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anews報道?2015年,由于熱錢的進入,影視行業市場火爆,全年票房突破400億,影視衍生產品造就了一個千億市場。但2016年,全年電影票房卻未能達到年初定下的600億元目標,雖然影視類上市公司凈利潤仍然上漲,但影業冷場讓更多人清醒,資本投入逐漸回歸理性。
而在這過去的一年,BAT等互聯網公司也紛紛入局影視內容領域,小米是其中的一個。但從入局,觀望,到決定壓縮、擱置,不過小米影業宣布成立至今一年時間里,是小米在冷靜打量市場?還是暴露了它搭建內容生態鏈的疲軟呢?
Bianews獨家獲悉,近日,小米影業已將宣發部門進行解散。
對于涉及人員,公司給了兩條路,調崗或離職。允許轉崗,沒有補償,離職期限寬松,但內部人士表示:“雖然離職期限寬松,工資照常發,但沒人會愿意硬耗在那。”
小米影業壓縮宣發部門原因,內部人士向Bianews透露,其得到的解釋是因為“小米要把業務中心放在手機上,不準備做真正的電影公司,不會有自己的片子,也就沒有宣發需求。”
而宣發工作也將交給小米大市場部門來做。
去年1月4日晚,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發布微博稱:“閉關結束,我重新歸隊了!我未來主要負責兩個事情:小米市場和小米影業。影業是全新的子公司,目前在組建團隊籌備階段。”
6月小米影業正式注冊成立,唐沐擔任小米影業總裁,他曾在小米影業創立初期透露,小米影業有一半的人來自小米內部。
在影業的宣發、制作和投資三大塊業務當中,小米選擇更偏重制作,團隊中制作的人也會多一些。并表示年內將有不止一部小米投資的電影。小米手機、電視和VR會是小米影業的發行渠道。但據內部人士透露,制作部門早已半路剎車了。
其實小米作為用手機產品奠定品牌的公司,在成立小米影業前就知曉自己在內容方面的缺失,并嘗試彌補這一短板,入手布局影視內容領域。
2015年5月,小米與PPTV聚力達成內容戰略合作,覆蓋電視、電視盒子、手機、PC等各終端平臺產品。據悉,在雙方達成合作后,小米電視獲得超70,000小時的高清電視內容,幾乎是小米電視原有內容時長的30%。
6月,小米聯合優酷、愛奇藝、芒果TV等視頻網站與影視劇制作公司宣布用10億美元創建百川視頻網站大聯盟,成員包括愛奇藝、優酷土豆、華策影視等在內的超過100家視頻公司,嘗試讓院線電影與互聯網電視同步上映。
現加盟一點資訊的陳彤,在負責小米電視的內容投資和內容運營時,也曾主導了小米對愛奇藝、優酷土豆、華策影視等公司十億美金的投資。
而在10月,小米旗下公司與華誼聯合投資了影視制作公司新圣堂影業。新圣堂影業的前身是由導演田羽生在 2005 年成立的新圣堂工作室。工作室作為一個編劇團隊,擁有《前任攻略》和《人在囧途》等作品。
但間接投資、聯合網站難以改變小米在IP內容獲取上的被動。11月,小米與北影文學系、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支持學院劇本研發、短片攝制。區別于購買成熟IP,小米開始在發掘、創造IP的方向上努力。
有內容的同時,還需要有好的運作。作為亟待填補內容領域成績空白的小米,選擇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閉關休假一年回歸的黎萬強來帶領小米影業。對于黎萬強的回歸以及作為小米影業負責人,網友有這樣一些看法:

而黎萬強本人則表示自己喜歡攝影、喜歡藝術與挑起小米影業這面旗并沒有太大關系,出任小米影業負責人是商業決策,“外界有個誤讀,我的確喜愛藝術,但在商業公司中不可能因為個人喜好而影響決策。”
?“因為我們需要內容,從電視到游戲業務,都需要內容。目前小米影業剛開局,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做這個事情。”黎萬強透露。
雖然小米管理層曾一致認為內容短板需要彌補,對小米有好處,但屬于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在黎萬強看來,自己分管的市場,依然是小米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而唐沐,除了小米影業總裁身份,還身兼小米VR/路由器總經理,他近期的一些報道都是在談小米VR的布局,沒有談及影業,也說明了小米影業方向的變化。
因而,小米在宣布成立后的一年中,并沒有影視制作和投資等方面的大動作。在小米影業的官方微博在注冊后共發了兩條,1月宣布進駐微博,8月宣傳植入合作的《路過你的全世界》。


曾主導小米內容投資的陳彤在被問及樂視會否成為未來競爭對手時,毫不掩飾地回答“是”。而與小米影業對標的樂視影業在2011年就已經成立,2013年和2014年先后完成2億、3.4億元的融資,并購了《甄嬛傳》、《羋月傳》制作方的花兒影視,2016年投資了《賞金獵人》《長城》《爵跡》等多部影片。
在內容制作方面,樂視影業還擁有多部自制劇,依托樂視視頻平臺,掌握了不少流量。
而小米影業卻不然,聯盟或者投資的視頻平臺依然對內容獲取或投放有所限制,比如投資的優酷土豆,在被阿里收購后,擁有阿里影業的內容資源,在內容投放的選擇上,小米影業并非最優。而接受過小米投資的愛奇藝,也早在2014年成立了自己的影業公司。
反觀小米的自有資源,手機、小米電視、電視盒子有銷量限制,VR產品研發成本高周期長,產品和市場還不夠成熟。這不僅暴露小米的內容短板,也暴露其內容播放平臺存在缺漏。
2016年,除了成立小米影業外,小米還總共上架了一百多款家電。而同時,由于供應鏈、OPPO、vivo等主要依靠傳統線下渠道銷售的手機品牌搶占了市場份額等問題,小米在成立的第六年,迎來首次手機銷量的下滑,前三個季度小米手機總銷量僅為 4000 萬。
關注的方向分散就難以重點發展,對此,小米在戰略上作出了調整,提升手機售價,增開實體店,連通線上線下營銷互動,在手機代言人和廣告宣傳上投入更多。
在近日小米公司召開2016內部年會上,雷軍在發表演講時公布了小米2017年目標——總營收超千億。并表示,小米2017年將加強在人工智能與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布局,并在手機領域實現由純線上模式轉型為線上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可以說,小米的品牌是靠手機打響的,小米生態鏈上的用戶多來源于手機,小米用一系列舉動證明手機業務不是品牌墊腳石,是重要的品牌產品。
但雷軍在小米年會上并沒有提到影業的發展和未來布局,他表示2016年是小米的“補課元年”,小米主動降速調整。
對于小米來說,不盲目擴張,重新考量影業,將重心放回手機,進行專攻,可能是一個戰略糾正。清晰發展路線,保有初心有所取舍,保證產品穩固品牌,是好的選擇也是維系市場的基礎。
至于影視內容市場,包括BAT在內眾多具有內容生產和發行實力的公司已在分割蛋糕,傳統影業公司也在兼顧互聯網發展,競爭激烈,但好的內容依然有需求。
而小米欠缺的除了內容外,可能還需要有一個好的鏈接、投放內容的平臺、宣發的渠道,若想布局內容,擁有一個能將內容與產品有機鏈接的平臺和渠道,才能真正實現內容生態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