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合法車牌和亂停放的共享電動單車
繼摩拜、ofo共享單車后,京城街頭近日又出現一批黃色的共享電動單車,同樣通過掃描車身二維碼就可以騎走。讓人擔憂的是,這些電動單車沒有正規車牌,安全性能也無法查驗。對此,交管部門昨日回應稱,共享電動單車不合法,已經約談投放企業并緊急叫停。
“小蜜電動單車來了!××更高,出行更遠,騎行更輕松!”這是這款共享電動單車在官方微信上打出的廣告。前日,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首批電動單車主要集中在各大地鐵站口,目前10號線沿線比較多,其他站口還在陸續投放中。”隨后,記者在北土城地鐵口、牡丹園地鐵口都發現了黃色車身的小蜜電動單車。
這些電動單車車尾都掛著黃色車牌,上面有可供掃描的二維碼和一串六位數的號碼。掃描二維碼后關注企業微信公眾號,即可按照流程,輸入手機號綁定注冊并支付299元押金,解鎖啟動后,就可以發動車子上路了。在收費方面,目前此款電動單車分為經典版和輕騎版,經典版收費標準為0.15元/分鐘+0.30元/公里,輕騎版收費標準為0.10元/分鐘+0.20元/公里。根據說明,一次充電可以行駛40公里。
跟共享單車不同的是,這款共享電動單車上除了黃色小蜜蜂的圖案,沒有明顯的企業名稱,這讓觀望的市民張先生有點納悶,“這些車哪來的?是企業還是政府投放的?安全性能有保障嗎?”此外,車尾雖然掛著黃色車牌,卻并不是交管部門發放的合法車牌,能不能騎行上路也是個問題。
針對共享電動單車的合法性、合規性,交管部門迅速開展了調查,并于昨日通報了調查結果。在地鐵站擺放的“小蜜電動單車”是由美車美商務咨詢(北京)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14日投放的,共50輛,主要投放地點為五環內地鐵站,集中于10號線惠新西街南口、北土城、健德門、牡丹園等站點附近。
經交管部門根據《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GB 17761-1999)和《北京市電動自行車產品目錄》對車輛進行核查,該公司投放的車輛不符合本市電動自行車上牌標準。記者了解到,根據規定,整車質量大于40公斤、不具有腳踏騎行功能、最高時速大于20公里的車為超標車型,不予備案,不予登記和核發牌證,不得上路行駛。
鑒于電動自行車無牌照,屬違法上路行駛行為,存在安全隱患,昨日上午,海淀交通支隊緊急約談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并要求該公司當日就將試點投放車輛全部收回。對于逾期未回收的電動單車,交管部門將組織警力進行清移。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將按照交管部門的要求,及時收回投放的電動自行車。
交管部門提示,電動自行車需上牌后才能上路行駛,不符合《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不在《北京市電動自行車產品目錄》的車輛不能辦理上牌登記。對非法上路的電動自行車,交管部門依法予以罰款處罰,拒絕繳納罰款的,依法扣留車輛。
雖然此次投放的這些共享電動單車并不合法,很多市民卻對這種共享出行方式很感興趣。市民周女士說,“騎行距離較長時,這樣的電動單車顯然更省時省力。”她唯一擔心的是,共享電動單車的充電問題,“萬一騎到一半兒沒電了,怎么辦?”業內人士也表示,共享電動單車的維修成本也會相對高些,包括電瓶以及顯示屏等易壞部件,企業能否承受得住是個問題。
也有市民非常關心上路安全。“畢竟車速比自行車快,如果沒騎過就直接上路了,對自己和其他交通參與人都是安全隱患。”市民劉女士以自己為例,她在臺灣旅行時租過電動單車,試騎時掌握不好,車子躥出去,她也摔倒了。但所幸的是,在臺灣租這樣的電動單車,會有教練先帶去一個操作場地練習,會騎了才能上路。另外,萬一遇到交通事故,投放公司有沒有一定的保險措施?記者了解到,這款共享電動單車被回收前,客服人員表示試運營階段在保險方面還未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