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成功上市的慶功晚宴上,雷軍表示,要讓掛牌首日買入小米股份的人賺一倍。當然,雷軍沒說用多長時間,讓首日買入小米股份的投資者賺一倍,也許是三五年,也許是十幾年,也許,首日買入小米股份的人,等不到“賺一倍”的時間。
小米上市首日市值3759.19億元港幣,當天就跌破發行價。截至12月13日,小米市值3106.68億,跌幅超過17%。目前,并看不出小米在產量或者利潤上有大爆發的潛質,因此,“賺一倍”這個口頭承諾,應該和格力“賭十億”是一個結果:博眼球,無約束。
為何這樣博眼球的話,我們仍然愿意相信呢?因為大家骨子里愿意相信,像雷軍這么大的牛人,不可能因為這點小錢去“騙人”,或者大家覺得他們這么牛,說什么都對。
顯然這不是事實。
雖然“割韭菜”看似是玩笑話,但說出的卻是殘酷的事實。很少有上市企業真的尊重大眾投資人,從上市結果來看,“破發”幾乎是常態。
創頭條(ctoutiao.com)撰稿人趙博思總結了在香港和美國IPO的中概股企業,發現即便剔除每年的投資回報因素,僅考慮現實數據的對比,在目前所有中概股中,超過60%的股票跌破發行價。如果只統計近3年的IPO企業,則跌破發行價的中概股企業接近90%。上市原本應該成為企業的新起點,但是,在中國的創業者這里,卻變成了“割韭菜”,然后聽之任之。
以趣店為例,上市首日,總市值一度超過110億美元,當前總市值只有17.69億美元,意味著你110萬進去,只有17.69萬能回來。
根據創頭條對美股和港股近三年來上市企業的不完全統計,近九成企業跌破發行價。換言之,如果每個科技企業上市你都買了股票,到現在,你會虧得一塌糊涂。
例如,創頭條統計的45家美股上市公司中,只有5家的股價高于企業發行價,其中有兩家企業——百濟神州、萬國數據創投圈應該并不熟知。在2018年上市的36家企業中,只有嗶哩嗶哩、虎牙和蘑菇街3支股價高于發行價,其余33家企業都跌破發行價。
在這些股票之中,13家市值已經腰斬,趣店、尚德機構的市值跌去八成,綠能寶甚至跌掉了95%。
在創頭條整理的22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有17家跌破發行價。你或許會認為,至少還有5家沒有跌破發行價對不對?那么我告訴你,這5家上市企業分別是:中國藝術金融、富道集團、阜博集團、捷利交易寶、瑞威資管。你會不會感覺到傻眼?如果排除這5家創投圈稍有耳聞的上市企業,我們可以認定,在香港上市的創投企業全軍覆沒,近三年來,如果你一直持有,你只可能虧錢到底。
在這17支股票中,有6支股票距離發行價已經腰斬。例如,美圖跌去四分之三、眾安在線、閱文集團跌掉六成。

注:當前股價指2018年12月19日下午統計數據。當前市值橙色為低于發行價,黑色為高于發行價。企業名稱標紅意味著該企業股價距離發行價遭到腰斬。
雷軍說,要讓首日買入小米的投資者賺上一倍。如果你相信這句話并買入小米的股票,100萬現在只剩下82萬了。當然假以時日,或許小米能讓投資者賺到錢,但是,那會是哪一年的?
美團點評的市值由上市時的4000億港元變成現在的2500億港元,市值只剩下八分之五。
著名投資機構華興資本跌去30%以上。
更不用說趣店、拼多多、趣頭條、搜狗、眾安在線、閱文集團等一眾公司,就連騰訊音樂、360金融、愛奇藝、蔚來汽車也是在上市不久就破發。如果說短期業績并不能證明一切,但統計近三年的上市數據,不要說跑贏大盤,就連跑贏自己的創業者都寥寥無幾。很多人所謂的“流血上市”并不存在,相反,反而是虛高的估值,進入二級市場收割了韭菜!
資本市場,原本是為了企業和投資者雙贏而存在的。但是現在的企業卻利用投資者的這種心態,過度透支自己的企業信用,掏空了投資者的腰包。雖然短期來看,這樣有助于企業的利益最大化,但長期來看,始終跌破發行價的上市企業,不僅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發展,而且還會影響到中國創業者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力。
還不僅如此。創頭條(ctoutiao.com)撰稿人趙博思發現,在統計了2000年以來美股和港股134家上市企業之后,我們發現,即便不考慮通貨膨脹以及資本無風險收益,就單純的價格對比,仍然有60%以上的中概股企業低于發行價!
例如人人網上市時以中國的Facebook估值80億美元,現在只剩下1億美元左右;聚美優品從34億美元變成3億美元。在美國有投資機構做空中概股的同時,是中國很多上市企業確實估值虛高,或者業務不夠扎實。
而在業績回報豐厚的那些企業,新浪網易搜狐,以及BAT等等,都是經得住考驗,并且能持續為社會提供價值,為投資者帶來收益的。
除了上述企業,漲幅超過50%以上的企業還包括汽車之家,從30億美元變成了100億美元;歡聚時代,從6億美元變成了40億美元;微博從40億美元變成136億美元;海亮教育從2億美元變成14億美元;新東方從7.4億美元變成86億美元等等等等。從這些企業的表現來看,那些尊重用戶也尊重投資者的企業,更容易獲得長遠的發展。
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目前的大部分創業企業還存在發展質量偏低的“特點”。趙博思總結認為,即便那些對標海外資本市場,在概念之外,往往發展也不盡如人意。通過百度和谷歌、京東和亞馬遜的對比就更容易發現這一點。百度對比發行價尚且有幾倍的增長,但京東上市五年后,截止2018年12月20日,其市值僅為292億美元,比上市發行價還要低,一盤好棋打得稀爛。
確實還有部分創業者可能真心的把投資者當“韭菜”。只要能收割,就收割了再說。這是利用很多投資者“成王敗寇”的思維(認定能上市的都是差不多的好企業,以及上市往往會有投資空間等),利用各種手段包裝自己,然后狠狠收割投資者。
對于個別企業來說,這是企業選擇無可厚非,但是當中概股大多數企業都跌破發行價,當大多數中概股都“割韭菜”的時候,這可能就會給投資者一個整體印象。尤其是2018年,絕大多數中概股都是上市就跌破發行價。未來,投資者對中概股可能就不再如此樂觀了,等于斷了中概股未來的路。
在缺乏耐心的資本推動下,中國創業者低質量的創業狂奔,到最后要么跑散了,成為了ofo或者滴滴;要么勉為其難沖擊上市,一二級市場倒掛,并且不斷股價下跌。
中國的創投圈到了2018年年底,有必要集體反思一下:以這樣的方式告別2018,究竟是不是最好的選擇?2019,我們能否有更好的選擇?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趙博思,郵箱:tougao@ctoutiao.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