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城市戰爭(sunbushu123),作者:孫不熟,歡迎您關注他們!
土地乃城市之母。
2018,各大城市賣了多少地?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如下:
數據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
我主要想說的是杭州、廣州、深圳三個城市。
▼
杭州,真是一座進擊的城市。
如圖所示,杭州的賣地收入遠超北上廣,穩居全國第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超過2000億的城市。
2501億元,差不多比杭州2017年的可支配財政收入還要多1000億。
數據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
杭州為什么這么猛?因為杭州要開亞運會啊,為了迎接2022年的亞運會,這座城市正卯足馬力,全城修地鐵。
相比同類城市,杭州地鐵的底子很薄很薄,直到2012年才有了第一條地鐵,比南京足足遲了7年。截至目前,通車里程只有117公里,少于蘇州,不到武漢、成都的1/2,相當于南京的1/3。
對于一座地處東部沿海、又是長三角重鎮的強省會城市,杭州地鐵的短板居然如此之大,實在拿不出手,眼見著亞運會馬上要開,杭州當然很著急,搶修地鐵自然是應有之義。
據了解,杭州目前在建的里程數超過300公里,計劃在2022年亞運會前。形成15條軌道交通線、539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也就是說未來3年,杭州每年至少要修100公里地鐵,而地鐵很貴很貴,一公里大約10個億,100公里就是1000個億,這個錢從哪里來?一般來說,要靠土地出讓金來兜底,杭州的地價和房價還真不能往下掉。
不論是看土地出讓金,還是看可支配財政收入,杭州都稱得上中國最有錢的省會城市。早在2017年,杭州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就已超過廣州,成為省會城市的一哥。
數據來自網絡媒體,僅供參考
這兩年每次去杭州,明顯地感受到“滿城挖”的盛況,整座城市彌漫著一股升騰的氣息。所以,亞運會的真正看點不是體育賽事,而是因它而起的大規模城市建設,這種現象無論是北京奧運會,還是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都能看到。
對杭州的未來,我非常的看好,這是一組老百姓和政府都很有錢的城市。中國像這樣的城市,很少很少。
▼
說到廣州,真是一把辛酸淚啊。
我常常感嘆,廣州既然是最富的省會,也是最窮的省會。
廣州的富體現在超過20000億的GDP、接近6000億的財政總收入、接近10000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些數據,拿去和任何一個其他省會相比,都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以財政總收入為例,2017年,來源于廣州地區的財政收入5947億元,而杭州、武漢、成都分別是多少呢?由于統計口徑存在細微差異,這個數據不太好簡單比較,我查到的數據分別是2921.3億、2677.66億、2346.8億,都不到廣州的1/2。
而看GDP,廣州大約只相當于這三個城市的1.6倍,這么說,廣州GDP的含稅量還相當的高。
廣州的“窮”體現在哪里呢?可支配財政收入,前面提到的“財政總收入”,只能顯示一個城市的創稅能力,但眾所周知,這個收入有很大一部分要上交中央和省兩級財政(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只上交中央財政),剩下的才是城市可支配的收入,這個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多大比例呢?
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因城而異,有的留成比例會高一點, 比如杭州、武漢,有的會低一點,比如廣州。廣州有多低呢?公開信息顯示,上繳中央、省的比例高達四分之三,留給廣州自己用的只有四分之一。
所以,如下圖所示,廣州的可支配財力已經被杭州超過,僅居全國第8名,并面臨武漢、成都的追趕,與廣州真實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
我不敢說這個留成比例在全國所有省會中最低,但幾乎可以肯定的說,廣州的比例一定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我不奢望廣州的財政留成比例能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但至少也要努力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吧?
寫到這里,我很想對那些唱衰廣州的人說, 對一個經濟總量和創稅總額直抵一線、可支配財力只有二線水平的省會城市來說,廣州的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水平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殊為不易。
眾所周知,廣東的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粵東西北需要大量的轉移支付,有人說“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這些都不否認,作為省城的廣州,勒緊褲腰帶照顧一下省內小兄弟也不是不可以,但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影響全國、享譽世界的一線城市,廣州不僅僅是廣東的省會,它還是鎮守一方的國家中心城市,它的使命絕不僅僅是服務廣東,還要服務國家,力爭成為中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意義上,廣州應該獲得比今天更多的支持,特別是財政支持。
今天中午和幾個媒體朋友吃飯,有人說廣州一天不賣地,就一天揭不開鍋了,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我真感覺廣州的樓市調控有必要做出深刻調整,畢竟其可支配財力和北上深完全不在一個緯度,執行和北上深同等嚴厲的樓市調控,是否有必要,值得商榷。
▼
再說深圳,這座城市的優秀,幾乎可以用“無解”來形容。
比如,在文首的那個土地出讓金排行榜上,居然沒有看到深圳的名字。
為啥?因為深圳的賣地收入只有450億元,低于金華和徐州,沒有排到前30名,就是這么好玩。
但深圳的財政收入多少呢?說出來,太華麗。
2018年深圳轄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9100億元,達到9102億元,其中,中央級收入5564億元,地方級收入3538億元。
這些數據,拿去和任何一個北上廣之外的城市相比,都是“降維打擊”。
9100億元是什么概念?相當于深圳2018年GDP(25730億元)的35.4%。也就說,深圳每創造100元的GDP,就能為國家創造35.4元的稅收,GDP含金量之高,令人震撼。
毫無疑問,深圳是全國主要城市中土地財政依賴度最低的那一個。
眾所周知,土地財政依賴度是衡量經濟質量的一個關鍵性指標,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狹小土地上,孕育出如此大的能量,的確是天之驕子,優秀、優秀。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竹書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