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2011年,順豐創始人王衛接受采訪,在談及上市時態度明確。
但事實證明,“嘴上說不要,身體還是很誠實嘛”。如今的順豐已經成為了估值千億的A股上市公司。因為王衛也明白,今天的順豐和競爭對手的戰爭已經上升到資本層面的較量。
我們回顧一下2016年的快遞市場,2016年被稱作快遞上市元年,中通赴美IPO、圓通借殼大楊創世、申通借殼艾迪西、韻達借殼新海股份,國內快遞業第一梯隊公司除了順豐以外都完成了上市流程。再看第二梯隊,全峰快遞新三板上市、德邦物流已在上交所提交IPO申請,宅急送也公開表示過自身的上市計劃。由此可見,整個快遞行業的資本化已是大勢所趨。
隨著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快遞行業的競爭也日漸激烈,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中,誰先實現規模擴張,誰就有可能成為馬太效應中的大魚。
順豐要上市會不會成為一粒多米諾骨牌,引發此前拒絕上市的公司也要IPO的連鎖反應?
小編特此整理了一些不上市也很牛的企業,看看大佬們怎么說?
這些“大牛”企業堅持對上市和資本說不
華為
華為創始人兼掌門人任正非曾有一句名言:“豬養得太肥了,連哼哼聲都沒了。科技企業是靠人才推動的,公司過早上市,就會有一批人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們的工作激情就會衰退,這對華為不是好事……員工年紀輕輕太有錢了,會變得懶惰,對他們個人的成長也不會有利。”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女、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也表示:“個人認為,如果華為上市對華為的開放透明肯定是好的,但是華為上市存在天然障礙,中國相關法規規定上市公司最多只能有200個股東,但是華為超過6萬員工持股。關于上不上市,近期還沒有進入到我們的議程中。”接著,她補充道,“憑借33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其中77%來自外資銀行),華為不需要籌集更多資金。”
娃哈哈
宗慶后的創富玄機在于繞過國資控股的娃哈哈集團,通過宗氏家族控制的160家企業在飲料、童裝、商業地產等領域擴張,從而充分分享其業務增長的成果。作為曾經的中國首富,宗慶后所領導的娃哈哈集團卻是一家沒有上市的企業。
宗慶后透露上市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娃哈哈股東數量有15000個,根據國家法律規定,企業上市之前股東數量不允許超過200個。“全部整合上市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而另一方面,宗慶后以及娃哈哈都不差錢,沒有通過上市融資的需要。 “我們有100億的現金”,“上市企業造假多的去了”,宗慶后覺得目前娃哈哈雖然沒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遠高于一些上市企業。
雖然現在哇哈哈一直陷入“品牌老化”“經營困難”的傳言中,宗慶后表示:“很多企業上市主要是急需資金,希望通過上市來融資圈錢,沒有給股東創造很好的效益,反而是把老百姓的錢套牢。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太負責任的,作為娃哈哈來講,必須是有足夠好的項目需要社會資金,而且能夠給股東實實在在的回報,我們才會考慮上市。”
在南北口味仗打得激烈的今天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對老干媽口味的紛爭,被網友稱為“真正的女神”,據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媽,老干媽被大家所愛不僅是因為其優質且易接受的味道,更是因為老干媽憑良心做企業的那股倔勁兒。
從第一次買玻璃瓶的幾十元錢,到現在日銷售額過千萬始終堅持。“老干媽”沒有庫存,也沒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只有高達十數億元的現金流。陶華碧曾說,“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
老干媽也給自己筑起了一道永久的保護傘——踏實經營,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控股,不上市,“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員跟我談上市,我跟他說:談都不要談!免談!你問我要錢,我沒得,要命一條。”
方太
方太的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茅忠群,人稱小茅總。當年上海交大畢業后回家接班,接管父親的企業,但是他看到父親的企業管理比較混亂,家族很多親戚都在企業參與管理,遂提出要成立新公司,家族親戚都不要,公司管理他自己說了算。他的想法得到了父親的支持,后他決定成立方太,立足高端廚房做抽油煙機。
他曾經提出來方太的“三不”管理——“不上市”、“不打價格戰”、“不欺客”。如今依然強調方太的“三不”不會改變,會繼續執行下去。他曾透露:“我不希望有雜音來干擾企業。”因此,每當有投資公司找上門來,茅忠群都會一一回絕掉。茅忠群坦言:“有些上市企業走進了單純追求利潤的不良怪圈,上市反倒會被股東施加壓力,首要任務變成了一味追求利潤規模,這與方太做高端品牌的夢想會有沖突。一個真正的高端品牌應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不是用規模利潤來決定的。”
立白
從企業開始引起關注之日起,立白集團董事長陳凱旋便表態“因為我們現在的資金流還非常暢通,我們的信譽很好。我們還是想先實實在在地把洗滌行業、大日化做好。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做。中國現在人均洗滌用品用量,比起西方發達國家來說,要少得多。”
“上市的目的一般來說有兩個: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資。”立白集團副總裁、首席新聞發言人許曉東坦言:“而這兩點我們暫時都不需要。我們現在天天打廣告,也算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了;至于資金,我們是業內第一家款到發貨、打破行業三角債的企業,所以資金很順暢。”
順豐脫離了隊伍,有人說是王衛自己打臉,有人說是忘記初心。其實順豐上市也是情理之中,面對當前競爭,要維持員工生計,一家年生意額逾400多億元的快遞公司,在利潤日益微薄的今日,上市融資才有足夠資金拓展,以及得以保得住其兩成的內地快遞市場份額。
但是順豐都上市了,那堅持不上市的這些大牛企業還坐得住嗎?在小編看來企業發展的目的并不是上市,如果滿足以下條件,上不上市無所謂:
一、不缺錢
企業上市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融資,這也是很多企業家最需要的一點。可有些企業現金流很好,資金很充裕,根本沒有融資的必要,所以他們沒有通過上市融資的需求。
二、沒有強勁的競爭對手。
自2016年以來,快遞業已開始進入資本追逐階段,資本競爭可謂暗流涌動;三通一達接連上市,有分析人士認為2017年快遞行業將進入整合階段,五年前順豐是快遞業行業老大,即便缺錢也還是能獨占鰲頭,現在快遞行業已經進入整合期,看著競爭對手們紛紛尋求資本市場支持,如果堅持不上市,說不定哪天就被行業整合了。
所謂先發制人,要是資本市場都被競爭對手給占了,那老大哥何以立足?
三、沒融過資
其實最想讓公司上市的是投資人,他們可以通過 IPO 套現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如果公司一直不上市,他們掙的錢就會少很多甚至虧本。另外如果一個公司花錢太厲害,通過融資已經不能滿足要求,也只能通過上市來緩解資金的壓力,否則公司沒有錢就很難做下去了。
不管上市還是不上市,其實只是一個基本的商業操作,只要他們能夠繼續保持高品質的服務,上不上市其實沒什么區別。
企業看重的應該是健康且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把價值觀融入企業的血脈之中。上市只是企業的一種融資手段,而不是目的,保證公司健康的現金流和持續穩健的擴張,同時維持產品和服務的高水準,這才是正道。
本文由清科私募通原創,作者:王楠,轉載請注明出處。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