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滴滴與Uber合并的重磅消息中,互聯網+出行儼然成為繼BAT之后的又一片藍海,滴滴也與美團、今日頭條組合成了TMD,利用最后的流量紅利創(chuàng)造了互聯網奇跡。

然而,即便互聯網+出行產業(yè)已經形成了如此龐大的規(guī)模,停車難的問題卻仍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在停車領域,目前仍讓沒有形成獨角獸公司,也沒有一款深入人心的產品出現,深耕于停車領域的各大平臺都在積極的尋找出路。
在特殊場景培育市場成了很多公司的訴求,機場泊車也成了這些公司的首選。2016年度,多家泊車服務公司布局全國機場,通過B端合作等形式開展了代客泊車業(yè)務。然而,一年后的今天,這些服務卻依然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境。
代客泊車在國外早已司空見慣,但是對于國內的消費者而言,卻仍然屬于新生事物,將車輛交予陌生人保管,這種消費理念仍然沒有形成。取得用戶信任,成為橫亙在各公司面前的巨大鴻溝。
2016年4月正式上線的易行泊車項目,在北京首都機場試水,開展了代客泊車業(yè)務,經過半年多的發(fā)展,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業(yè)績,但與高昂的停車場租賃與運營成本相比,也只能實現小幅盈利,與團隊最初的預想仍有較大差距。
信任不是可以用錢能夠解決的問題,在2016年底,易行泊車悄然轉型,將代客泊車模式轉為自助泊車。在這種模式下,用戶不再需要將車輛交由泊車公司,而是由自己駕駛至停車場停放,然后由停車場負責接送用戶往返停車場與機場之間。

這種模式的優(yōu)勢就在于,可以很大程度的解決用戶的信任問題,而且能夠很大程度的降低運營成本,這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個更加適合的模式。事實也證明,這種模式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17年的春節(jié),易行泊車的自助泊車業(yè)務剛剛上線一個月的時間里,就已經實現了巨大的突破,一些停車場單日的訂單數量已經達到了三位數。
從易行泊車的運營思路轉變可以看出,機場泊車等特殊場景的泊車是有著較大需求的,而用戶的主要痛點在于費用高,但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卻不能著眼于價格,動輒十余萬甚至數十萬的車輛購置價格,讓用戶不得不將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