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快速滲透到旅游行業的今天,人們旅游消費行為開始改變,為了更好地滿足旅游經濟市場的需求,恒坤智旅首次提出搭建“全域動態營銷”的創新服務體系,助力產業升級發展。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期間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需要創新旅游規劃理念、創新規劃方法、創新規劃模式,有效推動我國旅游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從“局域小旅游”向“全域大旅游”轉變,故此提出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的九大創新觀。
1、新理念觀,構建全域旅游思維
新時期全域旅游發展需要以超前的眼光、戰略的高度,將全域旅游開發提升到頂層設計的層面,納入“十三五”總體發展規劃。規劃要從“單一景點規劃建設”思維向“全域吸引物規劃開發”的思維模式轉變,以“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為引領,融入綠色發展理念、開放發展理念和共享發展理念,打破傳統過時的景點旅游規劃的固有思維模式,運用全新的旅游開發理念,注重全域旅游開發的生態環境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規劃構建全域旅游共享機制。“十三五”期間要運用全域旅游的理念規劃布局旅游產業發展,提高全域旅游資源利用效率,優化全域旅游生產要素配置,增加全域旅游的有效供給。
2、創新體例觀,變革規劃內容供給
在“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與“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域旅游規劃將創新體例觀,立足于區域旅游業發展,視全域為有機的生態系統,以現有旅游規劃的基本體例為依據,在規劃體例上對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關注的旅游新業態、旅游產業融合、公共服務體系、旅游目的地營銷、旅游節能減排等內容有所體現。重點創新編制全域營銷、基建以及保障體系,強調旅游業節能減排、全域低碳旅游發展模式以及全域旅游業環境保護等內容。創新旅游規劃體例,凸顯價值提升原則,突出全域旅游規劃對旅游產業鏈的打造、旅游產業業態的培育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以“全而新”的文本形式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具有變革意義的規劃內容。
3、創新要素觀,延伸旅游資源鏈條
創新要素觀是將旅游要素的概念進行延伸與拓展,將各類要素加以整合,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考慮的不僅是將傳統的六要素進行重組,更要將旅游與農業、工業、城建、交通等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旅游精品,形成產業集群,形成全方位、高質量、高效率的旅游服務運行體系。“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已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全域旅游規劃過程中通過發現優勢資源、挖掘潛力資源、設計核心項目、整合主題項目,將散落在整個旅游產業鏈的“吃廁住行游購娛”各要素統一納入吸引物范疇,形成一個涵蓋旅游全產業鏈的新型要素融合觀,延伸旅游資源鏈條。
4、創新項目觀,設計全域旅游精品
新時期全域旅游發展將形成一個“處處為景,人人服務,全域旅游”的社會共享機制,在這一機制下,全域旅游規劃需要創新項目觀,在規劃時要對現有的旅游項目進行整理清點,運用旅游項目規劃加減法,對一些陳舊過時的旅游項目進行改造或放棄的“減法”處理,對于適應全域旅游整體發展的旅游項目進行重點規劃開發建設的“加法”處理,注重規劃項目之間的融合互補,充分考慮到全域旅游資源要素的內部集聚性以及各要素之間的外部關聯性,對項目進行精心策劃與統籌管理,不僅僅是注重項目的“新、奇、特”,更要注重規劃中多項目的聯合驅動,培植全域旅游項目名品,打造全域旅游項目精品,注重全域旅游項目建設的精致化、細致化與極致化,實現全域資源要素利用最優化。
5、創新功能觀,提升全域旅游“質”“量”
新時期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旅游功能的提升,“十三五”時期旅游規劃要創新功能觀,在進行全域旅游規劃設計時不僅要關注傳統旅游經濟功能、文化功能與社會功能,更要加大對規劃中的全域空間布局、全域交通線路、全域公共服務設施等功能的關注,創新提升全域旅游配套服務功能以及全域旅游經濟驅動功能。在全域旅游規劃時一方面要創新旅游功能的橫向提升,實現全域旅游功能“量”的增長,另一方面要創新旅游功能的縱向提升,實現全域旅游功能“質”的飛躍。拓展開發生態觀光、文化體驗、樂活樂居、健康養生、科普探秘等多功能板塊,做到“質”與“量”兩手抓。
6、創新品牌觀,完善全域旅游形象
創新品牌建設觀念,要形成“大旅游”的品牌發展思路,注重全域旅游產品整體市場競爭力的培養,圍繞著整體品牌塑造全域旅游核心競爭力,增加全域旅游品牌價值鏈的連續性與有效性。各地區在進行旅游品牌的塑造時,不要局限于傳統自然與人文資源,要針對全域旅游提出具有全域普適性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例如“好客山東”、“靈秀湖北”、“清新福建”全域品牌的打造,轉變傳統的“單一核心吸引物”的品牌塑造策略,創新形成“全域旅游大名片”的品牌塑造觀念,注重對全域旅游品牌的利益訴求點的關注,識別新時期顧客群體的多重需求,創造彰顯全域旅游形象的旅游品牌。
7、創新價值觀,打造全域旅游價值鏈
全價值鏈的發展觀,是以傳統旅游開發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為基礎,對旅游全價值鏈進行延伸,形成新的融合資源、紐帶、市場、服務、盈利以及品牌等多重價值的全域旅游價值鏈。首先,創新傳統社會價值觀,形成滿足人與社會、經濟、文化等多要素互動溝通的紐帶價值觀以及“全域開發,全民參與,全民服務”的服務價值觀;其次,創新傳統經濟價值觀,注重旅游開發對全域經濟及各產業的帶動價值,注重旅游規劃對客流與旅游經濟的引導作用,形成新的以區域大市場和游客需求為導向的市場價值觀;另外也要形成具有區域溢價效應的盈利價值觀與品牌價值觀。
8、創新市場觀,形成全域營銷體系
構建全域市場營銷觀,在進行市場規劃開發時要打破傳統“以景點為中心”的宣傳推廣模式,將旅游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相結合,形成“全域化市場,一體化營銷”的市場推廣思路,依托產業鏈上下游的政府、企業、居民、游客多位一體,整合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全民營銷網絡。規劃中加強對全域旅游市場的綜合調研,利用市場契機尋找市場空缺,設計精準營銷方案,以臺網互聯、互動行銷為手段,以內容營銷、針對性營銷、社交新媒體營銷等為方式,針對全域大市場與各細分市場需求設計形成內外結合、線上線下同步的全域營銷體系。
9、創新產業觀,拓展旅游產品空間
“十三五”期間全域旅游規劃需創新產業發展觀,形成旅游全產業鏈的發展思維,推進全域旅游產業融合,樹立一個全域旅游的大產業觀,將旅游發展與“五化”建設融合發展,打造“旅游”+“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生態化”+“農業化”的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在規劃中將重點抓好以下四個環節:一要創新產業融合的意識;二要創新產業融合的路徑;三要形成產業融合的創意;四要提供產業融合的支撐。規劃將旅游作為全域產業結構發展的中心環節與教育、交通、農業、工業、養老、醫療、養生、會獎、裝備制造等其他產業相融合,拓展全域旅游產品空間,打造全域旅游產業生態圈。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