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那一座城
來源公眾號:那一座城(thecity2015)
春節就像滅霸的響指,“啪”地一聲,大城市里少了一半的人。
?
今年春節,1500萬人離開北京,返鄉過年,平時好幾趟才能上去的地鐵,現在竟然都能占到座位了。
今年春節時的北京
但對于大多數返鄉過年的人來說,難得逃離了擁擠的大城市,卻在春節放假時又被堵在了家鄉的車流里。
?
而且好日子不長,今天已經大年初五了,再過兩天,我們又都要回到城市里,擠進地鐵里,堵進車流里,開始那費時又費力的通勤生活。
根據高德地圖2018年的數據,全國361個城市中,有61%的城市通勤高峰時處于緩行狀態,有13%的城市處于擁堵狀態。
?
北京高峰時,平均車速僅有23.35km/h,而且每100公里就有11公里擁堵或者嚴重擁堵。
?
在城市里,交通擁堵永遠是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如果城市是人,那交通擁堵絕對是最高發的癌癥,而且還在往小城市、全天候蔓延:早上堵,晚上堵,上班堵,放假了還是堵。
?
每一次在路上一動不動時,我們總會不自覺感慨:能飛過去就好了。
交通,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但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這事兒永遠都不簡單。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沒有車馬的年代,出門只能靠走,人們就開始想象工具。
?
1300多年前的某一天,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乘船沿江而下,比馬車是快了不少。
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空中交通工具的想象。《回到未來》里的時間飛車,《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汽車,《銀翼殺手》里的回旋飛車,都承載了人們對更快速、更自由出行的想象。
這些出行方式,依托于未來高度發展的城市。
?
1924年,德國導演弗里茨·朗在紐約港登陸時,看到自由女神像背后,高樓林立的紐約天際線,大受震動。
?
當時的歐洲剛剛經過一戰,老帝國自居中心、殖民世界的地位已經動搖。而紐約的天際線,鋼筋、水泥與玻璃長成的茂密人造叢林,向他這位老歐陸人展現了未來世界的圖景。
?
第二年,他開始拍攝科幻電影《大都會》,把摩登的紐約城當做未來的雛形。
但未來城市光有建筑不夠,還得有交通將空間連接、輸送人口,弗里茨·朗為高樓設計了繞城盤旋的空中的軌道和云霄飛車,用它來區別路上的污濁擁塞所代表的低階層生活。
電影《大都會》中架空的建筑與交通系統
21世紀之后,全球的城市人口已達總人口數的50%,城市生活日漸成為人類生活最重要的方式,于是對城市空間的規劃、對公共交通的設計,成為城市的考題。
?
當人口越來越多,土地越來越少,路面的汽車多到擠不下,人們必然追求更高效的出行方式:我們還能更快嗎?
東京,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圖景。
?
作為日本最大的城市,東京擁有3800多萬人口,核心區的人口密度甚至超過北京。東京的面積是北京的八分之一,機動車的數量更是北京的1.6倍。
但高密度的人口和超多的車輛,東京卻很少見到堵車現象,上班族的通勤效率也明顯更高。
?
這是因為,整個東京就是建在軌道之上,軌道交通網絡密布,整個東京都市圈遍布近30條鐵道和輕軌,把人們快速地運往四面八方。
高密度的車站,讓人們基本可以依賴公共交通。東京共有2327個軌道交通站,而北京地鐵站僅574個。
?
平均下來,東京都每平方公里有1.3km的軌道里程,有1個軌道交通站,而北京每平方公里僅有0.4km軌道里程和0.2個地鐵站。
?
而市民到鐵路車站的出行中,68%是步行,24%坐公交車,只有6%開私家車。
北京的軌道交通站點主要集中在三環內,到六環外顯然急劇減少。而東京核密度數值普遍比北京高很多,空間上的分布也比較均勻。
不僅路網密布,并且和城市高度融合,以“行”為基礎,發展“衣食住”,向外延伸。
?
新宿是東京最大的副中心,光新宿站就有接近200個出口,商業娛樂中心和辦公建筑都集中在車站半公里以內,又通過地下、空中的通道連接,人們在車站步行10分鐘以內,基本能解決所有的生活所需。
東京新宿站
距離市中心半徑20公里的范圍內,聚集著800萬人,路面卻不堵車。
?
從古至今,沒有什么可以阻攔人類“上天入地”的能力,只要有一個人想了,那一切便有了開始。而東京的軌道交通生活,就是未來立體、便捷交通的一個現實范本
未來的城市,無疑要是更高效的,也是更有活力的,這一切的根本就是要為人服務,而不是車。
?
在最魔幻的重慶,輕軌穿樓而過,纜車跨江飛渡,天橋架在68米高的空中,在這樣一個立體的山城,汽車不是哪兒都能去,但人卻依靠這各種立體的交通,可以方便快速地“上天入地”。所以有人說重慶的交通太魔幻,是3D都沒法形容的魔幻,簡直就是8D城市。
丹麥哥本哈根有一樁八字形公寓,社區生活完全被融進三維立體的建筑之中,過往傳統的層狀設計完全被打破,人們可以推著自行車走上天臺散步。
?
在立體的城市中,哪怕是一家幼兒園,都能極具想象力。北京一家正在設計的幼兒園,圍繞著一座300多年歷史的四合院建起了漂浮的屋頂,孩子們可以在屋頂自由玩耍,感受到北京城市的古與今。
城市出現已有兩千多年,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這個空間的想象。從地下50米到頭上10000米的空間中,還有太多的可能性。但不論是重慶、北京還是丹麥,還只是受原有地形所迫,又或是針對特定人群的小規模嘗試。
?
而怎樣構建一個真正快速、便捷,而且是為每個城市人服務的立體城市呢?比亞迪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今年春晚的深圳分會場,構筑了一場關于“未來城市”的場景,融合了中國元素和國際設計趨勢的比亞迪云軌、云巴,連同深圳這座極具未來感的城市一起,帶我們穿越到了未來。
主持人楊帆和龐瑋上一秒還在張燈結彩的“空中列車”內拜年,下一秒就“空降”到市民中心廣場的分會場舞臺上向觀眾問好——今年的春晚深圳分會場,從主持人一亮相,就給觀眾帶來了十足的“未來感”。
深圳分會場主持人攜比亞迪云軌云巴拜年
在這座“未來之城”里,車輛在地面飛馳,云軌、云巴在空中穿梭。你可以搭乘家門口的云巴,穿樓而過,直達社區、CBD、醫院、學院的門口。而且去往每一個交通站,只需要步行3分鐘以內。
除了春晚上這種酷炫的表達,云軌云巴其實有非常大的現實可行性。云軌、云巴能融入城市地鐵系統,和地面的汽車一起,構成一個更加立體的城市交通網絡。這樣的城市會比重慶更加魔幻,是真實意義上的“8D魔幻城市”。
?
你早上急匆匆起床之后,再也不用一手抓著包,一手抓著吐司,一路狂奔去車站,等時間表捉摸不定的公車了。只需要定時打開門,云巴就會把你運送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而且不必擔心買票還要排隊,車門打開的那一刻,刷臉程序就已經完成,你只需要出發就行。
坐在云軌、云巴之中,兩邊的城市在超大視角的前窗中飛速倒退,你能坐在空中餐吧中,只用喝一杯飲料的時間,就能到達目的地。
?
而且云軌軌道的樁、梁都可以定制,便于跟周圍的生態有機融合,可以是“空中花園”,也可以是現代建筑,讓城市不再是冷冰冰的水泥框架。
?
你可以想象,地下地鐵轟然而過,地面車流井然有序,空中云軌云巴高速穿行,這或許就是未來理想城市的樣子。
?
科技最大的浪漫就是融入生活,每一次便利出行節省下的時間和好心情,都是平淡日子里的甜。
?
你的城市,或許依山傍水,或許高樓林立,如果能用“當地特色+黑科技”,你最期盼怎樣的出行方式呢?
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竹書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