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 ?原標題:濟南之后,南京急了
?
濟南吞并萊蕪,打響2019年強省會戰略的第一槍。
觸動最大的,除了西部君此前提到的青島、廈門、寧波和大連四個計劃單列市外,還有個城市不得不提,那就是南京。
?
在27個省會城市中,論經濟首位度,濟南排在倒數第一,南京倒數第二,現在倒數第一轉學了,南京面臨著墊底的危險,要說完全不慌,那自然不正常。
?
從近期的新聞看,南京方面確實“急”了。
?
比如在日前的南京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及今年將重點做好十方面工作時,南京市長第一個就提到了首位度。更有趣的是他的表態:
?
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
?
01
外憂:首位度面臨墊底危險
?
江蘇內部歷來存在著蘇南蘇北的分歧,蘇州在蘇南的地位,要高于南京;南京則經常被調侃為安徽省會。
?
這種調侃,是因為地理上南京偏居一隅,與安徽的滁州、馬鞍山等地的經濟聯系密切,在江蘇全省的凝聚力反而不難么強,既無法彌合蘇南蘇北的分歧,輻射帶動作用也相當有限。
江蘇地圖,來源網絡
?
所以南京成了去年被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的城市之一。
?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拆分巢湖,將部分版圖并入合肥,其考慮之一正是安徽江蘇交界處的部分城市,在地理和經濟文化上與南京的聯系更強。做大合肥,是為了在內部聚攏全省。
?
當然對南京來說,濟南吞并萊蕪的影響更加直接。
?
按2017年的數據來看,萊蕪將為濟南帶來896.02億元GDP,以及137.6萬常住人口。屆時其經濟總量在全省的占比,將從9.9%提升到11.1%左右。
?
這個首位度仍低于南京占全省13.6%的水準。但既然山東做強濟南,采取的是吞并萊蕪這種手段,舉全省之力搞強省會的初衷昭然若揭。
這意味著濟南未來有省級的強力加持,首位度趕超南京并非不可能。
來源第一財經
?
從合肥到濟南,省會越來越強大,在省和省、城市群之間的區域經濟競爭中,功能價值越來越明顯,當然有理由著急。
?
所以2019年開年后,“首位度”一詞被多次提及。
除了前面提到的市長表態外,南京發布的新年“一號文件”,直接將“首位度”寫進了文件名——《關于深化創新名城建設提升創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
?
在江蘇省層面,“提升南京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則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
02
內患:一直被蘇州蓋過風頭
?
站在江蘇內部看,南京的確是一座有些尷尬的城市。
?
說起歷史地位,六朝古都的南京是名副其實的老大;至于政治地位,省會+副省級城市,比蘇州要高一級半。
?
省會待遇對南京經濟發展的加持不可忽視。比如地鐵,為了迎接青奧會,人口總量低于蘇州的南京,很早就踏上了地鐵建設的快車道。
?
截止到2018年年底,南京地鐵運營里程377.54公里,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廣州,是中國地鐵第四城。而常住人口破千萬的蘇州,只有120公里左右。還可以作為對比的,是蘇州機場建設批復的坎坷歷程。
?
但盡管享受著省會待遇,直到2014年,南京的經濟總量才超過無錫,成為江蘇的經濟第二城。
?
2017年經濟總量南京是11715.10億,蘇州是1.73萬億,中間差了大半個甘肅省;常住人口南京是833.50萬,蘇州則是1068.4萬,隔著一座大城市的規模。
在全國,南京的經濟總量始終擠不進十強,被全國第七的蘇州甩在后面,且絕對值的差距越來越大。
?
所以蘇南的老大哥,多數人可能會認為是經濟龍頭蘇州。蘇南在蘇州的引領下與上海的關系緊密。如百強縣昆山,為上海做產業配套,經濟體量3500億,富可敵省(寧夏)。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
在蘇南缺少存在感的南京,按說應該在蘇北大展拳腳。但在地理上,南京位于江蘇西南,離蘇北揚州、鹽城等地還有一定距離。
?
遠離版圖中心,地理位置的瓶頸,決定了從中心往四周進行經濟輻射和產業配套,面臨著比較高的物流成本,這也是提升首位度的最大難點。
?
03
南京的出路在哪里
?
在南京和蘇州之間,如果要在綜合實力上爭個高低,可能還是會有不少人將票投給南京。
?
蘇州本質上還是一座工業城市,匯集了數量龐大的中低層產業工人,商業底蘊和人文氣息等都要更差些,更多是作為上海的衛星城存在,這也是南京房價要高于蘇州的重要原因。
?
相對來說,南京2.3:38.0:59.7的三次產業結構比,既可以理解為工業薄弱,也可理解為這座城市有發達的服務業和消費作為支撐。
?
比如在論壇上就有當地網友提到:
?
同樣在兩地生活一次就知道,南京繁華程度可以比肩廣州,不管商業,地鐵,教育,金融,房價,機場,高鐵,醫療,高科技互聯網軟件行業之類的全都高于蘇州。
?
南京的比較優勢正在于此,它們也是提升首位度的重要抓手。可以舉兩個例子。
?
第一個是科教。南京歷來有“天下文樞”的美名,是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坐擁8所211大學,2所985高校,82名兩院院士,91家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別說蘇州,“秒殺”絕大多數重點城市都不在話下。
?
與蘇州龐大的產業工人相比,南京的常住人口中,每四個就有一個是大學學歷。科教的強大,意味著高興技術產業發展,不會面臨著人才儲備空缺的障礙,未來的轉型可以占到先機。
?
所以當地一直有說法是,“南京的首位度,首先是創新首位度”。
?
再如金融。因為總部經濟等因素,金融是相當能體現省會地位的領域。
?
比如南京,定位就是區域金融商務中心。2017年金融業增加值1355.05億元,在生產總值中的占比達到11.6%,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是全國為數不多經濟貢獻率超過10%的地區。
?
在金融領域,南京之于蘇州的優勢相當明顯。2017年,南京的本外幣存款余額30764.6億元,蘇州則是26467.6億元。在江蘇內部,金融龍頭老大的位置,坐得還算相當穩。
來源網絡
?
科教和金融,前者對應著人才和創新,后者對應著未來的產業趨勢。從這點來看,與鄭州這種穩扎穩打拿到國家中心城市的省會不同,南京的起點和天賦,可以說相當高了。
?
所以做大做強南京,如果方式是花大氣力投入工業制造業,和產業轉移升級的浪潮有違,也與南京的人文氣息不符合。退一步講,未必也能拼得過基礎更好的蘇州。
?
如前面提到的“創新首位度”,未來的南京,要選擇相對蘇州來說具有比較優勢的賽道,比如科教、金融、互聯網等等。工業上和蘇州的落差,再急也急不來。
?
對南京來說,通過金融首位度、商業首位度甚至文化首位度,來提升經濟首位度,夯實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強在全省的輻射能力,也不失為一條有效路徑。
?
這也提示,在強省會戰略中,不要陷入唯GDP論的思維誤區。
?
如今產業結構日益多元化,衡量城市競爭力的標準,也從單一的經濟指標變成人文氣息、科教實力、公共服務水平等方方面面的立體標準。
?
既然首位度不再是純經濟概念,彎道超車就有更多的賽道選擇。就這點來說,天賦滿滿的南京大可不必慌!
?
來源:西部城事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