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滴滴與快的在網約車領域燒起資本之時,互聯網+出行領域的爭奪戰就從未停止過。2016年,滴滴與快的合并之后,再次整合了Uber,讓網約車平臺形成了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雖然仍有神州與易道等平臺堅守在網約車領域,但卻已經不能再對滴滴形成威脅。
網約車平臺的爭奪暫時告一段落,互聯網+出行的下半場序幕也由共享單車拉開序幕。在2016年的下半年,摩拜、ofo入場,隨后各大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等緊隨其后,在資本的寒冬里燒了一把大火。?
不管是網約車平臺,還是著眼于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單車平臺,互聯網+出行領域似乎從來就不缺少話題。然而,在現實的生活當中,互聯網+出行這一大領域當中,人們卻只關注著無車人的出行服務,有車一族就這樣逐漸被忽視了。

需要指出的是,伴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私家車也已經逐漸從之前的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從某種程度而言,限制人們車輛購買的不再是金錢,而是購買資格。但即便如此,這樣的一片藍海卻為人們所忽視。
目前,圍繞著有車一族而產生的相關產業,除了汽車后市場以及二手車交易外,與出行相關的項目,也只有代駕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但對于廣大車主而言,真正觸及他們利益的其實是停車。

從互聯網+停車的發展情形來看,各種模式所基于的理念還是在于車位信息的采集于共享以及停車費支付流程的簡化上。但不管哪種模式,都需要進行硬件布局,從而實現相關服務,這是一筆很大的資金投入,如果沒有巨大的資金支持,停車產業仍將成為互聯網+出行領域的后腿。
在互聯網+停車領域當中,有很多項目和公司將特殊場景的停車,如機場停車作為切入點,進行試水,比較成功的有e代泊、易行泊車、美泊等。相比較于城市的臨時停車,機場停車的成本相對低廉,且客單價較高,適合進行初期的試水與投入。
然而,現實的窘境卻是如此高品質的出行入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產業,至今仍沒有形成獨角獸公司。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專注城市停車的ETPC,還是專注機場泊車的易行泊車等平臺,無疑都需要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簡介:
權筆,易行泊車運營總監,傳統媒體記者出身,曾獲省級新聞獎,后投身電視臺,運作了多件影響全國的娛樂事件。轉型進入互聯網領域后,對新媒體運營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思考,目前加入易行泊車團隊,負責品牌和運營的相關工作。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