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店商互聯是一家快消品 B2B 電商。采用選定批發商合作模式,旗下四個產品分別是店商訂貨寶、店付寶、無憂螞蟻和店商大數據。截止 2016年10月,已將業務擴展到蘇州、深圳、杭州、常州和重慶等17個城市。服務的便利店用戶總數超過30萬家,合作品牌廠商超過千家。去年12月,店商互聯獲7億元B輪融資,未來將在供應鏈金融、新能源物流、產品供應等方面開拓更大的市場。
創始人宋寧寶在創業的歷程中,幾經生死。曾在2013年的時候,遭遇一年都無法發工資的困境,但核心團隊成員一人都沒有離開。今天,他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創業感悟。
我從2003年開始創業,幾經生死,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我總結了創業的四個方面的經驗:即找對方向、搭對班子、及時復盤和糾錯的能力和健康的融資心態。
創始人要選一個行業,首先邏輯要清楚,即便你要做的是小而美的生意,也要想清楚這個生意到底能不能賺錢,如果這個都沒搞清楚,那么遲早有一天,還是要轉型。
我是在2003年開始涉足快消品流通領域,從校園做起。最初的想法很簡單,不滿足于規律的工作和安分的日子,希望有變化。創業最初,根本沒有考慮過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發展的問題。到07年下半年,發展遭遇到了瓶頸,我意識到,要想把公司做大,要重新規劃方向。
思考整整半年,我將公司發展方向定位在B2B,當時我都敢下判斷:5年之內,整個市場必會迎來B2B的春天,當初少有人相信我的判斷,但后來找鋼網等一系列巨頭的出現,印證了我當時的想法。我還認為,B2B行業的巨頭只會有一個。2011年,當我第一次接觸險峰長青進行融資時,我打開電腦,讓陳科屹(險峰長青創始合伙人)看我們覆蓋在北京的網點,他立即就敲定了當時的巨額投資。不得不說,險峰在捕捉行業的前瞻性上,有著敏銳的嗅覺。
很幸運,如今行業的發展驗證了我們當初的想法,我們賭對了趨勢,B2B迎來了春天。這也充分證明,想好“方向”是檢驗創始人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你的邏輯亂了,方向把握不住,那么轉行就是遲早的事了。
毫無疑問,團隊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那如何組建團隊?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做法。
從創業初期至今,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董事長和CEO的人員分配問題。戰略方向通常是由創始人制定的,而董事長是執行戰略的人,他們之間會“打架”。我認為一家公司早、中期董事長和CEO不能拆分。就算這兩個人再契合,你的想法和執行時的偏差或多或少會影響效率。
公司“方向”想不清楚會死,如果你的班子搭的不對公司也會死。一家公司你的班子建好了,那你創業成功的概率可以增加20%。
我自認為現在招人的準確程度可以達到80%。那如何做到不斷的提升準確率?這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沒有人神到看人很準,最重要的,是你面試了很多人,并且經過驗證之后,形成一套方法論,然后把范圍圈定,來找合適自己的人。并非這個人,要多光輝的履歷,一定是合適自己的。這也是很多所謂“豪華團隊”失敗的原因,很多企業做不到找到合適自己的人,這個是需要經驗不斷累積才能實現。
即便你搭的團隊很好,很合適,但也有可能會隨時遭遇各種坑。一個創始人,他一定不是完美的,你做對了,員工會覺得這是應該的,但是你一旦做錯了,員工可能就會產生,你看我老大做錯了這樣的印象,那么必然對創始人的信任打折扣。
那怎么辦?產生問題之后,一定要解決問題,這也將是我后面提到的,團隊一定要能夠及時糾錯。你搭好團隊了,只是憑借你的感覺完成的,在驗證這個團隊是否合適的過程中,是需要經過風波的,創始人需要有一些人沉淀下來,不管你做的決策正確與否,他們都能給予你無條件的擁護,這非常難。
所以這也對創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伴隨企業的成長,自己也成長。尤其是要時刻反思自己,員工的擁護不代表縱容,當出現瓶頸時、當財務能力跟不上資源配置的目標時,創始人往往要停下來,把住問題的命脈,自我復盤,做對的事情要和大家講,做錯的事情更要和大家講。
店商互聯在運轉良好時,我也常給員工一些悲觀的情緒,不要太樂觀。作為CEO我想的更多的是公司在未來遇到困難時怎么辦,我經常會把別的公司“死”的情況轉到管理層群里,預防針要一直打,這樣萬一有突發狀況,員工的心里落差不會太大,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危機預警。
作為CEO,能和員工一起吃盒飯,哪怕發不出工資,你和員工一起過,有錢了以后,先給員工,把這些精神層面傳導下去,大部分人會有傳導作用,他會覺得你講義氣,有的時候不是錢的事。如果明天我發不出工資,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有哪一類人繼續追隨,這是信念的問題,一定要去思考。
我記得很清楚,公司在2013年的時候,我整整一年發不出工資,但我們核心團隊都還在,沒有一個人掉隊。我至今每天都要思考一個問題:公司沒錢的時候還有多少人會跟著我,即便明天發不出工資,即便是重大災難擺在我們面前,還會有哪些人跟著我。
我當初創業就是想實現自己的想法,不想被人左右,那我現在的這幫兄弟呢?他們是不是也會有當初我的想法?我現在做的每一項決策能不能被認同?
做企業的過程還是很復雜的,這是過雪山,草地,遇到的問題,有時候也不是我們想象出來的問題,突然哪一個環節你沒有想到的問題,特別是零售業出的問題特別多。供應商說沒貨了,客戶怎么辦,這種瑣事會造成無數人的抱怨,都需要創始人去“擺平”這些問題。
方向和團隊都敲定后,就要投入實戰中錘煉和打磨這支隊伍。B2B在當時完全是一個新鮮的領域,我們在創新,創新和嘗試就一定會犯錯。不要害怕犯錯,當你想著不犯錯的時候你就已經犯了保守主義的錯誤,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具備極強、最快的糾錯能力。
店商互聯在整個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糾錯的過程。我們也犯過很多大錯:最初的管理策略和方法論上有很大問題,我們曾一度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經銷商,這都是錯誤。但我們恰恰需要去嘗試,去犯錯,通過糾錯的能力來檢驗你團隊的執行能力。
三年是一個關鍵節點,如果你在行業里還沒有突出,意味著你會面臨很復雜的處境,這個時候,糾錯和迭代的能力就尤為重要。
作為創始人,最重要的時候,就是犯錯了之后,一定要承認,再復盤,緊接著提升和學習。
我們經常會在企業里發現這樣的現象,大家都說某個環節有問題,但就是無法改變。為什么?這是因為團隊之間有時候會互相扯皮,誰都不肯解決。這也就回到了剛才我提到的團隊搭建的問題,其實看團隊是否有糾錯能力,是驗證團隊執行能力的關鍵因素。
如果出了問題,不能糾錯,說明團隊有問題,一定要干掉,如果創始人沒有權力干掉,對公司失去了控制,那么未來必將不可持續。
我堅信,越偉大的企業犯錯越多,馬云說,阿里巴巴犯的錯誤一定超過很多企業,但是能糾錯和嘗試。
創始人要知道,當你擁有足夠的權力,但不能糾錯,或者是糾錯之后還是不行,就要反思自己的問題。
公司做大離不開資金,但公司不能全倚仗融資,你一定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我認為融資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心態放好。我做企業不是為了融資,投資人在我這想看到的數據,需要我列出來的1、2、3點,我不會把他單純看成一個融資的條件,你換個角度想,這也是投資人側面幫助協助你管理的一種方式,我通過投資人需要的這些數據衡量公司發展的情況。
去年我們融了B輪,在很多人看來,意味著有了更大的壓力。但是,融資不會對我造成巨大壓力,我給自己的壓力都一直在。我從來都只是把融資看成一種建議,要做的事情和簽不簽融資沒有關系,我都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走。
從某種程度上說,如果完不成投資人定的目標,可能我都活不下去了每個人都會有壓力,你在壓力面前,一定要去面對。
不要過多去考慮資本市場對你的要求,創始人一定要想清楚對誰負責,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想清楚了,其它壓力可以先放在一邊。
企業壓力永遠會有,一旦成為合作伙伴以后,作為創始人,投資人的意見可以聽,但是不一定采納。
我無數次站在懸崖邊想過放棄、想過換方向。每到這種時候我都告訴自己:現在放棄不代表今后重新選的方向就是對的,說不定還會放棄,所以現在還是要堅持下來的。
我一直相信B2B這個行業,早晚會殺出一家像阿里或京東那樣一家獨大的企業。
我給公司的2016年打70分。按照預期,17年的目標是覆蓋50座城市,鋪設50-80萬家店鋪,18年開始盈利。至于未來,就想爭取樹立行業第一的位置,逐漸和第二名拉開差距。有更多的資金扎進來,把底層的行業做好和品牌形象打造好。
從創業開始,我分給自己和家庭的時間只有10%,這是我無法改變的。公司的問題永遠存在也永遠解決不完,現在的我需要對太多人負責擔負了更多責任。
我站在現階段回看創業初期的我,我想,如果能重新選擇,我可能不會創業。創業的初衷是想改變,掌握自己的命運,但創業過程中我發現命運仍然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初的意愿慢慢變成了我要擔負的責任,那么多跟隨我打拼了十年的兄弟,我要繼續背負他們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