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e車軌道交通資訊(iecrrc),歡迎您關注他們!
概況
22座城市正在推進市域快軌的應用與落地;
運營/在建/近期有實質性進展的線路達到60余條;
上海、廣州是最早推廣市域快軌的軌道交通城市;
北京新機場線、平谷線,廣州18號線、22號線將成為速度目標值最快的市域快軌,運營目標時速達到160公里。
長三角的市域快軌應用最為廣泛,以南京、杭州為最。
市域快軌多應用于大城市近遠郊通勤線路、串聯城市各組團線路、機場線。
目前來說,還沒有哪個城市形成十分成熟的市域快軌路網,南京、杭州較為超前。
線路特點
市域快軌交通,指的是大城市市域范圍內的客運軌道交通線路,服務于城市與郊區、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重點城鎮間等,服務范圍一般在100公里之內,是介于城市軌道交通(地鐵、輕軌)和城際高速鐵路之間的新型運輸模式,屬于廣義城市軌道交通的范疇。
近年來,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陸續開始進入郊區化發展階段,工作在中心城區、居住在郊區的新生活方式不斷擴展,促進了城市地域內部、中心城區外圍、特定方向上(郊區新城或機場與中心城區之間)大量通勤交通的產生,加劇了城市交通問題的嚴重性與復雜性。由此解決市郊通勤問題的市域快軌在我國逐步發展起來。
城市軌道交通按照線路地域特征劃分,有中心城區線路和市域線路兩種。遵循這種思路,將軌道交通體系也分為城區軌道交通和市域軌道交通兩個層面,前者用于連接城市中心區內主要交通節點,后者用于連接城區邊緣、郊區新城或機場等。
作為連接城區邊緣、郊區新城或機場的市域軌道線路,其特點如下:
1、線路長。市域快軌線路長度比一般市內地鐵要長,一般市內地鐵線路長度僅有10-20km,而根據上表,我國市域快軌線路長度普遍在30公里以上。
2、站距大。市域快軌線路的平均站距比一般市內地鐵要長得多,一般在2-5km。運行速度100-160km/h。
3、運行速度快。市域快軌可根據不同區域情況配備時速在120—160公里、不同車輛斷面與供電制式的市域快軌車輛。目前出現的車型包括:?市域A型車、市域B型車、市域D型車(也即A+型),此外還延伸出AH型、雙流制B2型車又名As型車,具體應用詳見上表。
與城際動車組相比,市域快軌車輛更具有地鐵列車快速啟動和快速制動的功能,列車運行線路在100公里以內,車內不設衛生間和給水系統,這樣維修和維護更加簡單。在我國市域D型車由CRH動車組衍生而來。
D型市域快軌列車采用雙供電制式的受電弓,且具有動態自動切換功能,這是中國首次成功研發出此項技術。應用該技術后,受電弓能在25000伏的高速動車組和1500伏的地鐵列車接觸網中自由切換,既可運營在高速動車組軌道上,亦可與地鐵線路共軌運營或換乘。
此外,采用雙流制B2型車又名As型車也可以實現在國鐵路網和地鐵路網的共軌運營或換乘。
市域快軌可以使用地鐵用車但不可以使用狹義的輕軌C型車。
建設與審批
目前來說,市域快軌沒有指定的制式標準,參照國鐵技術制式和地鐵技術制式來建設但是在線路設計上又保留自己的特色,這一點從車型的選擇上可以看出來——市域快軌的車型要么是從地鐵車型改進而來,要么是從國鐵動車組車型衍生而來。(詳情關注中國e車網推出的市域快軌車型解讀的后續文章)。
在地鐵A型車基礎上研制的市域A型車內部
圖片來源:微博用戶@Sengernam_腰子??
值得注意的是當市域快軌采用鋼輪鋼軌體系時,標準軌距亦為1435mm。由于線路較長,站間距相應較大,必要時可不設中間車站。因而可選用最高運行速度在120km/h以上的快速專用車輛,也可選用中低速磁懸浮列車進行技術經濟比較。
?
與此同時,市域快軌的審批尚沒有蓋棺定論,有靈活操作的空間。
溫州市域鐵路S1線以及上海的嘉閔線、機場聯絡線都是完全按照城市軌道交通的模式來審批的,卻參照國鐵技術制式來建設。
浙江的杭州、金華、寧波、臺州地區的市域軌道交通是按照城際鐵路審批模式來審批的,反而是參照地鐵技術制式建設。
不過據軌道城市公號的專業分析,目前市域快軌的審批也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門檻”問題,如果按照地鐵300萬人口、輕軌150萬人口的最低要求,大量三、四線城市被擋在軌道交通之外,而珠三角、長三角等城市群對市域軌道交通的需求缺非常大。
其次是用地問題,市域軌道交通沿線定會經過較多空白地(非建設用地),按照目前國家部委的要求,審批難度較大。
第三是客流強度問題,即使按照輕軌的最低要求(0.4萬人/日.公里),市域軌道交通由于站間距大、沿線空白地較多等原因,客流強度較難滿足要求。
與地鐵、輕軌的區別
首先功能定位差異:輕軌和地鐵是為滿足城市中心區域出行需求而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市域快軌是服務于市中心與近遠郊的通勤線路,或為串聯大都市格局的快線。
其次,市域快軌是一個大的城市軌道交通概念。它不指定特定的制式和車型,如上表,南京地鐵S號線系列被納入地鐵系統,上海已經獲批的崇明線暫定采用10編組直線電機車型,發改委的批文里將它定義為市域鐵路。
兩相比較,線路在技術制式和車輛選型上差異極大,但從線路的功能定位上來說,它們都可納入市域快軌交通系統。
再如上圖,市域快軌交通系統,不能從制式、運量、車型上去和其它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做區分,一條線路是否為市域快軌,筆者認為首先考慮線路的功能定位,其次是速度目標值、線路長度、站間距等各個指標。
第三,部分線路在定義其為地鐵或者輕軌時有爭議,它們都可以納入市域快軌交通系統范疇。
比如大連地鐵3號線、12號線、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都采用4編組的地鐵B型車。
大連地鐵3號線、12號線目前是劃分到輕軌系統里面,但有部分地鐵謎分析其制式(按照地鐵技術制式建設)、車型、線路特點后認為不應該納入輕軌系統,而納入地鐵系統也依然尷尬,首先運量上就達不到標準。
濟南當地媒體曾專門發文科普軌道交通1號線是地鐵不是輕軌。然該線路并不跨越中心城區,導致諸多誤解,市民認為這是一條從郊區開往郊區的地鐵。
實際上這是一條市域快軌,濟南發展軌道交通的邏輯和溫州類似,先建設市郊線后建設城市中心線路。在地鐵建設的推進中,除了受審批因素影響,兩地地質條件都有先天不足,受到轄制,進展較為緩慢。
以上這些有爭議、被誤解的線路,可統一納入市域快軌交通系統。如此也就說得清其來龍去脈。
市域快軌與市域鐵路
2017年6月28日,國家多部委聯合下發《關于促進市域(郊)鐵路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基礎[2017]1173號)》(以下簡稱《意見》)
新線的類型又分兩種:一種即為市域國鐵公交化,由國鐵運營;一種即為城軌模式運營的市域鐵路,為方便理解以下舉例說明:
1、市域國鐵公交化案例:上海金山線
金山鐵路也稱為上海金山線,是從上海南站到金山衛站,由金山鐵路支線改建而成的市域快鐵。
全長56.4公里,總投資48億,2009年8月12日開工,2012年9月28日建成開通試運行,從上海南站直達金山衛站只需32分鐘。
金山鐵路是中國首條公交化運行并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市域鐵路。
上海鐵路局以既有金山鐵路支線資產重置成本入股,與上海市出資單位共同組建項目公司——上海金山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股比為鐵路51%、上海市49%。金山線是市域國鐵公交化的典型案例,由國鐵運營。
2、采用城軌模式運營的市域鐵路:溫州S1線
從技術標準上來說,溫州市域鐵路為國鐵制式,但采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模式,很好地兼顧了國鐵與地鐵系統的銜接與融合。其采用的是D型市域快軌列車,既可運營在高速動車組軌道上,亦可與地鐵線路共軌運營或換乘。
綜上,市域鐵路需滿足站距大,AC25KV供電,服務于城郊等條件,可以是城軌模式運營,也可以是國鐵模式運營,現在及未來,可統計的我國以城軌模式運營的市域鐵路有:
? ? ?1、港鐵東鐵線 ? ? ?2、港鐵屯馬線 ? ? ?3、廣州地鐵18號線 ? ? ?4、廣州地鐵22號線 ? ? ?5、成都地鐵13號線 ? ? ?6、成都地鐵17號線 ? ? ?7、成都地鐵18號線 ? ? ?8、北京地鐵新機場線 ? ? ?9、北京地鐵平谷線 ? ? ?10、溫州市域鐵路S1線 ? ? ?11、溫州市域鐵路S2線 ? ? ?12、溫州市域鐵路S3線
? ? ?13、上海嘉閔線
? ? ?14、上海機場聯絡線
? ? 15、臺州市域鐵路S1線
目前采用城軌模式運營的市域鐵路,均可納入市域快軌交通系統。
2018年5月,溫州《市域快軌交通技術規范》通過專家審查。該標準并未以《市域鐵路交通技術規范》命名,而是選擇了市域快軌一詞,可市域快軌是能夠覆蓋市域鐵路的。
而北京新機場線、北京平谷線雖然是屬于國鐵制式的市域鐵路,但卻被歸納入市域快速軌道系統,如此也可見市域快軌能夠總括市域鐵路。
展望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出臺關于《關于促進市域(郊)鐵路發展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至2020年(目前看來這個時間節點得再往后推遲幾年),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長江中游、成渝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超大、特大城市及具備條件的大城市,市域(郊)鐵路骨干線路基本形成,構建核心區至周邊主要區域的1小時通勤圈。
可見市域快速軌道交通是交通、經濟一體化的需要,是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紐帶,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經濟增長模式的選擇。區域(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網與城市群的協同發展將是“十三五”期間的行業熱點。
回顧我國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的發展,從早期僅有上海、廣州兩座城市以1-2兩條線路進行試水,到目前22座城市60余條線路齊發,也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竹書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