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國家衛健委在北京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報告》基于近年來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的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圍繞主要城市群流動人口發展狀況,流動人口及留守兒童衛生健康、穩定居留與返遷狀況等方面,形成了相關研究成果。
從2015年開始,流動人口規模發展出現新的變化。全國流動人口規模從此前的持續上升轉為緩慢下降。201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流動人口總量為2.47億人,比2014年下降了約600萬人;2016年全國流動人口規模比2015年份減少了171萬人,2017年繼續減少了82萬人。
在新生代流動人口中,“80后”所占比重為35.5%;其次是“90后”,占24.3%,“00后”和“10后”的占比分別為19.3%和20.9%。
《報告》關于“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發展研究”指出,在未來一段時期,以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仍將是我國流動人口的主要集聚區和城鎮化的主戰場。
各城市群省際流動人口主要來源地包括兩類:一是河南、安徽和四川等勞動力大省。在沿海三大城市群,上述省份均是主要的流動人口來源地;其次就是周邊省份,比如湖南與珠三角,安徽與長三角等。
從城市群流動人口的發展趨勢來看,長期居留流動人口上升,城市群仍將是未來流動人口的主要聚集地。近年來各城市群縣內流動人口比重均有所下降,省內縣際流動人口和省際流動人口比重有所上升,表明城市群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加強。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城市群地區經濟發展要素的進一步集聚,長距離流動人口的比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經濟學家樊綱認為,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遠沒有結束。中國未來的人口流動會形成3個1-2億人口的特大都市群,還有N個3000萬-5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群。有潛力成為特大都市群的地區是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
來源:江蘇城市論壇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陳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