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融資問題,其實到最后都是業務問題。你業務做好了,融資只是一個副產品。但是在和投資人交流和過招中,很多創業者會踩雷。
團隊不全職的理由有太多個,我最常聽到就是說這個合伙人太重要了,他在現在這個大公司里面,比到這個創業公司的對我們的價值更大。這個是最常見的一種理由。
但對于這個人本身來說,他不全職就意味著他對項目沒有信心。因為我們把這個事情退到極致來看,假如說阿里巴巴他明天要上市了,他今天跟你說你來做我的合伙人吧。你是一定來的。為什么?利益足夠大,你覺得這個事兒足夠確定,所以你一定來。這個時候不管你在哪一家公司,你一定會跳出來。那為什么你不出來呢?就是因為你希望VC先給你投錢,投完錢之后,你已拿著VC的背書去說,我這個項目現在市場上有這么多知名的投資人都認可我了,那你過來吧,你看人家都已經把這個風險給承擔了。但是作為VC來講的話,VC投進去的是錢,而你投進去的是你的機會成本,如果你不愿意把你的機會成本,把你這個人投進去,這個事情里面肯定有貓膩。一個爛心兒的蘋果就算外表美麗,也不會有人買賬。
會有一些創業者盲目說我最大的優勢是我的資源。我有什么資源呢?比如說我要做一個移動互聯網的醫療。然后呢,我跟某個市的醫療體系的一個人,他是我的小舅子,這個是我最大的資源。但是我們放到一個市場上來看,其實說實話,VC給的錢,錢是一個價值的尺標。
錢能買到很多的東西,但是如果說你一開始是靠著你的資源,繞開了一些你用產品,你用市場化的方式來做的一些事兒,看似超了一個捷徑,但是到最后,你始終還是要碰到那樣一個點,就是你的資源被消耗掉了。而如果說在這個時間點上,你自己的團隊你的產品你的打法還沒有穩固的話,一個大浪打過來你這個小船就散了因為你是空心的,所以如果說你還在想,我的資源是我的優勢的話,那有可能的話你就把這個資源吃干凈就得了,你就不要去找錢了。
你在同時追求好幾個方向,因為現在很現實的一點就是創業團隊的資源非常有限,你要去彎道超車,要去做一件顛覆性的事情,必須要非常非常的聚焦和專注才能行。
如果說你同時在追求幾個方向,第一個代表你沒有想清楚,你每個都想試一試,那想清楚這個事情是要創始人自己來做的,你不能期待VC說我有五個方向后我幫你挑一個,然后第二個就說明這個人從創業這件事情上他壓根就還沒有準備好,他沒有理解到說你只有極度的聚焦和專注你才有可能把一件事情像刀一樣把用戶真正能夠插身能夠集中。
有的人會覺得如果我有另外的一個offer,我可能會更容易能拿到錢,確實是這樣子,但VC這個圈子非常的小。
比如說你今天告訴了我今天拿了ABC三家基金的錢,我一個電話打過去,我就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人家到底有沒有興趣,如果說人家說的是真的,那還好,但如果說你在說這個謊的話,其實對我來講你是一個不誠實的人,在你合作之初你就不誠實,我真的沒有辦法跟你來簽這個單。
有的創業者他經常會說,我除了合伙人我一概不見,就我也經常遭到很多的拒絕。就說當我在是一個分析師,當我是一個投資經理,和當我現在是一個VP的時候,其實我在一個基金里面的角色并沒有太多的改變,更多是我的判斷力在增強,我的話語權在增強,但是有的創始人他就覺得只有見到老板,只有第一面就見老板才有價值,但是你要想好一個問題,老板時間很有限,你有沒有什么理由讓老板對你這個事那么重視。
換一個維度來講,基金里面有很多干活的人,他們每一個人都比老板更渴望投到一個項目,所以從一個激勵的角度他更有意愿,他看好你的話會更有意愿幫助你在內部做推進,而老板他可能會覺得OK,不一定有意愿跟進。
大家對于VC這個行業,有一些誤解,就覺得要用我們聽得懂的語言,描述這個事,所以很多時候我看到的描述是:我們是一個O2O的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大數據的互聯網金融項目這樣的一堆關鍵詞,你以為好像對VC來講,一下子就講清楚你是什么,顯得特別的高大上,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大家都是很平等的人,而且你覺得你靠這幾個關鍵詞都能忽悠到VC的話,有可能他是一個傻錢你真不應該拿,更重要的還是說你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為什么能把這件事情做的特別好,如果說你把這些概念特意搬上去的話,在VC這兒是一個巨大的減分,就說明你自己壓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能拿一些概念空洞的去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