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企業服務領域被泛微網絡順利完成A股上市的消息引爆,泛微也正式成為阿里云云市場在協同管理軟件行業登陸主板的第一個商家伙伴。
雖說2016年是資本寒冬,但更多類似“泛微”一樣的企業服務領域潛力新星正在阿里云云市場上誕生和成長。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云市場的合作伙伴聚合數據獲得融資3.6億人民幣,Face++獲得1億美元融資,悠絡客新三板定增市值2.76億,云客、法大大、安華金和、斗相科技、駐云等也都獲得了知名投資機構的追捧,總計融資額超過15億人民幣!?
企業服務的發展歷史可以粗略的分為三個階段——軟件時代、云計算時代和大數據/AI(人工智能)時代。AI本身只是一項技術,只有當這項技術落實到實際場景中,才能真正誕生出不可估量的價值與生命力,在企業服務領域,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更好地提升效率將有著重大意義。據調查60.2%的企業希望通過系統發現更多客戶,獲取新客戶是推動企業利潤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以往企業獲取新客戶只能依靠競價推廣、網絡搜索、購買數據或朋友推薦等傳統方法,效率低而且成本高。同時,隨著人員、場地、運營費用的逐年增高,找客戶、確認意向這一行為對于企業內部銷售而言,變得沒有人愿意做,投入產出失衡,企業探客的行為恰好給予AI這項技術一個很好的發揮場景。
對于企業服務的潛力新星云客而言,正是看到了這個領域的高速發展。云客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推薦引擎”幫助企業進行客戶畫像,推薦相似客戶。采用“平臺+人”的服務模式,打通企業內部銷售環節,給企業銷售直接帶來精準的客戶線索。同時整合語音、短信、郵件等多種通訊能力,為企業還原真實銷售過程,是可直接降低企業獲客成本,提升獲客效率,提高銷售業績的企業saas產品。云客在2016年獲得隆領投資和磐谷創投的共同投資,至今云客已服務近百家企業,解決上萬名銷售找客戶、談客戶難的痛點。
企業服務雖創業者甚多,但用戶決策漫長,受地域成本限制,銷售增長受限;每個項目都需要介入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比較而言,接入平臺優勢則非常明顯。以國內最成熟的2B市場阿里云市場為例,就像云計算的“AppStore”。對客戶,云市場上的軟件具備“一鍵交付”等更便利的使用體驗、更低的采購風險、更可靠的服務保障;對軟件商,云市場意味著與阿里云產品深度整合、更廣域的銷售通路(線上230萬用戶、20個行業以及4000多家渠道),更快的交付模式、更高效的單位產出。

云客創始人艾云鶴認為,作為一個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提供服務的企業,大數據處理能力、數據安全性與服務穩定性尤為重要,云客在創業初始就果斷選擇阿里云,利用阿里云穩定的平臺及豐富的數據運算模塊,獲得了充足的業務保障,同時云客入駐云市場以來,70%的線上訂單來自于云市場,并且對云客的品牌宣傳給予充分的支持。
自4月改版以來,云市場上已誕生多個融資、上市案例和超過10家季度交易額過百萬的服務商。
剛剛登陸新三板的公司寶是云市場開放生態的受益者之一,借助阿里云的力量,公司寶入駐當天訂單用戶數便突破400,“我們跟阿里的決策就是all in。”聯合創始人鐘葉平說。
駐云COO肖凱也表示:作為服務中大型客戶的創業公司,駐云從云市場得到了很多公司形象或者品牌宣傳方面的幫助,“一些客戶,是通過云市場了解到我們,進而再次成交的。”
2017,云市場將誕生更多企業服務領域新的潛力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