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下午,頭條君趕到了途歌共享汽車的總部辦公室樓下,在詢問具體辦公地址的時候,一位大廈保安答道:"是來要錢的吧?B座在后邊。這半個多月來這兒要錢的太多了。"

被損壞的辦公家具
"退錢!退錢!"在一陣熙攘中,頭條君進入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途歌總部辦公室。整個辦公區早已狼藉不堪——散落各處的辦公家具,以及把整個辦公室圍得水泄不通、前來討要押金退款的途歌用戶,讓頭條君幾乎無處落腳。

民警正在控制現場秩序,安撫用戶不要毀壞公司內辦公用品
"大家情緒別激動,要錢可以正常登記,但別動手。"順著聲音,頭條君擠進了辦公室中央區域,原本以為是途歌工作人員在安排押金退款登記,然而維持秩序的卻是兩位警察同志。雖然人員眾多,但從大多數辦公桌上沒有辦公電腦來看,途歌的工作人員已經寥寥無幾。一位途歌員工介紹:"連著一個多禮拜了,一開始來的人少還能辦公,現在這情況你也看見了,別說辦公了,想上個廁所擠出去都難,大部分同事都在樓下抽煙,不上來了。"

被緊鎖的高層領導辦公室大門
途歌中高層領導的隔間辦公室都緊鎖大門,而留在辦公室的均為普通職員,并無法解決前來討要押金用戶的實際問題。"這些日子都靠警察維持秩序,領導層很少露面,今天上午王利峰(途歌創始人兼CEO)來了,被一波一波用戶堵在辦公室里,在接待完一波用戶之后邁著大步走了,后來被堵在地下停車場里,也是靠警察疏散了用戶后才把車開走。"一位途歌員工告訴頭條君:"就是在他今天來辦公室之后,來要錢的人數突然長了好幾十倍"。

辦公室過道已被堵得水泄不通 途歌工作人員有苦難言
在一波又一波的"聲勢"中,頭條君卻發現,帶頭喊口號的卻并不只有用戶,還包括途歌的工作人員。

數月前開始討要報銷款的地勤派遣工
"用戶就1500,我們這些地勤墊付的比押金多好幾倍,欠我們五位數的報銷款,一開始還一點兒一點兒發,后來索性全都停了,已經至少半年了。"一位地勤人員說:"因為派遣公司只負責發我們工資,報銷是途歌給報,所以派遣公司也不管我們墊的錢。"
更有苦難言的,是辦公室職員:"你以為我們為什么沒法兒辦公還留在這兒?公司欠我們的工資還沒發呢。"據了解,按照途歌公司中層職位的員工薪水計算,自9月后拖欠的工資已達十萬元左右。
在途歌作為企業所承擔的"有限責任"面前,索要押金的用戶、追討報銷款的派遣工、企盼被拖欠工資的職員,成了完全弱勢的一方。一群用戶在電梯間中討論說:"一天不退咱就得天天來要,等公司空了就更沒處要了,唉。"顯然,地勤和員工選擇在辦公室"堅守",并不是為了站好最后一班崗,而只是懷揣著同樣的無奈罷了。

員工與用戶一同訴苦,民警在盡力緩和氣氛
一位員工聊道:"就好像他們說能退押金肯定是先退在現場鬧事兒的,如果能把欠的工資補上,那肯定也是先給留在公司沒離開的我們這些人"。但恐怕,希望是渺茫的。
公司高層:損失的是錢,消耗的是"人"
從千、萬、到十萬元,途歌的資金窟窿卻遠不止于此。
"各個城市的途歌共享車大多都已經被租賃公司收回,因為幾個月前就已經沒錢付租金了,欠租車公司的錢可不是1500這么簡單了,具體數額我不太清楚,這要問商務部的人,不過問了估計也不方便透露。"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層員工介紹道:"工資拿不到倒是其次,折的是行業里這么多年混出來的人脈和面兒。"
據了解,途歌的部分中高層管理人員混跡汽車租賃或融資行業多年,辛苦打拼積累下的人脈,卻有可能因為途歌的敗局而消耗殆盡——曾經的人脈,無論是把車租給途歌,亦或者基于多年建立的信任而把資本注入途歌,在此刻都變成了"坑蒙騙"。
對這個圈層的人來說,數月工資相比損失信譽,變得不值一提,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實在令他們難以接受。
王利峰人設崩塌!途歌敗局已定?
"他就是個騙子。"無論是在今天上午在車庫圍堵王利峰汽車的用戶,亦或是部分情緒激動的員工,已經統一了口徑。"放心,來登記的用戶,押金一定會退"、"別著急,在x月x日之前工資一定會發",種種承諾終于在途歌敗局一步步掀起高潮之時成了"信口開河"。

途歌創始人兼CEO王利峰
據了解,王利峰最近仍在努力推進著所謂的"融資",甚至還動用關系,"忽悠"一些其他公司的戰略投資高管加入途歌,而后利用他們的關系進行"融資",彼時的途歌其實已經進入了資金鏈斷裂階段,而這些挖角與"融資"在此時看來,更像是"坑蒙騙"。
曾經的共享出行創業教父,光鮮亮麗的頭部企業CEO,如今卻已人設崩塌,成為了"騙子",不免令人唏噓。更令人唏噓的是,途歌或許敗局已定。
"公司賬戶上一分錢都沒有了,所以基本上拿不到錢了,等破產了就更拿不到了,庫房里還有點兒設備(從原有共享車中卸下的設備),但也都不值錢,拿了也換不成錢。"一位了解些內幕的員工抱怨著。"是啊,那些玩意兒有啥用啊,賣都沒人收。現在只能指望奇跡了,不是說大老板還在跑融資么?不過都鬧到這個份兒上了,誰還會給他投錢啊?"

車商在朋友圈中大量倒賣Smart,疑似被停用的途歌共享汽車
事實上,途歌工作人員正在逐步關停全部城市的運營辦公室,少數省市留存1-2輛共享車,大部分已經徹底無車可用,頭條君發現,疑似曾經用于途歌共享汽車的部分Smart車型已經開始被車商倒賣。這也是用戶開始大面積維權要求退押金的導火索。然而,人設崩塌的王利峰堅持不做全面關停業務的原因,在員工看來并不是對事業的不舍與心存希望,而是"業務停了,總部辦公室關了,那要債的還不得堵著他家門兒去?聽說他連現在的房子都是租的,可能是被堵門了方便直接跑路吧。"

整個北京已無途歌共享汽車可用
老板人設崩塌,公司賬戶沒錢,設備變賣價值低,融資幾乎沒有可能,業務幾乎全面停擺,途歌命不久矣。
萬億風口下的一地雞毛
共享出行,這個被迅速抄紅的概念卻在幾年后的今天被重新審視——萬億風口已真假難辨,但一地雞毛已成既定事實。
前有奔馳、寶馬兩大汽車行業巨頭吃了敗仗而抱團取暖,輿論一通批判"造車不懂出行是根源";而后又有途歌總部被圍攻,弱勢群體人財兩空的悲劇,"懂得創新、專注于出行"的企業敗落,又該如何解釋?

接力模式下的途歌,因無人墊付巨額停車費,處于"被遺棄"狀態
是創新的模式存在問題?是企業領導者心懷鬼胎?亦或是萬億風口或許只是個看似美好的偽命題?在頭條君看來,共享出行市場的三重根本矛盾存在,且將長期存在,才是問題的根源。
共享汽車企業的燒錢速度快與用戶習慣培養速度慢的矛盾,看看閑置率超高的共享汽車,再看看盲目擴容車隊規模的共享汽車企業便知。
共享汽車行業投資回報慢與資本寒冬中投資者謹慎縮緊并要求可預期紅利的矛盾,看看眾多共享出行公司資金鏈斷裂卻再無熱錢涌入的現狀便知。
用戶基本素質低和共享汽車要求用戶素質高的矛盾,看看身邊被毀、被撞、被弄臟卻無人愛惜的共享汽車便知。
滿身傷痕、輪胎虧氣卻無人修整的共享汽車
三重矛盾之下,共享汽車行業的春天何其遙遠?冬季或將長期存在,時間或許是解決三重矛盾的苦口良藥,但若整個行業知難而退,再無扛大旗者帶頭用"燒錢"的方式教育市場,春天或將永不到來,更多場一地雞毛的鬧劇上演成為行業結局,萬億風口也將成為停滯不前的美好空想。

一位途歌用戶選擇駕駛其他品牌共享汽車前來討要押金
但恐怕無需多慮,萬億風口之下,必有勇夫。尤其是在部分用戶已經養成使用共享汽車習慣的節骨眼兒,雖"路漫漫其修遠",但在未來巨額紅利的引誘下,扛大旗者,仍比比皆是,希望他們能撐過這個漫長的冬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