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東區草池鎮絳溪社區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1月3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過去一年,高新東區大力推進望山見水城市新區建設,成都高新東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強烈。
??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成都高新區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記者了解到,通過建立民生社會事業南區、西區和東區的聯動發展機制,成都高新區東區高標準建設3處社區綜合體,培育社會組織2個,開展社區營造項目8個;推動24所學校改造升級,三岔湖小學、幸福小學等投入使用;改造成都高新區第三人民醫院門診大樓,7家鄉鎮衛生院提檔升級,14家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創建3家AAA級預防接種門診;統籌城鄉勞動就業社保服務體系村社覆蓋率100%,給群眾帶來了切實的獲得感。
成都高新東區草池鎮絳溪社區
??三岔湖等優質小學開學迎新 教育資源品牌輻射東區
??在成都高新東區三岔湖環湖路,一座嶄新的學校拔地而起,成為高新東區一處新的風景線。這就是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重要教育配套項目之一——成都高新區三岔湖小學。去年9月,三岔湖小學正式開學迎新。
??記者了解到,隨著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加速建設,與之相應的高品質教育發展進程也在高新東區深入推進。據高新實小副校長、三岔湖小學執行校長石美然介紹,新建的三岔湖小學由成都高新區實驗小學(以下簡稱“高新實小”)領辦,又名“成都高新區實驗小學東區”,未來將形成“一校兩部(低小部和高小部)、統一管理”的辦學格局。
成都高新區草池鎮絳溪社區幸福小學
??新校區寬闊大氣,總占地面積約29250平方米。教學大樓“L”形航站樓式的設計,外觀現代感十足。據介紹,教學樓內的規劃設計科學,配套設施齊全。除了36間標準教室外,教學樓里還配備了科學實驗室、微機室、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閱覽室等專用教室,還有師生食堂、室內體育館以及可容納近500人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等。
??為提升高新東區的教育質量,成都高新區創新機制,實行高新南區學校領辦,對高新南區和高新東區教育資源進行系統整合、無縫對接。記者了解到,高新實小選派了優秀管理干部和名優骨干教師,組建強有力的領辦團隊,實施集團化教學,促進管理資源、教師資源和文化資源的輻射引領。
??“我們將以高新實小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建設與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發展相匹配的高品質教育。”石美然說。
成都高新區草池鎮絳溪社區幸福小學
??嶄新的校園校舍,創新的發展機制,三岔湖小學實現了高新南區和東區強強聯合,一所高起點、高規格、高品質的公辦小學正在成都高新東區崛起。
??去年,除三岔湖小學外,成都高新區東區還高標準開辦了幸福小學、蘆葭實驗學校;建立三岔學區共同體、石板學區共同體、草池學區共同體和高中發展共同體,實施結對合作、資源整合、聯動發展;推進七中空港校區項目實施;為18所學校加建22部鋼結構樓梯,硬化6所學校運動場;化解超大班額89個,對17所學校進行提升改造,今年將持續推動現有存量學校進行提升改造。
??高標準安置新居點綴美麗鄉村 提升生活幸福感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過程。在成都高新區草池鎮絳溪社區,嶄新的高層住宅安置房樓傲然挺立。去年10月中旬,安置戶分房工作順利完成,3000多名回遷居民分到了心儀的房子。
成都高新區草池鎮絳溪社區幸福小學
??草池鎮絳溪社區占地面積351畝,住宅總建筑面積為162966.92平方米。作為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民生工程,小區建筑美觀,滿眼的綠色植物讓這里更顯生機;地面停車位和地下室停車位實現人車分流,消防監控室、物業管理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電梯公寓。”58歲的胡純民是草池鎮原瓦廠村3組村民,去年10月他全家6人一共分到3套106平米的三居室,房子出租了一套,一套在裝修,家里6口人住一套,日子一下有了奔頭和希望。如今,搬進新居的他正計劃著,好好找份工多掙點錢把新家裝修得漂亮一點。
??記者了解到,草池鎮絳溪社區由安置房、公建配套和小區道路等配套基礎設施組成,公建配套設施內容包括安置聚居點建設的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管理用房和社區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居民可就近享受教育、醫療、購物、娛樂等一站式便民服務。
??“現在娃娃步行5分鐘就能到新開學的幸福小學,我們真的很高興。”賴富麗是草池鎮原瓦廠村2組居民,為了孩子讀書,她此前一直住在草池鎮上。如今,她家里5人分到了一套106平米的三居室,還用現金在草池鎮上買了一套電梯公寓,公寓留給家里兩個老人住。她和老公、兒子住進了分到的安置房,“考慮到有的娃娃住在鎮上,政府部門還開通了草池鎮到學校的公交車,方便娃娃上下學,也方便群眾出行。”
成都高新區三岔湖美景
??去年以來,成都高新區加快推進空港新城安置房建設步伐,并按照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開工建設,草池鎮平橋、石板凳鎮先鋒、蘆葭鎮建安3個安置點首期房建工程均已基本完工,已于10月底前完成分配,促進安置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將進一步提升。
??設立農家書屋 倡導全民閱讀優化文化環境
??每到周末或農閑時刻,位于成都高新東區丹景鄉文化站的圖書閱覽室便熱鬧起來,附近村民來這里讀書看報,了解政策時訊。在丹景鄉,除了鄉文化站建有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廳、辦公室和活動展覽區外,全鄉8個村也設有農家書屋,每個農家書屋藏書均有近千冊。
成都高新區三岔湖主壩風光
??走進位于柏樹村的農家書屋,這里環境安靜、桌椅整齊、閱讀氛圍濃厚。書架上,圖書種類涵蓋農業科技、法律知識、少兒教育等十余種。“圖書涵蓋的內容特別豐富,想多學點生產技術就可以看農業科技類的書,打發時間可以看各種故事書,空閑的時候不覺得無聊了。”村民李秀英說。
??作為鄉鎮自主實施的民生工程,丹景鄉還通過購買中老年保健、家庭保健、青春期健康教育、幸福家庭、人口文化等圖書,依托農家書屋打造人口與健康文化書屋,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常識。
??“我們認真落實農家書屋免費開放制度,圖書歸類上架供村民借閱,并有專人負責管理。”丹景鄉文化站工作人員付新蘭介紹,丹景鄉將農家書屋與農村黨員教育、農業科技培訓、農村信息化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并以書屋為陣地,積極開展“全民閱讀·書香高新”圖書漂流、農業技術經驗交流等各種活動,有效促進了文化陣地建設和公共文化傳播能力的提升,優化全鄉文化環境。
??籃球公開賽、趣味運動會、健身操比賽……在讓全鄉居民共享優質文化服務的同時,丹景鄉還加強全民健身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各類體育活動,營造濃郁的全民健身氛圍。目前,全鄉8個村除農家書屋外,還設有乒乓球室、棋牌室等,通過加大全鄉體育基礎設施和基層體育組織建設力度,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促進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
??2019年,成都高新東區將繼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一體化發展。推廣利用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平臺,通過開展“走基層”文化惠民演出、“天府文化進萬家”、圖書漂流等活動,將文化送到家門口。
??高效政務服務 解決群眾辦事的“最后一公里”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百姓期盼到政府部門辦事不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成都高新區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讓群眾“進一個門、取一個號、跑一個窗、辦一件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高質量的政務服務中提升百姓獲得感。
??2017年4月1日,成都天府空港新城政務服務中心和12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同步開啟。企業注冊登記、勞動保障、社會保險······隨著“空港新城-鄉鎮-村(社)”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和適應高新東區實際的政務服務模式的構建,48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百姓,不出鄉鎮就能辦理各項民生行政事務,解決了群眾辦事“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高新東區群眾從前需要坐車半小時去中心城鎮排隊辦理的養老驗證,現在只要幾分鐘在村委會就能辦理;從前需要花費一天時間辦理的養老退休、醫療報銷等業務,現在僅僅需要一兩個小時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就能辦理。這樣的變化僅僅是個開始,未來更多的社保、民生服務重心將會逐步向人民群眾靠攏,讓群眾辦事不過龍泉山。
??而這些只是成都高新區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委托下放基層、激發基層活力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成都高新區正以建設“審批最簡區、效率最高區、服務最優區”為目標,同步推進移動互聯+政務服務、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大數據+政務服務、云計算+政務服務、區塊鏈+政務服務5個板塊的線上生態圈建設,并以此優化和支撐其線下生態圈,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整體發展。
??當前,成都正大力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布局形態,城市布局由原來的“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 成都高新區勇擔“東進”使命,成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開辟“第二主戰場”的排頭兵,大力推進高新東區建設,依托航空港重點發展外向型經濟,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發達、環境山清水秀的智慧、創新、低碳、宜居之城。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推進高新東區道路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綠化景觀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空間結構和城市功能,實現居民幸福感、生活品質和產業能級的顯著提升,讓群眾共享改革成果,有更多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