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因“人”而智能。
一盞菊花茶,一個冬日午后
一切看起來歲月靜好,但
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今天我要講一個科技感爆棚的故事
背景是大上海的鋼筋叢林里的,這座秘密花園

之所以說秘密,當然和別的妖艷花園不一樣。
我后方有一間被草席鋪滿窗戶的漂亮小屋,里面亡國的魔法師,隱姓埋名成了一位用感性雕刻靈魂的紋身師;
我頭頂上方是一條盤旋向上的古巴比倫階梯,只要一直往上走,你就可以看到尼布甲尼撒二世留下的空中花園。

這里是方糖小鎮虹口運動社區,我來這里是為了采訪一個人。
馬睿很快到了,作為儀酷(VIRobotics)的研發“攻城獅”,對于我費盡心機的蹲點他似乎一點兒也不意外。我看著他話不多、勤懇敲代碼的樣子,很自然地就聯想到那個改變世界的機器人Nao。

第一次見到NAO是在方糖小鎮CEO年會上,當VIRobotics的創始人王立奇先生將它展示出來時,NAO就已經成為全場的焦點,占據了當日頭條。為了讓更多人了解VIRobotics,這場專訪就此誕生。
VIRobotics到底是何方神圣?
簡單來說,VIRobotics公司目前主要經營的業務可以總結為以下4點:
1)出售NAO機器人硬件;
2)出售機器人開發工具NAO SDK forLabVIEW,并提供技術支持;
3)為客戶定制具體的機器人應用程序;
4)其他智能硬件方面的業務。

VIRobotics和NAO似乎冥冥之中就用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們獨立開發的NAO SDK for NI LabVIEW獲得NI官方授權,并向全球發布;
他們首創了NAO英語教學機器人,致力于幼齡兒童的智力啟發及英語教學;

他們參與開發過中國科技館互動機器人項目、南京“智慧江蘇”機器人-物聯網項目等項目;
他們獲得了包括“2015NAO機器人創客馬拉松賽亞軍”、”2015 Aldebaran經銷商最佳技術創新獎“等諸多大獎......

但,即便這么厲害,我們有時候還是......
有時候,我們選擇向人文讓步
小編:“很多人都對機器人行業非常好奇,可以給我們講一個你們工作中的小故事嗎?”
馬睿:“2016年6月,我們帶著NAO參加上海國際教育裝備展。在展會上,機器人表演了情感識別能力,其中一項是判斷年齡。結果發現,很多女游客被測年齡之后,情緒有些低落。于是第二天,我們修改了程序:凡是觀察到女性,其年齡計算結果之后統一再乘以0.8。有時候,科技是要向人文讓步的”。
小編:“小NAO很會討女孩子歡心哦~”

確定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是我們遇到的最大瓶頸
小編:“創業這么久,你們遇到的最大的瓶頸是什么?”
馬睿:“最大的瓶頸在于沒有確定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這個問題目前依然存在。當前國內市場,機器人產品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它既不是房地產那樣的高利潤奢侈品,也不屬于低廉的快銷品。目前機器人在國內的市場需求量還相當有限,隨著出售量的增加,新客戶的數量日漸縮水,往往做成一單生意之后,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尋找下一個”。

小編:“你們未來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馬睿:“VIRobotics已經積極在拓展新的領域,包括無人機、智能家電、機械手臂等等。我們計劃未來這些熱門的智能硬件將與NAO機器人構成物聯網,打造以NAO為核心的智能生態環境,從而打開新市場。另外,如果將來機器人保有量達到一定基數時,我們會考慮放棄出售硬件的業務,轉變為專注于提供機器人技術支持與服務的團隊”。
小編:“那將會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國的機器人行業即將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
小編:“你怎么看機器人在中國的發展?”
馬睿:“中國機器人的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我們的起步比較晚,所以從基礎理論到核心部件一直依賴于一些發達國家。不過,從2015年起,國內機器人事業開始得到了空前關注!雖然當前的自主產品競爭力比較低,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國人一直在不斷努力。相信過不了多久,中國的機器人行業也可以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

需要人類來擔當的位置只會更多
小編:“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機器人未來會取代人類,對此你怎么看?”
馬睿:“從石器時代到工業革命,人類其實一直在不斷地被自己發明的工具所取代卻樂此不疲。新的工具和技術的問世雖然會淘汰一些落后的工種,但同時也會產生更多前所未有的新型崗位。所以,無論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需要人類來擔當的位置只會更多、更重要”。

小編:“這可以看作是人類社會本身具有的自我保護機制”。
馬睿:“是的。一些過于前衛的科學技術即便已經誕生,假如對當前的社會結構、道德倫理的沖擊太大的話,該技術就會被禁錮在法律政策之下,暫時不被啟用。比如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雖然號稱精準度堪比“老司機”,卻還沒有取得正式上路的資格”。
小編:“你是怎么看待“Alpha go”事件的?”
馬睿:“人腦與電腦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從而引起人類未來被機器人取代的擔憂。不過冷靜地想一想,人類是否真的有能力仿造出自己的大腦?有一個著名的哲學悖論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大腦簡單得可以被理解,那么擁有這種大腦的人類已經不具備理解能力了”。

小編:“我非常認同,人類這么多年的文化傳承是很難被超越的”。
馬睿:“人類除了有理性的一面,還有感性的一面。就像“圍棋”對于人類來說,絕不只有輸贏那么簡單,它還包含著取舍得失、心性涵養、文化傳承、萬物演變、人生哲理……即便是遙遠的未來,機器人恐怕也無法理解這些內容。畢竟情之一物,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捉摸、難以自制,又如何編程實現呢?”

沒有必要為了趕時髦而引進機器人
小編:“中小企業能否在哪些方面從機器人技術中獲益?”
馬睿:“其實目前機器人技術還沒有發展到可以滲透進各種領域。所以,如果一家企業與機器人毫無相關性,個人認為沒有必要為了趕時髦而引進機器人”。

小編:“這是否意味著傳統行業就不需要用到機器人了呢?”
馬睿:“機器人的功用是要靠挖掘的。許多之前與機器人無關的傳統行業,變通了思路之后,便搭載上了人工智能的這輛快車。機器人出現在越來越多場合,它們給企業帶來的益處,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更加現代化、智能化,而且往往為企業贏得更高的關注度”。

專訪最后,提到方糖,馬睿更是贊不絕口。
“方糖小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穩定的辦公場所,交通便利、設施齊全、明亮寬敞、自由開放。我們平時在這里接待客戶來訪、收發文件、囤儲設備,確實感受到了聯合辦公的便利之處”。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