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也看看娛樂圈。跑男一直很火,最火的環節就是一群俊男靚女在那里滿地打滾撕名牌,讓觀眾看的很酸爽。
撕名牌在互聯網圈收視率也很高,一直是屢用不爽的招式。參不透,吃了暗虧,你沒處說理。
最近兩個撕逼案例,特別的火——
1、360大神手機上位之戰,先是大幅降價然后和紅米撕的不亦樂乎,連觀眾都看的很入戲。就在大家猜測誰受到內傷最重時,每想到文藝青年魅族成為最大受害者。魅族note2在6月初預約時高達千萬臺,最終只銷售了10萬臺,而大神和紅米note均超過了30萬。(達叔擬臺詞:其實呢,這純屬誤傷,大家都不想的……)
2、小米內容產業首次亮相,先來個猛招:超越友商成為行業第一,還找了公證。友商回應:被公證的謊言還是謊言。接下來有人說小米內容都不是自己的,再然后討論變成,小米一場發布會讓樂視蒸發百億市值。不管這里邊有無關聯,小米內容很豐富這件事被大家記住了。(達叔擬臺詞:你看你看,你這個人就是愛較真……)
現在問題又來了,如果有一個機會可以撕,那到底是撕、還是不撕呢?
近2年最著名的,滴滴和快的,用燒錢模式營銷,半年后,市場只知道滴滴和快的,再無其他打車軟件。早幾年,京東首次打造618節,掀起價格大戰,蘇寧奮力殺入,國美圍觀。半年之后,國美掉隊。
如果足夠留意,類似的事情在互聯網圈太多太多。結果通常是,撕逼者得到了很多實際的利益,圍觀者得到了娛樂,而你卻被遺忘。你可以去罵他鄙視他,但市場已經拱手相讓,還被別人罵loser。
另一個反例,著名導演陳凱歌和胡戈開撕,釀造了“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卻無意成全了對方,還毀了自己多年累積的聲名。還有羅永浩和王自如那一場互聯網辯論,觀眾期待一場曠世之戰,結果一地雞毛,連播放平臺優酷也被連帶著罵了。
互聯網的本質就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就是生產力。如今廣告費越來越貴、流量越來越貴、公關越來越難做,被人遺忘怎么辦?恐懼才是原生推動力。好吧,既然大家都愛看戲,我們就上戲,大家喜歡名角,我們就上明星大佬大V。
在娛樂至死的互聯網圈,網友雖然嘴里說不要,但身體卻很誠實:看了還看。經驗證明,古老的大力丸營銷模式,到現在依然是最有效的營銷手段。
撕逼,毫無疑問,是集市井、撒潑、扒墳、江湖、科幻、懸疑、暴力、無間道、穿越等觀眾喜聞樂見元素于一身的優秀劇種,如果有知名編劇、名角、剪輯師、特效師加入那就碉堡了,想不賣座都難,而一個好的IP就可以拍出各種續集(比如雷軍和董明珠的打賭)——這樣一部年度大作,能幫你省下多少的廣告費呀?!
如今,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假撕逼、真營銷。扒開大量娛樂元素表象,各種商業私貨暗流洶涌。所以,無論是主角還是觀眾,都不要把個人情緒帶入,而應好好琢磨你的演技,關鍵時刻該掉眼淚就掉眼淚。
那如果真的要撕逼,怎么樣才能酣暢淋漓、零瑕疵的撕一場,正確發揮撕逼這個題材的戲劇張力,做到叫好又叫座呢? 以下6點考驗你是否具有撕逼的能力:
根據百度詞條“撕逼原意指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斗爭,現在也可用來形容雙方互相攻擊揭短。”
以此看,撕逼不是口水戰,不是撓癢癢,而是要找到對方的“痛點”使勁戳,必要時還需要抱著對方在泥里廝打一番,才有可看性。客觀上需要你一要精通對方業務,掌握心理學、社會學、娛樂學、格斗學等豐富知識,融會貫通收放自如。二要接地氣,放低身段、解放天性地去撕,不能高冷范兒,或者有一絲的猶豫和扭捏——說白了,撕逼就是撕掉面子,娛樂大眾——對,我的意思就是臉皮要厚。做不到,就不要去學人家撕。?
撕逼之前,要審時度勢,審什么?自己還有哪些軟肋需要補齊,還有公眾當下討厭什么支持什么。這是必要的功課。
找準對象很重要,必須有回應,你來我往。就像當年很多手機都找蘋果手機撕,最后都落個自導自演自嗨自Y的結局。
有來往,也要棋逢對手才熱鬧、持久、好看。雙方力量太過懸殊,還沒開始就結束,觀眾會罵,我票都買了,你說給我來看島國大片,褲子還沒脫下就完了,唬弄誰呢!
任何戰爭的發起,都要冠以一個“正義”之名,不然就屬于亂咬人,不占理。公關就是人心向背,這很關鍵。
目前最多最有效的那就是“用戶利益”了,或者“我本來不想的,是你逼我們的!”(可參看某戰斗民族歷次戰斗記錄)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理由,你可以說——你站在上風口,影響了空氣清新指數,損害我的用戶體驗了。事實證明,流氓邏輯好過沒邏輯。?
既然公開的撕,觀眾是很多的,人一多就眾口難調。因此,劇情和招式一定要有新鮮感,才能發揮撕逼題材的戲劇張力。
比如雷軍和董明珠的打賭、周鴻祎和雷軍的餐桌合影羅生門,中間的過招就讓人意猶未盡。如果有條件加上一些手撕鬼子等各種特效duang一下,效果更佳。比如上述案例里“小米發布會讓樂視蒸發百億市值”就是一個大特效,讓人有一種災難大片的即視感。
大海航行靠舵手,撕逼大戰靠辯手,見招拆招,段位要高。有幾個知名互聯網公司,他們的BOSS本身就是超級辯手,一招能撕掉對方半格血,所以你也不要抱怨底下人怎么無能。但如果真想撕怎么辦呢?嗯,你需要找一個月薪3萬元的好辯手(別名:文案狗)來幫你,他要2千9你給他3萬,一分錢都不要省。一支好筆頭抵上千軍萬馬(水軍),還能自帶特效,比如郭德綱老師語言是很藝術的,就算罵人都讓人很享受,觀眾怎么可能不愛你。
熱鬧過來,觀眾會有一種大戲完結的空虛感,需要好的內容來接上。因此,撕逼完了不是結束,而是續集的開始。
即便上一次撕逼當中,你的小內內被撕了,暫落下風,也不要羞羞不見人了。衣服脫下了,我們還可以一件一件的穿起來,這樣一來,就滿滿的正能量了!蒼老師就是最好的例證呀!而過再牛逼一點,還可以上演“王者歸來”等戲份,就更精彩了!
總結一句:
好劇終究少,且撕且珍惜。
觀眾甲:達叔達叔,看了之后,我感覺自己撕逼功力大增,好想試一試。
觀眾乙:曾經有一個撕逼的機會,我沒有好好地珍惜,如今卻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撕…一!萬!年!
達叔:本人一直不主張撕逼,創業公司應該關注如何打造自身的壁壘,給用戶創造價值。周邊環境越浮躁,越彰顯一家公司的定力。
(以上內容純屬娛樂之作。友情提醒:撕逼有風險,務請謹慎,避免傷人傷己。如果要真的要撕,請在高手監護下在指定場地進行。)
(達叔供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