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鮮蜂的模式試圖滿足一日三餐之外的消費場景需求,比如說工作時想喝杯星巴克、深夜想喝酒吃麻小、死宅突然想吃小零食等等。具體的做法則是整合線下便利店閑置資源,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這也是共享經濟的一部分。
在以太學堂,愛鮮蜂創始人兼CEO張贏分享了愛鮮蜂的成長經驗。
愛鮮蜂現在團隊800多人,在在北上廣深有1萬家便利店,能夠在一個小時內把新鮮的水果蔬菜和咖啡酸奶送到顧客手中。
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在共享經濟時代,又該如何打通線上與線下?這里有三個方面可以分享。
今年O2O競爭會非常慘烈,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團隊。O2O項目需要有一個線上團隊,運營團隊,線下團隊,物流團隊,還有技術團隊,客服團隊,還有我們強大的財務系統……那么,怎樣才能組建一個優秀的團隊?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組建一個具有戰斗力的團隊,這是Mission Impossible。但如果找到合適的人,還是能夠做到的。
①靠譜的HR。
我們一開始就四個合伙人,基本能獨當一面:一個管物流,一個管線下,一個管技術,一個管運營。團隊成長以后,我們又很幸運的找到了自己的HRD,他有物流經驗和電商經驗,而且一開始就帶來了6個團隊成員。HR幫你,團隊會很快搭建起來。
②內推是非常核心的一環。
為了能夠得到優秀的人才,公司內部成功推薦業務員級別人才獎勵Apple Watch;成功推薦經理級別人才獎勵iPhone;成功推薦VP級別人才獎勵iMac——實踐證明,內推是靠譜的。
③招人要靠誠意。
招人始終是創業公司最難的事情。為了招一個BAT公司的產品經理,我們與她的男朋友、家人多次溝通,給她父母講解商業計劃書,給她男友推薦工作,最終打動了她。
愛鮮蜂實際上是一個社區電商啊,我們比零售商更強調速度,比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更看重線下,這個是團隊基因決定的。
①注重地推。
原因很簡單:地推獲得用戶比線上便宜!
獲取用戶,愛鮮蜂主要通過地推。利用已有的1萬家小店,做活動然后做分享以及與第三方合作。比如,大家可以在滴滴快的上看到愛鮮蜂的產品,去年在滴滴打車上產品銷量可以拍到第一名,用戶非常喜歡我們的產品。
根據我們的實踐,如果能夠很好開發使用的話,線下推廣要比線上獲取用戶更便宜。
②用戶體驗的核心是什么?下單快!
用戶過來后,他不需要像淘寶一樣逛,他過來就是為了幾秒鐘搞定、走人。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這個應用非常簡單,一進來就是購物車閑置,進來就選,選完了就下單,下完單就跟蹤訂單。
但是,前面的簡單跟后臺帶來的復雜是很相關的,后臺相當復雜!
③配送:滴滴打車模式。
愛鮮蜂的模式類似于滴滴打車:下了訂單以后,愛鮮蜂根據地理位置顯示LBS,是顯示離用戶最近的是社區小店,然后由小店的人包配送,這個店不接單,就由下一個店搶單。這也確保了用戶需求在一個小時內得到滿足。
④品類擴張:從送鴨脖到送藥。
愛鮮蜂是從送鴨脖起家,然后是星巴克、小龍蝦、啤酒、海鮮、酸奶,甚至可以給用戶送藥。
喝星巴克,晚上的話吃小龍蝦有味,啤酒,海鮮,酸奶。然后也給用戶送過藥。
①競爭慘烈。
今年是O2O最慘烈的一年。怎么慘?舉幾個小例子,我手機上放了一個E袋洗衣,也放了一個泰迪洗衣。我的太太某天很開心地跟我說,你看E袋洗衣又給我四張優惠券,每張18塊錢;過幾天她又說,今天泰迪洗衣給我了一張100塊錢優惠券,讓我免費洗一次。
我給大家舉一個小例子,分眾傳媒以前排期的話是沒那么滿的,但是進入5月份,6月份,大家就會看到每個廣告的時間都不長,而且各種各樣的O2O公司,58到家啊,嘀嗒拼車,愛屋及烏全部都在上面投,所以今年被社區和寫字樓的爭奪,用戶的爭奪是非常激烈的。
②落地調動能力。
落地最難的地方是線下的調動能力。
因為各個小店情況不一樣,他今天可能送貨送得好好地,喝了一杯酒不爽了,就不送了;還有就是我今天送了10單,不爽;我有一個小孩子病了,不爽……所以這種落地調動能力要很細的,你只能把這些小店教育成一個標準化服務的意識,這個是有挑戰的。
③時機:對風口的把握。
愛鮮蜂趕上了幾個風口:第一個就是手機移動化。2013年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化,同時大眾點評、滴滴打車等又培養了用戶手機支付的習慣;第二個是社區生鮮的風口;第三個是眾包(分享)經濟的風口。當然還有一個偽命題O2O的風口,因為O2O而言,實際上并沒有O2O這個東西啦,O2O實際上是為了提高效率而產生的。
所以說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我覺得創業最大的一個收獲,最大的一個激情和性感的地方,是它真正能夠把你從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帶到了一個有成功機會的道路上,能夠把自己的潛力全部發揮出來。
④團隊融合。
首先要找到合適的幫手,有一個VP團隊是很重要的,有人專門搞物流,有人專門管技術,有人專門管地推,有人專門管產品,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找一幫好幫手,這塊而言,CEO的個人魅力、分享精神非常重要。
其次,線上團隊和線下團隊差別很大,例如物流團隊喝酒非常厲害,但線上團隊可能是一群文靜的女孩子。這種文化,要通過管理層和骨干完成。我建議大家把80%的經歷花在團隊建設上,這一塊是公司的核心,只有管理團隊達到高度的一致,才能保證整個上傳下的基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