,但在價格便宜這件事上沒有什么優勢。中國不一樣,當淘寶和京東起來的時候,中國的線下店還只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都沒有去,所以線上線下是并駕齊驅同時挺進二線城市,而互聯網速度非??臁k娚痰谝粋€賣點是價格便宜,我們研究過歷史,零售的顛覆每一次都是靠價格便宜。在這種情況下,你作為一個線下的公司,你應該怎么辦呢?如果這是不可逆轉的,因為低成本,高效率,好的用戶體驗一定會顛覆你,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你應該怎么辦呢?你要活下來,一定要變革。舉一個例子,現在的餐飲行業,如果你不做外賣,老店一定是下降。所以你開店的時候要重新調整。首先店不能開那么多,以前開一個店覆蓋的面積是800米,現在你開一個店要做外賣可以覆蓋3公里,所以你不需要開那么多店。第二個你的SKU要少,店不能太大,而且專門搞一個外賣,如果店的外賣不能占到百分之二三十,你就不能賺錢。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所以作為傳統餐飲的老板,你一定要變革,要與時俱進地調整。
這么多的放緩到底是什么原因?很簡單,一個是人口紅利沒有了,還有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沒有了。線上都說要在線下開一個體驗店,有人流在,因為現在天貓的流量太貴了,沒有什么紅利。而線下的人說不行,來客數下降了,要到網上去撈。就像進入下半場,增量不多的時候,你盯著我碗里,我盯著你碗里,我們是比存量,比存量很關鍵就要整合了。所以我想講兩點,第一個你光做產品是不行的,以前說產品豐富價格便宜就是流量的入口,現在我發現消費者升級以后一切都變了。以前的淘寶店是夫妻店,老婆做衣服,老公做流量,現在改了,老婆做衣服,老公要做流量,做視頻,寫內容,讓人家很high,每天來你這里看。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我跟我們的團隊是這樣講的,第一你要保證活下來,首先你要把成本大大降下來,保證你要倒算怎么砍人,砍多少人,賬上的現金夠你活18個月,因為找到新的一輪融資,調整模式需要18個月。第二是要模式調整,很多人說這個模式如果真的不行,我們去做下一個事情,但是有時候你不知道行不行,老是在這里猶豫。判斷的標準是什么?我們判斷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老客戶會不會重復購買你的東西,具體來說老客戶重復購買的次數,根據你獲取用戶的成本來算,我覺得投一個新客戶兩年要回本,最長三年。為什么線下店活得這么苦呢?經銷商不肯投入了,經銷商、加盟錢能不能兩年回本,他就不愿意自己開店,你得自己開店。自己開店周期長一點,三年要回本,你要算投資回報率。另外關于融資,雖然是冬天來了很辛苦,但是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夠融錢,還是要融一點錢,因為冬天的錢特別管用,別人都沒錢了,你有錢,別人都不敢打廣告,你敢打廣告,那就能獲客,能吸引眼球。實在不行就講價了。成功是第一位,不要老是在意股份多少,期權多少,不行少融點,價格降下來,還是要把錢拿到手。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你困難,別人也困難,就看誰熬的住。很多創始人很著急,員工走了,高管辭職了,競爭對手拿到錢了,然后成長沒有了,很慌。我想跟你說其實沒什么好慌的,你想一個企業生命周期如果是20年、30年,這一年的痛只是很短的時間,畢竟要經過,而且很多偉大公司都經歷過,這些痛苦都不是什么事,你只要活下來就有希望。因為我經歷過冬天,所以我們不害怕。當時在網易的時候什么困難沒經過,垃圾股、被調查、被人家停牌,整個高管都走光了,但是丁磊還在,他有洞察力,看到游戲這件事情,然后今天很好。京東也很困難,當時融不到錢,見到50個投資人一個都不給錢,老劉的頭發都白了,嚇的,不是染的,后來我們給了一點錢,今天活下來。今天只要你活下來,日子很好過,所以今天不管怎么樣,第一位是活著下。
我們講一下下半場,關于零售企業和品牌企業。第一是零售的護城河在哪里?我想講幾個案例,亞馬遜很牛,亞馬遜每一年的市場占有率以300%到400%增長,就是每年增加三個點到五個點,沃爾瑪已經不敢開店,但是有一家公司叫Cosco,他每年還在漲5%到7%,憑什么?因為他抓住了三件事,一個是消費者的心智,一個是渠道他控制,還有一個是供應鏈他掌握。他是如何做到的?首先他的食品占比非常高,食品占比60%,食品頻次是非常高的,占領市場就是要靠頻次。比如互聯網為什么要做內容?就是因為頻次高??匆曨l肯定是比買東西頻次高。頻次、剛需就是你占領的首要。然后他的性價比很高,為什么做到性價比高?因為他的自有品牌占比非常高。你去他的店里,香噴噴的食物,可以試吃,體驗非常好。他不能夠做的東西,比如寶潔的產品,他采取大包裝,價格跟你不一樣,他是獨家定制的,所以價格還是便宜。他還要做會員,99美金,你不是會員不給你買。所以99美金這就是他的利潤,其他的產品會很便宜。他覺得還是頻次不夠,怎么辦?做加油站,全城最便宜的加油站,你去加油的時候順便就把東西買了。
阿爾迪也是在供應鏈上下工夫,亞馬遜做了很長時間,一直不賺錢,后來貝索斯火大,拉了一個小分隊天天研究怎么賺錢,后來找到了法寶,也是這個會員,交給我一點錢,我保證你兩個優先權,第一48小時到貨,第二視頻免費看。亞馬遜現在更牛,不斷的創新,我特別喜歡讀貝索斯的年報,每次看了我都特別興奮,學了很多東西,他老是推出新的東西,而新的東西一定是老板做的,他都是親自帶隊做的。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覺得超級平臺很值錢,手中的超級平臺你要長期持有。為什么?因為用戶不會主動下載APP,經常用的不會超過11個APP,如果你不是那11個你就沒什么機會了,因為獲客成本太貴了,每一個成本要一百二十塊錢,一億用戶什么概念?你有這個錢也不見得做得到這個規模。人們為什么不用這么多?第一我覺得人都是很懶惰,大家都是習慣了,不想去搞。通常一個品類下兩個APP,一個是備用的,時間長了記不住密碼,下次換手機不下載了。記不住密碼是APP不下載很核心的原因。
然后我們覺得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巨大的顛覆,以前的商業競爭是我有這個城市,我可以在省里做個地頭蛇,我可以在全國做個地頭蛇,就把所有的商業弄到一個手機上,而手機上每個品類就是一兩個APP,我覺得這真的是很難得的人生機遇,正好被我們中國的企業都抓住了。好生意的定義是什么?好生意就是消費壟斷。因為有了壟斷,你有了高利潤就可以做研發,做創意,可以做良性循環。問題是現在APP已經長出來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公司,或者中型公司,你的機會在哪里呢?我們感覺當APP這么大的時候,他可以做大數據,他有大數據他所有的分析非常好。所以我們感覺你既要靠這個大平臺搞流量,自己也有要流量,實在不行我們就小而美,但是要hold住用戶,靠內容、靠頻次吸引他。
產品的品牌護城河在哪里?我們一直覺得盡管是這樣,中國還是有很多品類的機會,而且我正好感覺到這個冬天的來臨是品牌誕生的時候,很多偉大的公司誕生在冬天,因為那個時候不是靠資本的熱,不是靠廣告,而是靠產品本身很好。所以我們感覺你抓住品類的機會先做,然后把價格定對,有個很好的持續策劃。要做品牌關鍵是靠創始人,他有沒有工匠精神,有沒有這顆心扎扎實實做一個非常好的產品。我為什么說品牌的機會來了?現在大公司也沒有流量,寶潔這么有錢,歐萊雅這么有錢,娃哈哈有錢,他們打廣告也沒有效果,因為消費者也不看電視廣告,人家看網上的評價,就是要看內容。我們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起跑,你如果把內容做得很好,你能打動他的心,你就是品牌。
那么什么時候才是安全的?如果你能夠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做到30%市場,比第二名大兩倍,你就安全了,在這之前你是不安全的,因為存量比增量大,隨便殺出一個程咬金就把你給干掉了,所以我們感覺這個市場非常大,但是作為創業者一定要很聚焦,很細分,抓一個細分市場,把它做得30%的市場占有率。這是線下,如果是線上你要做到百分之七八十你才安全。
我現在在想為什么那些偉大的品牌沒有成長,分析來分析去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創始人老了,他沒有與時俱進,以前的三板斧不好使了。以前品牌就是賣貨,大家都很善于賣貨,管理渠道。第二產品都是抄人家的,全部是同質化。第三品牌都是在中央電視臺打廣告,都是套路,沒有細分,沒有獨特的東西。我覺得他們可能年紀大了,對80后、90后主力的消費群洞察不夠,還有老板特別強勢以后,下面的人沒有什么創新動力,不善于思考和創新。
所以我們感覺老板一定要與時俱進,善于學習。典型的例子就是貝索斯,亞馬遜所有的創新都是他帶著人做的,比如說阿里巴巴上次來了一個神秘的客人拿個小本死命的記,這個人就是貝索斯,阿里的毛利這么高,都是哪些好品類,學過去了。不管是多大的老板,你一定要走到第一線最核心的用戶那里,山姆·沃特每天都是開飛機星期一到星期五尋店,星期六開例會,把大家叫過來。還有亞馬遜的老板七八十的人了,每一款新品他都要親自看,每一個櫥窗都要親自審核,抓的都是核心。還有小馬哥,他什么權利都交給市場,但是有一件事不交的,就是產品,一個產品他可以提120個意見,每一次大浪來了他都感受到,他都沒有死掉。
還有一個痛點怎么搞定人才,小企業缺的不是錢,缺的是人才,人才我們有幾個可以分享的地方,今天不展開講。第一管培生計劃,很多人這里挖人,那里挖人,挖人可以,但是不能占比太高,如果全部是挖人,沒有文化體系,沒有文化傳承,沒有忠誠班底你很難做大。所以搞定中高層靠管培生計劃。中國最好的是,大學生特別多,很好的學校,工資也不是很高,你培養他三到五年就可以是個非常好的中層干部,這個要早點開始做。校園招聘搞定基層員工,我說丁磊你好牛,你怎么越戰越勇。他說很簡單,每一年最好的大學生都在我這里,校園招聘一千人一千人的招。良品鋪子讓員工綻放,現在光靠錢也不能激勵人,人家都是錢的主人,不是錢的奴隸,所以你要讓他綻放。三只松樹,我們投的時候才半年,今年做了50個億,他的核心一句話“大膽用85后”。
還有一個我特別想說的,任何一個偉大的企業都是有文化的,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做我們公司的使命是什么、愿景是什么,你現在趕快做,你要吸引一些跟你志同道合的人,要不斷的宣講,說的不好聽叫洗腦,但是這個很重要。你們可以學習一下,華為做得挺好,阿里巴巴也做的挺好,是有文化。
這里面我想跟創業者分享很重要的是這一張圖,這個是GE一個表,他把員工分類,按照價值觀跟業績來分類,價值觀好業績也好的叫明星,明星你要給他很多錢,給他很多愛,花時間給他提升,因為他是創造未來的人。當然那些業績又不好,價值觀又不好的叫狗,怎么辦?把他殺掉。大家都容易做到這一點。但是很多創始人不知道怎么對待那些野狗,就是業績很好,貢獻你20%的收入,但是他吃回扣,拉幫結派,這種人怎么辦?一定要把他殺掉,而且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看著的時候把他帶走。聯想、華為每年都送一些吃回扣金額巨大的人去監獄,野狗要很快的殺掉。老板最頭疼的是這種小白兔,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就是沒有業績,他的危害比野狗還要大。為什么?因為他是小白兔,他招來的人就更慫,人的素質越來越少。第二因為他是短板,你花很多的時間補他的短板,本來你應該花時間在明星身上,更糟糕的是公司大部分員工是中間的,見風使舵,他一看明星升職很快,他就變明星,他一看小白兔很多,他也變小白兔了。所以殺掉小白兔是一個企業最應該做的事情。我后來發現,我們這么多年觀察下來,凡是心腸有點軟的老板,小白兔沒有干掉,身邊全部是大白兔,這個公司就不成長,遇到瓶頸。凡是老板內心夠強大,公司就沒有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