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外表溫柔,和藹可親,但骨子里透著“狠”字的女人。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做了媽媽以后,自然而然的會把自己的要求強加給孩子,覺得孩子就是我的一面鏡子。但是調皮搗蛋,不受約束是孩子的天性。 在這種情況下,我改變了思路,不限制,不強制,而是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我能做的就是去陪伴。于是辭去工作,把90%的精力都投放給孩子。他學、我學,我會、他會,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他。我和孩子就這樣在大家的夸獎中一起快樂的成長著。

隨后,像許多媽媽一樣,開始了各種早教班、才藝班、技能班、體育活動等。可以說,除了繪畫以外沒有他不會的。說實在的,那時我覺得自己是成功的,我們可以踏踏實實的步入小學,不用放學后參加各種興趣班了。
一直覺得自己的這套方法是快樂而行之有效的,直到孩子到了三、四年級,我發現他的英語和數學都出現了問題,尤其是英語,我很早就陪他開始學,可是到了三、四年級,他居然對英語產生了厭惡的情緒,后來從老師那里了解到是因為英語成績不理想,不自信了。我開始陷入很深的困惑,因為一直對教育很自信,遇到這種情況,一下手足無措了。

開始參與融聚社區學校項目的時候,說實話,并沒有對教育結果寄望太高。當時主要是覺得觀念不錯,理念很新,模式新穎,作為投資方式還不錯。
但我沒有想到的是,社區學校帶給陳栩旸的“神奇”改變——在2016年8月份暑假營中,社區學校開展“21天愛上悅讀”活動,就是這一個個21天活動中,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陳栩旸,他失去的自信被拾了回來,他有了責任感,有了時間觀念,他心里始終存著一件事而不會忘記,他學會了主動學習,他會在喜歡的活動與教育館的閱讀課程中選擇去圖書館閱讀......
現在英語閱讀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次寒假去美國,看到孩子可以自如的用英語溝通,并且享受對英語的駕馭和使用,作為媽媽,我的欣喜是不言而喻的。

其實依然在思考怎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孩子的童年應該是怎樣的。現在答案慢慢清楚了,一個關注教育的媽媽,一間家門口可以信賴的有品質有愛心的教育館,應該是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的理想畫面——資深法律顧問,時尚辣媽。
你是否曾經認為工作與孩子之間的教育平衡很簡單,但你卻不得不承認時間和精力的有限在兩者之間做了一個不情愿的妥協?
你是否曾經認為保護孩子天性并賦予孩子學習能力都很重要,但是你卻發現沒有機構為這個愿望而付出真心的努力?
你是否曾經認為孩子的快樂成長是比任何知識學習都重要的事情,但是你卻不得不迫于外界的影響陷入應試教育的誤區?
你是否曾經認為孩子應該在社區中與鄰里朋友互相學習享受快樂的童年,但是你卻不得不把孩子禁錮在鋼筋水泥的教育機構里面?
別再說“曾經認為”,別再用“但是不得不”,成為我們的合伙人,在家門口與我們一起共創一個屬于你自己的素質教育社區學校。關注微信公眾號:融聚鄰里社區教育,選擇菜單“預約課程”,即可馬上體驗不一樣的教育!也許你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給你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