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經常會聽到互聯網下半場這個說法,很多的解釋是說:互聯網在過去十來年大部分依靠的是人口紅利,也就是我們的網民。在網民不斷增長的過程中,通過最早的廣告,后來的社交,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現在大量的二三線城市和農村網民也被拉入了互聯網生態。目前,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較高,繼續依賴網民紅利來帶動增長已經進入了比較乏力的階段。
11Space聯合創始人兼COO王孝峰說:從互聯網人的角度來說,進入下半場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互聯網+”,即互聯網正在融入各行各業。不過,現在的一些“互聯網+”模式還比較表層,沒有深入觸及到根本的商業問題。未來的創新、產業的+互聯網,主導權還是在行業本身的從業者手上。

接下來要分享的是,企業技術服務的發展現狀、商業模式及產品邏輯。
先來分享兩個案例
▼
▌案例一:白酒行業的酒水促銷項目
白酒行業的營銷費用非常高,中低端酒水的毛利很低,也許一件酒的毛利只有2塊錢。所以產生了一個項目,就是把需要推廣的酒水企業和獲客的業務對接起來,一方面幫酒廠企業減少成本,一方面幫互聯網企業更準確地找到用戶。方案比較簡單,就是在每瓶酒水上放一個二維碼,掃碼后除了推廣實物還會推廣一些互聯網業務。
但是,這個方案中存在時間差的問題。互聯網業務的策劃推廣應該考慮到酒水項目的時令問題。酒水的銷售高峰期是從9月開始到春節,新貨一般在十月份上架。如果不能把握這個時間差,營銷推廣就很難達到效果。
▌案例二:經銷商代理酒水品牌的項目
青島的一個經銷商做了很多品牌代理和線下終端代理,發現備貨和庫存是很大的成本問題。所以設計了一個項目,就是集中起來做倉庫和配送,為中小終端進行統一配貨。這個模式非常好,只要十來輛車就可以把青島整個城市的酒水業務都做起來了。
這兩個案例,第一個是由互聯網人主導并發起的,第二個是行業從業者主導并發起的,兩個案例的結果差異很大。

▌思考:
1.未來傳統企業+互聯網,主導權是在傳統企業和自身的從業者,而不是像過去的O2O等由互聯網人發起。
2.實體經濟的物流等問題,最根本還是要解決效率和成本的關系。如果在一定范圍內不能做到正向毛利的話,也很難做大。因為量大并不會減少邊際成本,還可能提高管理成本。
3.傳統行業并不缺少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

新的產業+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會有技術服務植入。
過去傳統的外包商,在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今天,從社交、B2C或者其他領域的發展來對比中美,發現并沒有太大差距,但是對比企業技術服務這部分,中美差距還是很大的。
美國的技術領先公司市值可能已經達到幾百億,而國內的技術服務生態目前還屬于發展的早期階段。
無論做技術服務還是其他的商業模型,我們都應該有持續的客戶生命周期價值和獲客成本。不管是以技術外包的形式還是SaaS服務的租賃模式,都是成立的,只是測算方式不同。我們一方面要降低獲客成本,另一方面要提升客戶生命周期價值。

▌降低獲客成本:互聯網發展的這幾年中,已經擺脫了硬廣、地推這類成本很高的營銷方式,現在口碑營銷等已經能很好地降低獲客成本。
▌提升客戶生命周期價值:在2C的業務中,重要的是用戶體驗,只要產品有吸引用戶使用的優點就可以了。但是2B業務中客戶成功是提升客戶生命周期價值的關鍵 。
2B業務的特點:企業客戶的決策是非常理性的,不會沖動消費。2B的用戶可能是老板或者企業其他的重要角色,目標只有一點,就是為了獲得成功,比如通過使用這個產品完成業務轉型、業態升級等。技術服務公司只有達成這個目的,才能獲得客戶持續的訂購。
很多客戶對自己的行業很熟悉,但是對互聯網規則了解很少。11Space希望通過一個服務可以為客戶帶來一次商業模式的迭代,準確找到第一批用戶等。除了App完整項目開發等業務,還有面對面的產品咨詢服務,從客戶角度出發設計項目。
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技術和方案,而是缺一個能把技術、方案和業務結合起來并且實施的管理。這個管理,分為客戶管理和產品管理。11Space用產品經理的思維,把產品需求、產品跟商業戰略的結合、產品全生命周期、產品發布上線和迭代運營做到了一個平臺上。
目前,隨著云服務的不斷興起,已經有很好的技術能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是不需要企業獨自組建研發團隊從零做起的。

11Space專門為互聯網+、創新產業領域新項目等提供技術服務。用產品經理的思維來引導客戶,實現從商業構想到產品需求的跨越。技術實現上,更開放地接入成熟技術中間件和云服務,更高效地為項目提供定制化服務。
以上內容來源于拾壹談第九期嘉賓11Space聯合創始人兼COO王孝峰的分享
編輯整理:Jessi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聲明:本文由暢聯數據企業號發布,依據企業號用戶協議,該企業號為文章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創頭條作為品牌傳播平臺,只為傳播效果負責,在文章不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不繼續承擔甄別文章內容和觀點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