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西部城事(xibuchengshi0518),歡迎您關注他們!
文丨西部君
?
城市競爭越來越激烈,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更是如此。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共九座城市被確立為國家中心城市。
西部君在《2019年城市競爭四大懸念待解》中已分析過,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的頭銜花落誰家,將是2019年城市競爭中的一個重磅懸念。
目前,明確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有廈門、長沙、南京、杭州、青島、濟南、沈陽等七座城市。
西部君之前就說過,這些城市,無論哪一座城市入選,都可以找出足夠的理由,都不會太讓人意外。
但是,如果具體比較起來,其中還是有不少懸念待解。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未必能夠最先晉級。
?
01
南京、杭州:不急于當下
南京、杭州,都是經濟大省的省會,且同為副省級城市,經濟體量也都在一萬億出頭。前者是除上海外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后者是新興的新經濟中心。
競爭國家中心城市,兩座城市各有各的優勢,也分別有自己的現實需要。
南京,論區位、科教、交通等綜合條件,毫無疑問具備國家中心城市的實力。
從需求端看,目前面臨著首位度低、輻射力不夠,在省內長年只能屈居老二的尷尬地位,南京若能夠獲得國家中心城市的賦能,無論是增強自身在省內的地位,還是更好帶動南京都市圈的發展,都是難得的大機遇。
杭州,這幾年憑借新經濟迅速崛起,成功舉辦G20峰會,又拿下了2022年亞運會的主辦權。如果能夠躋身國家中心城市,意味著將獲得更高層面的正名,在國家城市戰略中的地位也會再上一個臺階。
可以說,南京和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只是時間問題。但究竟是何時晉級,目前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去年11月,包括南京和杭州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這個一體化規劃中,已經是國家中心城市的上海是絕對的老大,如果在區域內再增加一座國家中心城市,需要考量和平衡的因素其實更多了。
再者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一個區域剛拿到國家戰略的大禮包,又立即再拿下一張國家中心城市的入場券,可能顯得過于密集。
所以,南京、杭州,盡管論實力來講,絕對有資格入選。但是否就在今年,在它們中是否能誕生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眼下不敢打包票。
事實上,在西部君看來,就這兩座城市當下的發展基礎和未來的發展勢頭看,短期內未必一定需要國家中心城市這個頭銜來加持。
?
02
青島、濟南:還需時間考驗
作為同一省內的“雙子星”,青島與濟南的關系,一直較為曖昧。
雖然同為副省級城市,但濟南是省會,首位度卻在全國倒數,在省內的GDP排名只能屈居第三,人口數量甚至排到了第六。
圍繞如何最大做強濟南,近年來無論是濟南市一級還是山東省一級都有明顯動作。比較引人關注的是今年10月曾傳出濟南將吞并萊蕪的消息。
在目前狀態下,濟南如果可以拿到國家中心城市的門票,倒的確是一個難得的政策賦能。但就自身實力而言,濟南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步伐穩一點,未必不是好事。
其實,國家中心城市之于濟南,本就是長遠目標:
到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國位居前列,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確立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泉城;
到2035年,城市發展充滿活力,綜合實力躍至全國上游,力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好滿足,全面建成‘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既然濟南自己提出的目標都是到2035年“力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那么,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基本可以確定與濟南無緣。
再來看青島。相關的規劃定位是:
努力當好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際海洋名城,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在爭創國家中心城市這個目標上,青島比濟南顯然更著眼于當下。且與其它多數城市不一樣,青島提出的“建設國際海洋名城”目標,也算是獨樹一幟。
無論從相對特殊的定位,還是從青島的經濟實力、區位與對外形象上,未來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大概率將不會缺席。
從需求角度,青島去年曾因" 龍頭作用不夠 "被點名。如果能夠躋身國家中心城市,對于突出龍頭作用,無疑是個大助力。
當然,目前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除了省會外都是直轄市,非省會和非直轄市還未破例。青島會不會成為第一個破例者,有待時間檢驗。
其實,從現實看,作為一個擁有兩個副省級城市的省份,山東對于國家中心城市的渴望,未必有那么強。
?
03
廈門、長沙:多練內功
目前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的七個城市中,廈門在人口和經濟體量上都是最小,也是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最弱的。
去年廈門被點名要“著力克服‘小島’意識”,如果能夠有國家中心城市的強力加持,“走出廈門看廈門”,拓寬發展視野,將會有極大的推動。
但是,廈門這些年雖然名聲在外,但房價飆升,有逐漸淪為一座“小而美”的旅游城市之虞,在經濟方面似乎缺乏足夠的斗志。
而眾所周知,廈門未來最大的發展潛力,可能還是在戰略地位方面。這一點取決于未來兩岸關系的發展狀況。否則,在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上,優勢不是很明顯。
長沙,是目前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七座城市中,“級別”最低的,僅僅是一個中部省會城市。
但誠如西部君在《長沙覺醒》中分析的,長沙這幾年的發展勢頭有目共睹,經濟體量也成功邁入萬億俱樂部。如果有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助力,未來的發展空間值得期待,也有利于在與珠三角的對接和產業合作上獲得更多的主動性。
不過,在目前中部地區已有武漢、鄭州兩座國家中心城市的前提下,長沙在近期要想進入國家中心城市的序列,不確定性較高。
目前對于長沙來言,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得趁熱打鐵,繼續提升首位度,爭取在長株潭一體化上有更多作為。
?
04
沈陽:承載東北希望
與其它幾個競爭對手比起來,沈陽顯得低調。無論是經濟、人口體量,還是目前的發展狀態,都無明顯優勢。
但是,這種相對落后狀態,也正是沈陽最需要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政策加持的原因所在。
東北地區仍未走出經濟的低谷區間。一定程度上,不只是沈陽和遼寧需要國家中心城市賦能,整個東北地區也亟需國家級戰略提振發展信心,打開發展空間。
論區位、發展基礎和歷史地位,沈陽在東北地區都是絕對的中心城市。如果東北地區只能有一座城市擔當國家中心城市,沈陽當仁不讓。
從已有的九座國家中心城市的分布看,西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都有國家中心城市入賬。唯獨少了東北地區。
作為一種對比,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東北地區就有哈爾濱、大連、沈陽、長春四座城市。這足見東北地區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雖然在經濟版圖中,東北的地位已不復往日,但是,東北在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中處于空白狀態,不可能持續太久。
單就這點看,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落在東北,或者干脆說是沈陽,幾率較大。
事實上,設立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目前面臨困境的東北,比任何一個地區可能都更需要國家中心城市的強力加持。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竹書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